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影戏班巡回演出必备道具:影箱、影册、灯具等

皮影戏班巡回演出必备道具:影箱、影册、灯具等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影戏班进行演出活动时,除皮影、乐器外,还需盛装皮影的影箱、影册、灯具、亮子及附件等。(一)影箱环县道情皮影戏以道具简单、巡回演出简便易行,出入方便的“一驴驮”而著称,其所有演出道具全部用两只木箱盛装。清油灯2.其他灯具煤油灯、柴油灯、蜡灯、汽灯、罩子灯等其他灯具都是特殊历史时期所使用的灯具。

皮影戏班巡回演出必备道具:影箱、影册、灯具等

皮影戏班进行演出活动时,除皮影、乐器外,还需盛装皮影的影箱、影册、灯具、亮子及附件等。

(一)影箱

环县道情皮影戏以道具简单、巡回演出简便易行,出入方便的“一驴驮”而著称,其所有演出道具全部用两只木箱盛装。影箱多用比较轻便的杨木制成,长宽高约为80厘米、60厘米、30厘米。

(二)影册

环县道情皮影戏班装夹各类皮影的硬纸夹盒,俗称“册子”。一般分为头梢册、座堂册、线子册、底册四大类。用纸褙外粘布料制作,形似文件夹。

影箱及影册

1.头册

头册,是装夹皮影人物头梢的专用册。一个戏班最少三个,最多四个。头册的构造由外包层与内隔层两部分构成。外包层用长方形纸褙将4边向内折5厘米左右,称内折沿,以防头梢滑出。内隔层根据外包层的大小镶一纸褙,然后对折,在对折线处用线与外包层装订在一起,起隔离作用。左右两边可分别装夹不同类别的头梢。第一册夹装按照神头和帝王、臣相、内侍等人物头梢分开两边夹装;第二册一边夹装各类无头饰类头梢,另一边夹装各类旦头;第三册的一边夹装将帅头梢,另一边夹装包巾、风帽头梢;第四册一边夹装翎子头梢,另一边装其他杂头头梢。

2.线册

线册,是专门用来装夹各类桩桩的影册。折叠长宽约55厘米×40厘米,无夹层和内折沿。根据戏班桩桩数量不同一般有4至5册,有男册、旦册之分。在装夹时,两臂向上折起,使两手棍与胸棍并齐,压于影人之上。放置时,影人相互参并,可互相颠倒位置,以均匀平顺摆放最佳。

3.座堂册

线册

座堂册

座堂册,是装夹座堂的专用册。每个戏班通常有一个座堂册,形似书本。长宽约40厘米×30厘米,6至10层,层数不等。每层靠折背处订夹宽约半厘米的四棱木条。一般第一层夹装云朵、龙座;第二层夹装帅座;第三层夹装官座;第四层夹装书座;第五层夹装贫座;第六层夹装绣座;第七层装石座(神座);第八层夹装其他。

4.底册

底册,根据戏班影片数量不同,一般有一至三个不等,无夹层,尺寸略大于线册,构造相同。各册按类分装花草、树木、殿帐、莲台等场景及各类骑坐、动物地狱、水兵等皮影。

5.影册的装箱顺序

戏班的影箱分为角箱和线箱。角箱专装乐器,勾城绳具,毛口袋等;线箱专装各类影册。装箱顺序按照影册的使用频率,从下而上,第一至三层,分装底册的一至三册;第四层装线册的斩册;第五、六层左右平排,分装半其他线册;第七层左右排列,分装座堂册、头梢册,但神头册须放最上。

(三)灯具

环县道情皮影戏演出的灯具,由最初的清油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煤油柴油、蜡灯、汽灯,至现代的电灯,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在皮影演出时,灯具挂在亮子后方中上方约40厘米处。(www.xing528.com)

1.清油灯

清油灯由灯挂(挂灯的链绳)、灯碗和灯芯三部分构成,灯挂由7个铁链环(俗称七星牌)、挂钩和挂座三部分组成。七星牌一则用来调节灯的高低;二则取“北斗七星”和“七星宝剑”之意,为了避邪。挂钩用以连接挂座与七星牌,它由座圈和提手组成。挂座有两种,双面拱形提手和单面半拱形提手。单面提手俗称凤凰单展翅。灯碗(灯盏头)由两碗叠置于灯座圈内,上碗盛放清油和灯芯,下碗用来调节上碗的倾斜度,同时盛接灯芯点燃过程中油捻的渗油。清油灯的灯捻制作很讲究,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将棉花搓成五根捻子穿进五根铁管中使用;二是在无灯蕊管的情况下,艺人用细高粱穗序枝条或其他相类的简易材料,与棉花搓制而成。高粱穗序枝条用作捻芯,起支撑作用,使捻子在油碗中不易弯曲。灯捻的制作过程:先将棉花撕匀缠裹在高粱穗序条上,然后用两手掌反复捻搓,使棉花紧缠其上。捻子直径约0.5至0.7厘米,长度约10至15厘米。灯捻的名称亦很讲究,三根称“三桃园”,五根称“佛爷手”。

清油灯

2.其他灯具

煤油灯、柴油灯、蜡灯、汽灯、罩子灯等其他灯具都是特殊历史时期所使用的灯具。现代所普遍使用的电灯,初期使用100至150瓦的普通电灯泡,现在大多使用节能灯泡或LED灯组。

(四)亮子

影戏演出的屏幕,俗称亮子。由亮档子(长方形木框)和白纸(或白纱)做成,艺人称其为神的脸面。亮档接口为活口,平时拆卸后,用亮布卷而扎之,演出时再组装成亮幕。亮子长宽长宽元定数,约180厘米、80厘米。

(五)附件

1.楔头

艺人为把头梢与桩桩紧密连在一起,不至于演出掉下,会用小薄木屑加以固定,这种小木屑称为“楔头”或“灯局子”。

2.顶桩

又称楗条,长约20厘米,宽约0.5厘米的四棱铁条,演出时用以固定座堂、花草等皮影。

3.延长棍

长约15至20厘米,一头镶有较细的金属丝。用于演出过程中,皮影人物处以城墙、山间等高处时,影自身所带胸棍、手棍太短,不足以支撑影人立站,延长胸棍、手棍所用。

4.毛口袋

是人民群众用山羊毛织的用于装粮食的口袋。皮影艺人亦用其铺垫台面,其表面粗糙,方便支撑亮子、顶棍、楗条等,不至于演出时滑落。

5.勾城绳具

由铁钉和细麻绳组成,供艺人演出前勾城,悬挂皮影及道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