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碑林:九百年珍藏版秦至唐石经

西安碑林:九百年珍藏版秦至唐石经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弘儒训,以重儒教。《三体石经》刻成后,与东汉《熹平石经》并立于洛阳太学。三体石经西安碑林博物馆藏《三体石经》残石,一面刻《尚书》,一面刻《春秋》。北宋郭忠恕著《汗简》引用《三体石经》中的古文122字,夏竦著《古文四声韵》引用石经古文亦达114字。关于《三体石经》的书写者,有邯郸淳、卫觊和嵇康诸说,但无定论。

西安碑林:九百年珍藏版秦至唐石经

《三体石经》刻于三国魏正始二年(241),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刊刻的第二部石经。刻本笔体与结构都很规正,因此常为初学者取作范本。

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弘儒训,以重儒教。此外,石经文字还有校正文献内容、文字与书体的功用。《魏书·列传术艺》载:“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魏书·刘芳传》记:“昔汉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石经刻成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前来校拓,对其时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体石经》刻成后,与东汉《熹平石经》并立于洛阳太学。自西晋永嘉五年(311)永嘉之乱始,王弥、刘聪陷洛阳,“焚二学”(《晋书·王弥传》),石经应有所损毁。从《魏书·冯熙传》所记“洛阳虽经破乱,而旧三字石经宛然犹在,至熙与常伯夫相继为州,废毁分用,大至颓落”,可知北魏时石经已被严重损毁,七零八落地分散了。东魏武定四年(546),移洛阳汉魏石经于邺。北周大象元年(579),又自邺还徙洛阳。隋开皇六年(586),又自邺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后唐代魏徵收聚石经时,已十不存一。《三体石经》与《熹平石经》有着相同的命运,它亦在一次次的迁徙和人为破坏后毁失殆尽,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是流落于各地的残石。

三体石经(www.xing528.com)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三体石经》残石,一面刻《尚书》,一面刻《春秋》。此残石于1957 年6 月在西安北大街青年路施工时被发现,何时何故埋藏于此地则未知,遂入藏西安碑林,为碑林增色。

由于《三体石经》碑文不同于《熹平石经》仅用隶书一体,而是以古、篆、隶三种不同的字体写刻而成,因此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古文一体历来为人们所尊崇。北宋郭忠恕著《汗简》引用《三体石经》中的古文122字,夏竦著《古文四声韵》引用石经古文亦达114字。

关于《三体石经》的书写者,有邯郸淳、卫觊和嵇康诸说,但无定论。邯郸淳是汉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南梁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评其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卫觊亦是一代书法名家,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他“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嵇康的书法也很有名,尤精草书唐人张怀瓘《书断》谓:“叔夜(嵇康字)善书,妙于草制。观其体势,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