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实践:社会工作文书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实践:社会工作文书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工在日常探访的过程中发现了张爷爷的情况,随后进行介入。 社会层面,案主之前经常参加社工组织的活动,近期不愿意出门,也不想和别人说话,需要引导案主恢复社交活动。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实践:社会工作文书

[情景设计一:老年个案服务案例]

一、案例背景及分析

张爷爷是一位94 岁高龄的老年人,一共有五个子女,但是他并没有与子女同住,而是跟妻子同住,两个女儿已外嫁,三个儿子住在相邻的房子,女儿会经常回来探望两位老人,三个儿子也会每天到老人家中照看,案主夫妻两人都享受政府的爱心午餐。一直以来,张爷爷性格乐观,经常参加社工站的活动。最近张爷爷不小心摔跤了,对他的生活造成一些影响,情绪比较低迷。社工在日常探访的过程中发现了张爷爷的情况,随后进行介入。

(一) 问题及需求

1.问题分析: 案主平时性格乐观、乐于助人,近期因摔倒后有段时间行动不便,目前情绪低迷,不愿出门也不愿与人交流。

2.需求分析:

(1) 生理层面,案主摔倒后基本恢复正常,能够自由活动,暂无需求。

(2) 心理层面,案主情绪低迷,需要提供情绪支持。

(3) 社会层面,案主之前经常参加社工组织的活动,近期不愿意出门,也不想和别人说话,需要引导案主恢复社交活动。

(二) 理论基础

社会支持网络: 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人类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他人协助。人类生命发展历程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生活事件。遭遇生活事件时,需要资源以因应问题。

(三) 服务目的

协助案主走出摔倒后的阴影、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重新定位人生方向。

服务目标: ①为案主提供情绪支持。②引导案主参与社区活动,与人交流。

(四) 介入计划

1.收集案主的资料,接案,多与案主交谈、沟通,了解案主内心想法,与案主建立信任的关系。

2.和案主一起评估案主的服务需求。并与案主制定服务计划,邀请案主参加社区活动、小组活动,让案主保持与他人的接触,协助案主回到自己的社交圈中,陪伴案主走出跌倒的阴影,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重新定位人生的方向。

3.与案主签订协议,明确社工的服务和双方责任。

4.开展服务,根据制定的计划,社工在服务过程中担任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等角色,协助案主一起完成提升。

5.结案,案主的目标基本达成时便可讨论结案时宜

(五) 服务评估

在社工的协助、家人的陪伴下,案主的情绪逐渐好转,重新回到了自己以前的朋友圈,参加社区活动,案主现在已经回到了摔跤前的状态,心态乐观,不再像社工刚接触他时候的样子,结案后案主每天出门散步,跟邻居街坊聊天,日子过得舒服自在。

(六) 服务反思

1.收集案主的资料,评估案主的服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

2.通过邀请案主参加社区活动、到案主家中面谈、与案主儿子面谈等手法,了解案主更多资料,带领案主走出家门,跟一同参加小组的组员聊天,找回以前大家一起参加活动的开心时光

3.案主通过参加社区活动、与小组成员聚会、与家人沟通交流,情绪一点一点恢复,逐渐走出因摔跤所带来的阴影。

二、个案服务过程及记录

社工根据个案工作流程,完成相关文书,具体如下:

表2-1 个案接案表

续表

续表

表2-2 个案服务同意书

表2-3 个案服务计划表

续表

续表

表2-4 个案服务记录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个案服务记录表(七)

续表

表2-5 终止辅导服务同意书

表2-6 个案结案报告

续表

表2-7 服务对象跟踪回访表

续表

[情景设计二:老年小组服务案例]

一、案例背景及分析

××社区是个有着浓厚客家文化的社区,社区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辛苦劳作时会用山歌对唱的方式苦中作乐,或者唱些对应当时情况的“口水歌”市井味十足,现在时代不同了,已经没什么人耕田种地了,唱客家山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很多喜欢客家山歌的老年人都是让子女买一台机器,再买些山歌的碟片,自己在家听,全然没有了以前大家一起对山歌的那种氛围,所以社工希望开展一个客家山歌交流小组,提供一个平台给喜欢山歌的老年人,大家互相交流、分享,重拾对山歌的热爱。

(一) 问题及需求

1.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曾经熟悉的唱客家山歌的习俗渐渐没落,客家山歌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定的传承。(www.xing528.com)

2.需求分析: ①心理层面,社区老年人对唱客家山歌的潜在需求。②社会层面,客家文化包含客家的山歌、美食、服饰、习俗等内容,作为优良的传统文化有保育传承的需求。

(二) 理论基础

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①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②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三) 服务目的

希望通过小组为组员们提供一个客家山歌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大家重拾以往对客家山歌的热爱。

服务目标: ①80%组员通过小组重新开口唱山歌。②100%组员能完全参与到小组中来。

(四) 介入计划

1.订立小组契约,引出小组主题。

2.重新了解客家山歌,了解社区老年人以往的唱山歌的习惯和趣事。

3.引导社区老年人一起唱山歌。

4.引导组员相互交流,鼓励在生活中一起多唱山歌。

(五) 服务评估

所有组员在每一节小组集会中的参与度都很高,6 节小组下来,所以组员都做到了全勤的出勤率,虽然有个别组员因为干家务活而导致迟到,这基本不影响大家前来参加小组的热情,很多组员已经几十年没有唱山歌了。小组一开始大家都不是很愿意开口唱,随着小组内容的深入,组员从听、看、再到唱,一步一步地,社工慢慢的引导组员,以及社工跟着组员们一起唱山歌,社工笨拙地跟着视频学习,组员们忍不住纠正社工发音,有了社工五音不全的对比,更加激励了组员开口唱的信心。

社工通过现场观察发现,所有成员都能开心地参与到小组中来、开口唱山歌,特别是在山歌对唱环节,大家纷纷唱起以前耕种是唱的咸水歌,每一首咸水歌背后的故事都不一样,每首歌都能引起组员们的共鸣。

(六) 服务反思

经过开展小组发现,社区老年人还是很喜欢唱山歌的,只是迫于没有适当的场地,整个小组从开始到结束,所有组员都能坚持到场,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社工通过开展这个小组,了解到了组员们更多内心深处的想法,以及一些大家不曾提及过的往事,组员们通过参加小组,找回很多以前美好和难忘的记忆,社工通过开展小组更加了解组员。

二、小组服务过程及记录

根据小组工作流程,各阶段社工完成文书如下:

1.小组筹备期: 社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服务计划,完成《小组计划书》;进行组员招募,整理《小组报名表》;完成《经费预算表》进行必要的物资采购及准备。

表2-8 小组计划书

续表

续表

表2-9 程序安排

续表

表2-10 小组活动预算表

表2-11 小组报名表

2.小组开展期: 社工根据小组服务计划,开展小组,完成《小组过程记录表》,每次开展小组完成《小组点名表》。

表2-12 小组过程记录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2-13 小组点名表

3.小组结束期,总结整个小组过程,完成《小组总结报告》、宣传新闻稿、《经费决算表》。

表2-14 小组总结报告

续表

表2-15 小组活动决算表

续表

客家山歌互动交流小组新闻稿

黄麻社区家庭服务中心于2019 年××月××日~××月××日在社工站针对社区高龄老年人开展“客家山歌互动交流小组”。

本小组共分为六节,活动开始通过破冰游戏—— “你比我猜”活跃气氛,增加组员之间、组员与社工之间的互动,每节小组内容都是围绕“客家山歌”开展,通过小组为组员提供一个平台,让组员通过听、看、唱等手法,重新开口唱山歌,在唱山歌的过程中,组员们回忆起了年轻时的时光,分享着那段辛苦又幸福的回忆,组员通过参加小组重新找回了对客家山歌的热爱、社工通过开展小组对组员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小组既让组员针对客家山歌有了互动、交流,也通过参加小组分享了各自人生的精彩故事,通过参加小组,每位组员都回味了一次各自人生的苦与甜,此次小组既加强了组员间的互动、交流,也让社工对组员有了新的认识,听到了一些不曾听过的人生故事,组员的分享让社工的内心更加丰富。

最后社工邀请大家分享了彼此参加小组以来的收获以及改变,组员称很感谢社工开展了这么一个小组,既让大家重拾了对客家山歌的热爱,又从山歌中唤醒了深藏的回忆,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有了可以聚在一起唱山歌的场地,社工希望即使小组结束,大家还是可以继续聚在一起唱山歌,保持对山歌的热爱。

××社工站 王××  供稿

日期:2019 年××月××日

1.以上个案未整理家庭结构图,根据案主情况完善家庭结构图。

2.以上表格分别在个案工作流程的那个阶段填写?

3.针对高龄老年人我们服务时需要注意什么?

4.小组开展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以上小组对各个组员的表现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