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俄合作加强,共推大欧亚经济发展

中俄合作加强,共推大欧亚经济发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的地位与作用在增强,中俄合作对于推进大欧亚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俄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规划两国友好合作的未来,推动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2020年中俄经贸关系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双边贸易额达1077.65亿美元。

中俄合作加强,共推大欧亚经济发展

俄罗斯是资源丰富的大国,中俄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相比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熟而稳定,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俄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大局都未发生变化,这与两国不断加深经贸合作直接相关。

中俄加强国家战略对接,共同谋求发展。2015年5月8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将共同协商,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研究推动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这一长期目标”。[8]中方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俄方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实现对接,从战略高度、以更广视野全面扩大和深化了双方务实合作,实现中俄利益交融,更好促进两国发展振兴,拓展欧亚共同经济空间,带动整个大欧亚地区的发展。中俄两国对推动大欧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有高度共识。2016年6月25日,在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时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在业已取得的经济合作成果基础上,深入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进而在欧亚大陆发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使中俄关系发展带来的福祉不仅惠及两国人民,还要惠及整个地区国家人民”[9]。2017年5月14日,普京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也表示,将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路”、上合组织、东盟等一体化机制的潜力联合起来,可以为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奠定基础。向国际社会示范一个协作、创新、建设性的未来,其立足于公正、平等和对国家主权的尊重,以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的坚定原则为基础。中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促进欧亚大陆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2018年5月17日,在阿斯塔纳经济论坛期间,中国代表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代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表明双方要进一步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经贸关系深入发展,为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该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双方经贸合作从“项目带动”进入“制度引领”的新阶段。该协定已于2019年10月25日正式生效。此后,中俄加强了沟通与协调,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全球化,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的地位与作用在增强,中俄合作对于推进大欧亚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俄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规划两国友好合作的未来,推动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

中俄经济互补性强,潜力巨大。中俄双方构建了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互利合作新格局,夯实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增强了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虽然中俄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在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并未如期实现,但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2019年延续了这一发展势头,两国贸易额达到1107.57亿美元,同比增长3.4%,中国进口了俄罗斯7700万吨石油,占俄石油出口的32%。2020年中俄经贸关系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双边贸易额达1077.65亿美元。202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480亿美元,中国连续12年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与中美贸易主要由合资和私营企业主导不同,中俄的经贸关系主要是由国家间大项目带动的。

近年来,俄罗斯拓展了对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允许中国企业参与俄境内能源开发,双方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大项目相继启动。2019年12月2日,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西伯利亚力量”正式开通,试运行期间对华供气额为每年50亿立方米,以后将提高到每年380亿立方米。中石油和中海油入股俄罗斯北极亚马尔天然气项目。中俄互联互通取得了重大进展,跨越黑龙江的同江铁路桥和黑河公路桥将正式通车,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卫星导航等项目联合研制持续推进。中俄双方在农业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领域也加强了合作,在建立替代性金融结算机制、全球投资和生产链配置等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针对西方制造中俄不睦的舆论,俄学者认为,“俄方对中俄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不对称性的担忧程度不如美国想象得那么严重,虽然中俄之间在经济规模上存在巨大差异,俄罗斯欠中国的债务并不多,中国仅占俄外贸总额的16%,欧盟则占42%”。中俄经贸关系反映了两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体现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符合双方的利益。(www.xing528.com)

习近平主席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俄关系有良好的民意基础,历史上俄罗斯的文化对中国影响很大。进入新世纪以来,中俄的民间交流不断深入,旅游、到对方国家留学、校际交流、学者论坛等,交流渠道多,人员往来密集,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和友谊。2021年2月,俄罗斯列瓦达中心进行了一次民调,主题是民众对诸如美国、欧盟与中国等的态度,调查显示,民众对中国的态度最为积极。

表5-1:俄罗斯民众对华态度[10]

从表中我们看到,2017年以来,俄罗斯对华持正面看法的比例都很高。实际上从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与欧美关系恶化,与中国的关系在顺利发展,俄罗斯人对华好感度也不断上升,说明俄罗斯发展对华友好关系得到了其民众的支持,有良好的民意基础。2021年7月2日普京签署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在谈到外交时指出,“俄罗斯奉行连续、独立、全方位、开放、可预测和务实的外交政策”,只提到了两个独联体之外的国家,就是中国和印度。“发展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印度的特惠战略伙伴关系,目的之一是在亚太地区建立可靠的机制,在不结盟的基础上确保区域稳定与安全。”“深化与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的多专业合作,巩固在‘俄印中’三角框架内的功能性和制度性合作基础。”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