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思想:抗日战争辉煌启示

毛泽东思想:抗日战争辉煌启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思想从历史来看,是在抗日战争中成熟。但毛泽东思想作为揭示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而完全成为历史。正是因为这样,毛泽东不仅在最初接触马克思主义时把它当作认识问题的方法论,而且在抗战时期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因此,毛泽东思想包括理论和方法,其中有的理论本身就是方法。毛泽东思想是在抗战后期发展成为体系的。

毛泽东思想:抗日战争辉煌启示

回顾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辉煌的历史留下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也是久远的。

第一,毛泽东思想既是政策的,也是理论的。作为毛泽东思想主要载体的毛泽东著作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属于政策方面的文献占很大比重(其他领导人的著作更为突出)。为什么毛泽东思想会呈现这个特点呢?这是由党的理论的性质决定的。党的理论,不能是书斋中的理论,不能是纯粹思辨的理论,而应当是作为行动指南的理论。它从党和人民的实践中来,又指导党和人民的实践。党制定的各项政策,则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双向转化的中介。一方面,理论通过政策的中介去指导人们的实践,因而政策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间环节,即理论的具体化或实证化;另一方面,人们的实践经验通过政策的中介上升为理论,因而政策也是实践转化为理论的中间环节,即实践经验通过政策得到初步概括,然后升华为抽象的理论形态。一般地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特殊地说,抗日战争的胜利,都不是靠搬用抽象的理论,而是靠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靠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双向转化中介的政策。所以,毛泽东思想关于政策的言论的异常丰富正反映了党的理论的特点和优点。那种认为毛泽东思想仅属于政策而没有形成为理论的观点,是不懂得党的理论的性质所致,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这个问题虽然已经得到解决,但是端正对政策与理论的关系和政策对理论的意义的认识,对于今天正确评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仍是有意义的。

第二,毛泽东思想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毛泽东思想从历史来看,是在抗日战争中成熟。但毛泽东思想作为揭示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而完全成为历史。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它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层次性,是各个方面历史的具体与历史的抽象的统一。就具体事物而言,抽象(一般)存在于具体(个别)之中,两者不可分。但就理性认识而言,抽象可以从具体中分析出来。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也是如此。说明历史现象的,不能不带有暂时性;揭示历史本质的,会长期起作用。因此,越是属于具体层次的,就越会成为历史;越是属于抽象层次的,就越具有久远性。具体他说,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就其与当时历史斗争情况紧紧相连的一些具体论点和论述而言,无疑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在这个时期概括起来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及被称之为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还有上述若干基本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毛泽东著作的许多名言、名句、名文,至今还是那样振聋发聩,针砭时弊,无可替代,这就是科学理论的魅力。正因为毛泽东思想还是现实的,所以邓小平强调,老祖宗不能丢,毛泽东不能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14]。回顾抗战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对这一点会感受尤深。

第三,毛泽东思想既是理论的,也是方法的。人们熟悉恩格斯的名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5]这里讲整个世界观是方法,不仅指通常所讲的辩证法是方法,也包括唯物论是方法;不仅指辩证唯物论是方法,也包括历史唯物论是方法。正是因为这样,毛泽东不仅在最初接触马克思主义时把它当作认识问题的方法论,而且在抗战时期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他多次指出: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列宁“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16]正是在这个时期,他着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具体化为正确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创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方法论系统。这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因此,毛泽东思想包括理论和方法,其中有的理论本身就是方法。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毛泽东在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提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工作方针,简单地说也就是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讲的“实事求是”。邓小平认为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17]。还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18]毛泽东思想所以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说到底就在于它的根本理论、也是根本方法——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常青的科学方法。

第四,毛泽东思想既是有体系的,也是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在抗战后期发展成为体系的。经过整风运动制定的《历史决议》,已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了精辟分析,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刘少奇张闻天陈毅等发言也深刻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但是同任何科学理论体系一样,它不是封闭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毛泽东十分强调“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发展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他本人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在抗战时期仍处在不断发展中。因而他对待自己写的著作也采取要随历史的变化而加以修改的态度。前述对于资产阶级的认识就是如此。在1939年10月写作《〈共产党人〉发刊词》和12月写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初稿时,还没有将大资产阶级从民族资产阶级中区别出来,经过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这个认识发生了变化,到1940年3月以后才将这两篇著作中的相关提法作了重大修改。《新民主主义论》是他的名作,但是其中讲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并不全面,后来也作了修正。再如《矛盾论》也是这时期写的,但他不甚满意,后来公开出版时作了很多重要修改,这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的。如果我们将反映这个时期的《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卷的文章同其原始稿一一对照,就更能看出这一点。

说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的,不仅仅是指它的具体观点,更主要的还指它的总体理论。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具有开放性。毛泽东思想也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如同不能要求马克思、列宁为解决他们去世后上百年、数十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一样,也不能要求毛泽东为解决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承担了这个历史任务。它是毛泽东思想在当今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注释】

[1]毛泽东1938年8月至9月对抗大毕业学员的两次讲话。毛泽东1941年9月1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33页。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25—826页。

[4]见毛泽东1939年1月18日在陕甘宁边区的报告,1938年7月12日同世界学生协会代表的谈话。

[5]见《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2号。

[6]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9页。(www.xing528.com)

[7]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36页。

[8]见毛泽东1939年4月在延安活动分子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1942年11月关于布尔什维克化的十二条的报告。

[9]《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6页。

[10]《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40页。

[11]毛泽东1945年3月3日在六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

[12]见毛泽东1944年8月31日致秦邦宪的信,毛泽东1944年5月22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招待会上的讲话,毛泽东1945年5月31日在党的七大作的结论。

[13]《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60页。

[14]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4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

[16]《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3页。

[17]《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6页。

[1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