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思元墓志:珍藏版拓片,图示西安碑林九百年历史

武思元墓志:珍藏版拓片,图示西安碑林九百年历史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思元墓志》志盖长、宽均为76 厘米。武思元墓志盖拓片武思元墓志拓片武思元是武则天的堂兄、武士逸的第三子,又名武安业,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为武思元的叔父。在守选期间,武思元选择从军入幕,投身昆丘道行军幕府的文职干部行列。武思元去世时仅为零陵县令,追赠的汝州刺史为正四品下,赠官官品高于生前官品。

武思元墓志:珍藏版拓片,图示西安碑林九百年历史

《武思元墓志》志盖长、宽均为76 厘米。志盖标题“大唐故赠使持节汝州军事汝州刺史武府君墓志铭”,5 行,满行5 字,篆书。志石呈方形。志文标题“大唐故赠使持节汝州诸军事汝州刺史武府君墓志铭并序”。志文38 行,满行37 字,楷书。志石四侧及志盖四刹线刻缠枝牡丹纹。志石于2008 年入藏西安碑林

武思元墓志盖拓片

武思元墓志拓片

武思元是武则天的堂兄、武士逸的第三子,又名武安业,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为武思元的叔父。按志文记载,武思元卒于上元元年(674),终年五十一岁,可推知其生年是武德七年(624)。武思元明经擢第当在贞观十五年(641),明经及第后即进入吏部的铨选阶段,一般守选七年。在守选期间,武思元选择从军入幕,投身昆丘道行军幕府的文职干部行列。平定龟兹战役时,武思元任行军兵曹(应是行军幕府中的僚佐之一),其时年仅二十四岁,后因军功被授予勋官上骑都尉,视正五品。贞观二十三年(649)龟兹战役结束后,武思元的行军兵曹之职自动免去,一直到显庆初年才担任襄州安养县令。武思元以明经及第而能解褐六品官职,应该与他先前投身行军幕府并立下军功不无关系。(www.xing528.com)

武思元此后可能受武则天将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武元爽及武士彟的二哥武士让的儿子武惟良等外放为远州刺史一事的波及,而被贬至偏僻的夷州任宜林县令。后以平牂牁之功,改授琰州司马。琰州属江南道,初为下州,开元中降为羁縻州。武思元所任琰州司马,为从六品下的官职。志文中记载,武思元的最后一任官职是永州零陵县令,从六品上。武思元生平做官都在江湖之远,终其一生都无缘庙堂之高。其于上元元年溘然长逝,却在垂拱三年(687)由于武则天的一纸诏书洗尽凋零,恩泽加身,荣华饰终。武思元去世时仅为零陵县令,追赠的汝州刺史为正四品下,赠官官品高于生前官品。他的赙赠级别按照正四品应为物七十段,而根据志文可知为二百段,远高于规制所得,这超出的馈赠应来自于太后的恩赐。以垂拱三年的追赠为契机,武思元及其夫人杜陵韦氏迁葬于少陵原北的凤栖原。志文中不述及其子武求己,仅在铭文中有“其子欲养,而亲不俟”的轻描淡写。墓志扬亲显孝的意图不显,通篇却不乏对武则天夺权合法性的宣扬,诸如“乾坤牝贞于易象,内德融而外戚助,自其家而化为国”“眇膺神赐之业,遐开圣姓之符”“产凤鸟于仙洲,奇音自蓄”等叙事,都是为了建构武则天夺权的正统性。墓志虽不言明是否为奉诏之作,或也有可能是武则天授意为之。

墓志的撰写者是唐代著名应制诗人、珠英学士成员之一的韦元旦。珠英学士是武则天称帝后出现的文学团体,它的产生应与武则天执政时期重进士科选拔人才、鼓励文学取士紧密相关,当然这些举措与武则天在政治上夺权、笼络人才、巩固统治休戚相关。《全唐诗补编》记韦元旦字烜,《全唐诗》中存有韦元旦的十首诗,大部分为应制诗,多为歌咏圣恩之作。韦元旦撰《美原神泉诗序碑》亦存西安碑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