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授时通考》:中国饮食农书速览

清代《授时通考》:中国饮食农书速览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授时通考》,清代官方组织编辑的一部大型农书,成书于乾隆七年。书名“授时”,出自《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意思是朝廷“敬授民时”之意。《授时通考》虽是一本农书,但与饮食烹饪关系密切。《授时通考》版本较多,原有武英殿刻本和翻刻本、《四库全书》本,后又有富文书局、上海实业研究社的石印本。

清代《授时通考》:中国饮食农书速览

《授时通考》,清代官方组织编辑的一部大型农书,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书名“授时”,出自《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意思是朝廷“敬授民时”之意。

是书搜集古代经、史、子、集中有关农事的记载427 种之多,汇集了前人与农业有关的著述,还配有非常直观的插图512 幅。全书体裁严谨,征引周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这部农书系统阐述了我国农学发展的历史,对农业科技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一部古代农学百科全书

全书共七十八卷,计98 万字,分“天时”、“土宜”、“谷种”、“功作”、“劝课”、“蓄聚”、“农余”、“蚕桑”八门,每一门前先是“汇考”,汇辑历代有关文献,并作考释;然后再分“目”征引前人论述,介绍各地历史上的生产经验和政策等。八门分别是:“天时门”(卷一—六),分总论及分述天时及农家四时作业;“土宜门”(卷七—十八),包括辨方、物土、田制、田制图说、水利等内容;“谷种门”(卷十九—三十),主要论述各种粮食作物,如稻、谷、麦、豆、粟、秫的种名考源、品种名称等,其中以汇集各地水稻的品种资源记载最为详细;“功作门”(卷三十一—四十一):分述从垦耕、耙耢、施肥、耘籽、灌溉、收获、储藏与加工的农业生产全过程,以及各项劳作所用的农具和操作方法;“劝课门”(卷四十二—五十三),汇辑了国家颁布的有关农业的政令、诏令、奏章、官司、祈极、敕谕、祈谷、御制诗文和耕织图等;“蓄聚门”(卷五十四—五十七),分述仓储、积谷及备荒的制度及政令等项事宜;“农余门”(卷五十八—七十一),分述大田作业以外的农业生产,包括栽植蔬菜果树、材木、经济树木以及畜牧等;“蚕桑门”(卷七十二—七十八);分述了养蚕、缲丝、织染,并列有“桑政”、“桑余”,谈木棉、麻、葛、蕉、桐的生产等。(www.xing528.com)

《授时通考》虽是一本农书,但与饮食烹饪关系密切。“谷种门”、“农余门”中介绍了很多粮食、蔬菜、水果品种,其中还提到不少饮食品种的食法,对研究古代的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苦菜”条云:“苦菜一名苦苣,一名苦荬,一名编苣,一名游冬,一名天香菜。叶狭而绿,带碧茎,空断之有白汁。花黄如初绽野菊花,春夏旋开,一花结子一丛,如同蒿子花,罢则萼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风飘扬,落处即生。今处处有之,但在北方者,至冬而凋;在南方者,冬夏常青,为少异耳。味苦寒,无毒,夏天宜食,能益心、和血、通气,主治肠澼,渴热中疾,恶疮,霍乱后胃气烦逆。忌与蜜同食,作肉痔。脾胃虚寒人不可多食。”又如“菠薐”条云:“菠薐一名波斯草,一名赤根菜,一名鹦鹉菜。出西域颇陵国。今讹为菠薐。盖类陵之转声也。茎柔脆,中空。叶绿腻柔厚。……根长数寸,大如桔梗。色赤,味甘美。……叶与根味甘、冷滑无毒,利五脏,通肠胃热,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解酒毒。服丹石人最宜。麻油炒食甚美。北人以为常食。春月出苔,嫩而且美。春暮苔渐老,沸汤晾过,晒干备用甚佳,可久食。诚四时可用之菜也。”诸如此类。这样的描述就把有些粮食、蔬菜、水果等品种的来源、性状、食用方法大致介绍出来。

除谷物、蔬菜、水果外,书中所收的家畜、家禽食用方法,养蜂割蜜法,种茶法等,亦与饮食有联系。

《授时通考》版本较多,原有武英殿刻本和翻刻本、《四库全书》本,后又有富文书局、上海实业研究社的石印本。1949 年后,农业出版社出版过排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