首页 理论教育 “长命锁”之舅舅特制-服饰民俗

“长命锁”之舅舅特制-服饰民俗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族的“长命锁”,主要是保平安,祈福之意;而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长命锁”又被称作“保命锁”,主要是锁住灵魂,驱邪避恶,逢凶化吉。据湘西民间的普遍说法,长命锁是不能由自己的亲生父母来赠送的,而由舅舅来赠送。同时长命锁也被称为“寄名锁”,寓意长命百岁,长命富贵。“长命锁”的背后贯穿着整个湘西最淳朴的民族风情和根植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民族传统中。

“长命锁”之舅舅特制-服饰民俗

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也有“长生缕”“续命缕”“延年缕”“五色缕”“辟兵缯”等名称。关于佩戴长命锁的习俗,据《荆楚岁时记》《风俗通》《岁时广记》《留青日札》等书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在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五色丝绳,以趋避邪祟。到了明代,由于风俗变迁,南北融合,年龄渐长者犯官煞的减少,银锁又通常适用于儿童,于是银锁便成为儿童专用的一种颈饰。其目的在于锁住孩童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孩童。在湘西,不同的长命锁图案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保命颈圈”和“求安手圈”是湘西凤凰苗族特有的避邪、驱恶、祝福的神圣之物,期望子孙消灾除难、长寿安康。汉族的“长命锁”,主要是保平安,祈福之意;而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长命锁”又被称作“保命锁”,主要是锁住灵魂,驱邪避恶,逢凶化吉。文化的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中华民族的发展,相反二者相融合,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在湘西少数民族的传统观念中,银饰是辟邪驱鬼的器材,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

据湘西民间的普遍说法,长命锁是不能由自己的亲生父母来赠送的,而由舅舅来赠送。舅舅为新生儿打造银锁和银项圈各一个,并佩戴在颈上,代表吉祥保佑,等孩子到了十二岁,被认为已经过了危险期,则要取下银锁和银项圈。所以银锁、银项圈也被称之为“开关”。“谁家孩童哭床笫,一梦忽闻儿时曲,一锁祈求儿长命”,传统的湘西先祖认为长命锁可以锁住孩子的健康,不让邪气靠近,不让病魔缠身,能逢凶化吉,也相当于一种护身符,有长命、保平安之意。同时长命锁也被称为“寄名锁”,寓意长命百岁,长命富贵。长命锁在明清时期也是儿童脖饰的一种流行物品。长命锁本身就带有长寿、祝福、避祸驱邪之意,但作为一种和巫蛊之术挂钩的风水吉祥饰品,自然也就有该避的忌讳,也存在一些佩戴的特殊讲究。在湘西地区多以娘舅为大,通常当宝宝还未出生时,舅舅就要准备好送给宝宝的长命锁,将长命锁送给刚出生的宝宝,寓意着可以保佑新生儿无灾无疾,健康成长,而由舅舅送又是希望宝宝能得长者庇佑,所以一般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常见的银锁不同的是,凤凰苗寨的儿童所戴项圈普遍垂挂一条银链,垂至胸前,下端吊一个银锁,男孩的锁镌刻“长命富贵”字样,女孩的镌刻“聪明伶俐”字样,表达了父母等长者对孩童的祝福和希冀,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将心意寄托在锁上,将祝福传递给后代。这是少数民族重视生命、尊敬生命的体现,也是民族地区独特的习俗文化。湘西的民族姑娘都佩戴一种银锁,通常铸有蝴蝶、花草、银铃等不同的装饰物品,有“长命锁”之称,也代表祈福之意;而男子也有佩戴银项圈的风俗,湘西民族的银饰做工精细,图案丰富,寓意深刻,是颈上跃动的艺术品。

任何一种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都是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而对于美的定义,既来源于各地不断发展的文化,也与当时人们的崇拜有着莫大的关联。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他们的文化是穿在身上的,这也与当时动荡的战乱有关系,诚然服饰也就演变为民族文化具象的寄托,而“长命锁”之舅舅特制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也得以传承,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记忆在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和艺术形式中独树一帜。长命锁作为一种金属,被赋予特殊的审美特质,因此也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情结。长命锁广泛运用于湘西民族妇女的配饰中,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元素,但又不失最原始的记忆。服饰图形与纹饰承载着湖南各少数民族人民情感的纪念,记载着各族群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过程中刻下的不可磨灭的烙印,寄托着前辈对后辈最淳朴的感情。与此同时,关于“长命锁”吉祥的说法也流传至今。(www.xing528.com)

作为一种古老的装饰,寄情于锁上,寄意于搭配。“长命锁”的背后贯穿着整个湘西最淳朴的民族风情和根植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民族传统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社会文化底蕴,反映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吉祥幸福的渴望,同时也记录和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与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