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说理的教育方法-思品教育

如何说理的教育方法-思品教育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说理要使学生心动。道理明白了,该如何具体去做,往往是需要加以指导的,即做到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知道如何去做。一旦发生前一种情况,老师应该结束或暂停说理教育,重调调整学生的情绪,重新调整说理的方式和内容,重新协调与学生的关系。假如教师不这样做,不仅说理的意义不存在了,而且会进一步影响“以后”的教育效果。

如何说理的教育方法-思品教育

①说到“点”上。

这是就说理的内容而言的。说到“点”上,第一就是说到教育的核心,直逼主题,使学生明了教育的内容,不能侃侃而谈,最后不得要领。因此在说理的过程中是非观点要十分明确、中肯,使学生心服口服,要做到既讲正面的“合理”,也讲反面的“非理”,反对强词夺理。第二是说到问题的焦点,突出问题的重点,论证某个问题的说理角度很多,说理的侧重点也有不同,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做充分的说理准备,在浅显明白中把问题的要害揭开,使其余的问题迎刃而解,或随之而解。对中小学生说理不宜长篇大论,要做到说得少而明,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抓住内容的焦点。我们说的焦点,既是打开学生认识之门的钥匙,又是学生所存在或关注的问题的中心。班主任进行说理教育抓不住焦点就会泛泛而谈,讲的都是道理,可学生的问题不一定会解决,这是应该力求避免的。第三要说得准确。有时候班主任向学生说理,常常会失之准确,看似很浅显的道理,但是能讲得很明白、很恰切却不容易,讲得条分缕析准确深刻也不容易,面向学生说理又必须明白准确,含含糊糊不行,讲错了更不行。所以班主任老师进行说理教育,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备课”,做到准确无误。

②说到“心”上。

这是就受教育者心理感受及主观心态而言的。说到“心”上第一是指对教师的说理,学生是在情愿的状态下感受的,就是他们是处在想听,甚至高兴听的状态下。做到这点,应该说是教师说理教育成功的一半。只有在情愿和心悦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才是最容易接受的。班主任老师说的“理”能使学生有兴趣,往往是与学生内心思考的问题、不解的问题、矛盾的问题、感到新鲜的问题碰撞的结果。这时学生求“理”的心最切,也最容易产生积极的“响应”。所以,班主任老师要达到说理的目的,往往要做些“调动”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对某个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了解的欲望。如制造悬念,放出一些信号让学生引起思考,摆一些矛盾让学生引起争论……这样就能使他们在情愿和心悦的状态下接受教育了。所谓情愿的另一层意思是使用说理的技巧,使学生一直处于喜欢听的状态。说理的过程对学生能产生吸引力,这样才能使说理教育的形成整体效果。所以班主任在进行说理教育时,一定要讲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形象化和趣味化,要能把握青少年的特点。第二,班主任的说理教育要能使学生心服。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把“理”说透、说得有据有信度,有时候班主任老师进行说理教育,学生觉得老师说得不透彻、不明白,或是不实在、不可信,或是空洞无物、说违心的话。一般情况下,在班主任老师认识比较透彻,说理意图比较明确,说理的心情比较自如时,他们讲的道理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假如班主任老师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或模糊,或是本人有另外的认识,为“完成任务”而去说理时,学生就比较难以接受,甚至他们认为老师在做“表演”,这时的教育效果是最差的。让学生心服,老师自己要对所讲的道理有充分地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越深刻,道理会说得越透彻,影响力也越大。学生并不是盲目的,无选择的,也并不是班主任老师讲什么道理他们都心服的,特别是他们信息源比较广泛,有一定辨识能力之后,让他们心服更不容易。但班主任老师如若真把理讲明讲透,使学生真正信服,那效果也会比较稳固。在社会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有时候老师和学生同步“进入”某种热点问题之中,这时学生求解心急切,思想也比较活跃,如要说服他们,班主任老师就要有相当的“积累”,即使对某些问题说不出完全的结论,也要说出思路和一定的见解。或许这样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问题,但能给他们正确的思路,能启发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思考问题,能避免他们在无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出现不应有的问题。使学生心服,还有一点是抓住问题的症结,用事实和道理把它一层层解开,这就要在说理中抓住要害并有切实的分析,使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进入“问题”之中,再从“问题”中走出来,这时学生就会非常信服老师,很高兴地去接受老师讲的道理。让学生心服,还要避免泛泛而谈,问题是具体的,可教师讲的是空泛的,或是大道理连篇,具体问题不沾边,势必会形成“两张皮”,长此下去,学生会进一步觉得老师是“空谈者”,自然教师讲的话就失去分量。第三说理要使学生心动。所谓心动是说班主任的说理教育不仅使学生认识上提高,明白了事理,还要激活他们的内心积极性,并把认识变为行动。任何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内化”教育内容,仅仅是走完了一步,应该进一步激活他们,使他们在“内化”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积极性,再把“认识”变为行动表现。在班主任老师进行说理教育时,要力求做到使学生“心动”,使他们内心燃起一种上进的愿望,甚至形成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这种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却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因为只有这样,才算达到说理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心动”首要的是激起他们的愿望,激发起他们的需要,给他们一种出自内心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会使他们把认识到的“道理”,当作一种进取的信念和实践的目标,这种愿望激发得越高,其进取性越强。同时,要使学生心动,班主任老师还要鼓起学生的激情,把学生的饱满的热情点燃起来,使他们产生一种昂扬精神。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会充分地发挥出来,甚至会出现预期不到的效果,会形成一种很强的自我教育力量。要使学生心动,班主任老师的说理教育还要给学生以行动上的指南。道理明白了,该如何具体去做,往往是需要加以指导的,即做到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知道如何去做。

在说理教育中,学生是否动心,是班主任老师应当十分关注的,学生反映冷漠,无动于衷或是他们情绪高涨,真正为“理”所动,教师都要仔细体察,也是能够观察到和体察到的。一旦发生前一种情况,老师应该结束或暂停说理教育,重调调整学生的情绪,重新调整说理的方式和内容,重新协调与学生的关系。假如教师不这样做,不仅说理的意义不存在了,而且会进一步影响“以后”的教育效果。这种调整是班主任老师明智的表现,也是教育活动中实事求是的表现,同样,也会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使学生心动的因素很多,因而又要求班主任老师去发现和寻找,说理教育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又是极为重要的。每次说理的成功,都会使学生有所进步,每次说理的成功,又都是大量工作的结果,所以班主任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说理的水平。(www.xing528.com)

③说到情上

情通则理达,情是班主任老师教育学生的粘合剂和催化剂。我们平时所说的师生之情大部分是在学生接受老师教育时表现出来的。班主任老师在进行说理教育时,学生首先是对教师的情感上有所接近或完全接近,这样才能使说理教育成为可能,这种师生之情应该是说理教育的前提。其次是说理的内容使学生产生热情和激情,他们从情感上对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内容很靠拢或为之所动。说理教育说到学生的“情”上,并引出他们的进一步情感还要靠班主任老师平时的威信和集体的良好气氛。教师的威信是使学生能够崇敬和信任教师的基础,集体的良好气氛又会促进学生形成对老师和谐和友善之情。而缺乏这些,说理教育是不能成功的。通过说理使学生动情,是班主任老师的一种工作艺术和技巧,达到这种境界要有很好的专业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水平,以及善于表达的口才,这是每位班主任老师应该努力追求的。要使说理教育能够说到情上,应避免的是班主任老师自己缺乏激情,把“理”说得干巴巴,平淡无味,这样情况下,学生更会缺乏激情,当然会影响教育的效果。这里还要指出,教师板起面孔,生硬的说教,是不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更有甚者,有的班主任老师,在训斥学生中“说理”,他们有意无意地造成一种师生之间有隔阂的气氛,满口教训和责斥,或是少数人犯纪律,多数人“陪榜”,这更会使学生加深与班主任老师的距离。班主任老师在“说理”,学生却觉得老师不讲理,这自然不能说到“情”上。

在进行说理教育时,班主任说理的态度,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班主任老师在向学生说理时,态度要诚恳,出自一片真心,对学生成长真心实意,对自己讲的道理真心实意。这样的说理朴实可信,即使学生对老师讲的道理还没有完全理解,他们也会觉得老师是诚心的,是真正关怀自己的。态度诚恳还表现在对所讲的道理充满诚意和信心,发出肺腑之言,谈出实在的感受,这种道理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班主任老师向学生说理时,态度要平易近人,即不急于求成,也不应付了事,没有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架势”,也没有“听不听请便”的随意敷衍。同时,说理时要以朋友和同志式的平等身分,以“理”本身服人,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自然地把道理植入学生的心田,要创设一种大家都以平等身分,探讨真理、寻求真理的气氛。这种同志式的关系,不仅使学生能感到很亲切,还能引发他们主体意识,使他们产生一种与老师共同去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最后,班主任老师进行说理教育自身要有激情,要有充沛的活力,使学生由教师的激情而受到感染,从教师的态度中受到鼓舞,以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和要努力去实践的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