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相障碍犯罪人心理分析及干预方案

双相障碍犯罪人心理分析及干预方案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双相障碍症状可破坏关系,带来职业或学业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自杀,有这些障碍的个体可能感到失控,或被他们极端的心境和行为控制。

双相障碍犯罪人心理分析及干预方案

双相障碍以前被称为躁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的特点是发作时行为出现两极交替,如本来极其喜悦、高度亢奋、注意力分散(躁狂),转眼又对所有活动都不感兴趣,或者情绪低落(抑郁),据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5.5%~7.8%,发病年龄高峰期为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双向障碍是脑障碍,会导致一个人心境、能量和功能的显著改变,这些障碍的个体,在明显的心境发作期间,有极端而强烈的情绪状态,这些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心境起落。双相障碍症状可破坏关系,带来职业或学业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自杀,有这些障碍的个体可能感到失控,或被他们极端的心境和行为控制。有意思的是,很多名人和富有创造力的个体都有这种障碍,如费雯·丽、卡里·费什尔、温斯顿·丘吉尔、本·斯蒂勒、佛吉尼亚·伍尔夫罗斯玛丽·克鲁尼等,在躁狂阶段,个人可能会做出许多有潜在痛苦后果的行为,如不检点的性行为或愚蠢的商业投资行为等。

(一)病程特征和典型表现

双相障碍发病年龄早,多在45岁以前发病,15~19岁是首发高峰。首次躁狂发作多在青年期,起病较急,可在数日内发展到疾病状态,抑郁发作起病缓慢。对于成人发病者需仔细询问既往病史是否有不典型的、轻度而短暂的抑郁或躁狂发作。躁狂和抑郁发作没有固定顺序,可连续多次躁狂发作后有一次抑郁发作,或先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也可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或反复循环,以混合方式存在。

典型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正常。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时,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症状,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因治疗原则不详,应加以鉴别。双相抑郁具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早,病前性格具有情感旺盛气质和循环气质,情绪变化与季节相关,既往病史记载其抗抑郁药疗效差,或治疗后心境快速变化及诱发躁狂和轻躁狂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睡眠增加,体重增加,进食增加,一天中病情规律明显,早上重,下午和晚上逐渐减轻。

(二)抑郁症与躁狂症犯罪比较研究

从目前抑郁症与躁狂症求助者犯罪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资料分析来看,虽然抑郁症和躁狂症均属于心境障碍,但二者在犯罪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第一,从犯罪类型来看,躁狂症求助者的违法犯罪行为多以滋扰、抢劫、盗窃等轻度违法行为为主,而抑郁症求助者以凶杀等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求助者抑郁发作时,情绪低落,兴趣降低,大门不出,故而较少与人接触发生矛盾纠纷。一旦病情达到严重程度,出现幻觉妄想或极度情绪紧张、焦虑而绝望时,对自我行为的辨认常存在病理性歪曲。此时为了排遣情绪的不适,极易实施指向家人或邻居的攻击行为。躁狂症求助者之所以较少出现凶杀等严重犯罪行为,贾谊诚指出,是因为躁狂症在轻度发作时,对行为的辨认能力保存较好,即他们对行为的是非对错保持了认知能力,从而抑制了凶杀、放火等严重的犯罪欲望的出现;而当求助者情绪高涨,盛气凌人,控制能力明显减弱时,容易和周围的人发生现实性矛盾纠纷,以致出现滋扰他人等一般性的犯罪。[7]

第二,从作案动机来看,躁狂症求助者的作案动机多数是在现实性动机(即利欲、纠纷、打抱不平)的支配下滋扰他人,而抑郁症求助者多是以病理性动机为主。

第三,从侵犯对象来看,躁狂症求助者犯罪的受害人不一,可以是陌生人、家人、熟人等,其中以陌生人为多数,而抑郁症求助者犯罪的受害对象以家人、熟人为主。

在抑郁期间的犯罪较躁狂期及混合期多,而且较倾向于暴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心境异常与犯罪并无必然的直接关系,许多衍生的犯罪仅与求助者的人际关系社会病理现象密切相关。

【案例3】

林某,男性,23岁,高中毕业,待业在家。于2004年4月入院治疗。由求助者自己和父亲报告病史,所述真实。

主诉:少语、少动、发愁以及兴奋、话多交替持续了4个月,欢快、言行增多、失眠则持续了2个月。

现病史:求助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经常呆坐无言,家人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见一样,总是一个人发呆。父亲让他去铺子,看铺收钱,他也不肯。变得胆小怕事,不敢见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门。整天愁眉苦脸,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平时喜欢的电视节目、听歌唱戏都失去了以往的兴趣。对平时喜欢的饭菜也觉得没有胃口,饭量减少,体重减轻。感觉内心痛苦,有轻生念头。这些表现早上较重,下午和晚上则轻一些。近2个月来,求助者无缘无无故突然转忧为喜。整天有说不完的话,喜欢追逐女性。骑着摩托车横冲直撞,见到汽车也不能让,胆子变得特别大。自己说心情特别好,要做大生意,将来修一条大马路,直通到家里他的“酒店”,让大家都能免费进来吃大餐。过去2个月里,林某整夜参加晚会,白天花钱请客吃饭、住宾馆。到处借钱、骗钱,说谎话,整天吃喝嫖赌,不肯帮家里做小生意。脾气变坏,姐姐和奶奶说他,动不动就打人,扔东西,自己的手机从六楼掉下摔坏了,就抢姐姐的手机去用。奶奶说:“这孩子怎么了,变成啥样了。”为此,他妈妈整天以泪洗面,伤心透了,家人都不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为,奶奶到处求神拜佛,都无济于事。后住院治疗。

1.症状标准

(1)以情绪低落及高涨交替为主,从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到转忧为喜、随心所欲、大胆妄为可以看出。

(2)具有下列症状:①呆坐无言到语言增多。②交替性的情绪变化,抑郁期间早上较重,下午和晚上则轻一些。少语、少动、发愁以及兴奋、话多交替持续了4个月,欢快、言行增多、失眠则持续了2个月。③从呆滞、郁郁寡欢到精力充沛、活动增多。④从对什么都失去兴趣到鲁莽行为、挥霍无度。⑤睡眠减少。⑥性欲亢进。

(3)两次发病,首次诊断为“双相性抑郁症”。

2.严重标准

损害社会功能,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持续一周以上(本求助者持续2个月抑郁并出现交替性的躁狂抑郁)。(www.xing528.com)

4.排除标准

器质性障碍,无成瘾物质所致躁狂根据,无精神分裂症症状。

5.诊断

双相性抑郁症,处于躁狂状态的求助者的典型心境特点是情绪高涨,与实际所处的环境很不相称。他们一般都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浮夸奢华,服饰艳丽,举止张扬,与人交流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语速快,滔滔不绝

病情达到极端时,求助者会显得很“疯狂”,以致在情绪和行为之间出现难以理解的联系。对许多抑郁求助者进行评估,都发现了双相特性,抑郁症求助者中有1/5的人还有明显的轻躁狂或躁狂表现。多数病人在抑郁表现起病后5年内由单相障碍变成双相障碍。转变的指征包括抑郁起病时间早(<25岁),产后抑郁,抑郁频繁发作,躯体治疗(例如抗抑郁药物、光照治疗、睡眠剥夺治疗、电休克治疗)后心境迅速好转以及连续三代的心境障碍家族史。在发作间隙,双相障碍求助者情绪消沉,有时活动亢进;发育和社会功能的损害比单相障碍更为多见。双相障碍与单相障碍相比,发作时间较短(3~6个月),起病早,发病更为突然,周期(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也要短些。双相障碍的快速循环形式其发病周期相对固定(每年常有4次以上的发作)。双相I型的求助者交替出现完全躁狂和严重抑郁,常以抑郁形式起病,在病程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躁狂或兴奋阶段。抑郁期既可紧邻躁狂期前后,也可与躁狂期相隔数月或数年。双相障碍中,抑郁和轻躁狂(相对轻度,非精神病性的时期般在1周以下)主要看偏向哪种障碍。双相I型与双相II型临床特征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将它们视为不同障碍更符合疾病本身的特点。双相II型易误诊为单相抑郁,其自杀未遂率高,迫切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技能训练

案例分析

基本案情:

2012年2月,南湖区清沁苑发生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在案发现场打了110和120,并对杀人事实供认不讳。犯罪嫌疑人李某,今年45岁,再婚,被杀的是其公公。

法庭上,李某复述了自己的杀人经过:“今年2月19日晚,我睡不着,一直想上厕所。到了晚上11点多,我上完厕所路过客厅,就想帮睡在客厅的公公倒痰盂。我看到公公睡觉的时候把被子盖到了眼睛那里,就想先把他摁住再去倒痰盂。我摁被子的时候,能感觉到公公在被子里动,我心里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最后他不动了,我也就不摁了。”

之后,李某回卧室关门继续睡觉,李某的丈夫陈某发现异样。陈某说:“我爸爸睡在客厅,平时为了方便照顾他,我们卧室的门是不关的。”

陈某向公安机关回忆说: “那天晚上她去上厕所,很久都没回来。看到她关门睡觉,我就问她怎么去了这么久,她说‘我刚刚把爸爸捂死了’,我说‘这种事不好开玩笑的’,她说‘不信你去看,说不定现在还有救’。”

陈某立刻起床到客厅查看,发现父亲已经没有呼吸了,就叫李某马上打120和110,李某照做。“我打完电话后就继续睡觉”,李某在法庭上说。

案发前几天,李某和公公曾经有过一次争执。“公公问我开水烧了没,怎么还没冲汤婆子,是不是断水了。我说开水还在烧着。”李某说,后来她和公公就为这事吵了起来,她觉得公公看不起她,因为她患有精神疾病。

2008年,在李某的母亲患病期间,李某去照顾母亲。后来母亲去世,李某就发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就诊治疗后,2009年3月,医院经过鉴定发给她一张精神类的残疾证,等级是四级。平时,李某还正常,有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别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也会去帮忙,和丈夫的关系也算和睦。

但李某一直觉得自己笨,学不会新活,有时脑子里会出现幻觉。“在十字路口我想过马路,可控制不了自己,就是过不去。有时在马路上,我看到路人的脸都好可怕,都是一张张被烧伤的脸。”李某说,季节更替的时候自己比较容易患病,特别是油菜花开的时候,医生也提醒过。

案发后,法医经过精神病鉴定认为,李某患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嘉兴市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依法为李某指派了辩护律师。

具体操作:

1.结合案例分组讨论李某患有何种心境障碍及其显著特征。

2.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