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附录:美术作品评价案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附录:美术作品评价案例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有利于儿童在绘画活动结束后对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作出自我评价。(三)活动过程教师引导儿童观察三幅作品,并作出各自评价评价《玩攀爬的小朋友》:动作到位,儿童对动态掌握得很好。教师请儿童对照刚才的两幅佳作对自己的画作出评价,并提出不足。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附录:美术作品评价案例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评价活动《儿童公园真好玩》[15](自我评价)

设计思路

“儿童公园真好玩”是儿童大班的美术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儿童画简单的人物动态。大班儿童需要掌握简单的人物动态,而儿童公园又是儿童喜欢去的地方,儿童喜欢玩各种器械,形成了跑、爬、跳、蹲、坐等动态,因此,本活动设计来源于儿童生活,活动目标容易为儿童所掌握。这有利于儿童在绘画活动结束后对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作出自我评价。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表达的快乐心情

2.能对作品中的人物动态表现方法进行评价。

3.能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简单的人物动态。

(2)能对作品中的人物动态进行自我评价:画了哪些人物,哪些动态,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最喜欢的地方或不足之处。

2.物质准备

依据教学目标收集三幅代表儿童不同学习水平的作品

(1)儿童画的《玩攀爬的小朋友》:动作到位,儿童对动态掌握得很好。

(2)儿童画的《在跑的小朋友》:儿童对动态掌握较好。

(3)儿童画的《跳绳的小朋友》:儿童对动态掌握稍差。

(三)活动过程

教师引导儿童观察三幅作品,并作出各自评价(仅呈现对话片段)

(1)评价《玩攀爬的小朋友》:动作到位,儿童对动态掌握得很好。

师:这位小朋友在玩什么呢?(引起儿童说话)

幼:在爬架子。

师:说说你是怎样画攀爬的动作的?

幼:手要伸得高高的,一条腿抬上去,一条腿在下面,这样不会摔下来。(说着还做起了攀爬的动作)

师:你觉得你画得怎样啊?

幼:(自信地)我觉得我画得很好,画出了爬的动作。

师:嗯,真不错,你把怎样画攀爬告诉小朋友了。那么,怎样才能爬得更高呢?(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手伸得再直一点,一条腿再抬得高一些。

师:真好,我们学会画攀爬了。

(2)评价《在跑的小朋友》:儿童对动态掌握较好。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幼:他在公园跑来跑去,很开心。

师:嗯,我也看出来了,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跑的小朋友的呢?

幼:(边比划边说)两条手臂要前后摆动,两条腿要前后分开。

师:那如果想画跑得快的动作,该怎样画呢?

幼:嗯,腿要分得再大些,我还会画飞起来的小朋友呢!

师:哇!(表现出羡慕的神情)这个你也会啊,怎么飞呢?

幼:很简单,只要把两腿画成一条直的线,手也伸直,头发往后飞。(这时,全班小朋友都开心地笑了。)(www.xing528.com)

师:原来画飞的动作这么容易啊,但是,别飞得太快,会摔跤哦!

又是呵呵一片笑声(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自我评价效果更好)

(3)评价《跳绳的小朋友》:儿童对动态掌握稍差。(两手高高的,上面画了根绳子,脚却分得很开,明显动作不协调)

师:说说这位跳绳的小朋友。你画的是跳绳,看出来了。(先给予肯定)你知道怎样跳绳才更快吗?

幼:(开始做动作)手要甩得高高的,腿要并拢——哎呀,我画分开了!(儿童意识到了)分开跳不高,我等下再画。

师:好的,等下你画跳得快的小朋友哦,老师还可以脚一高一低地跳绳呢!

接着,教师示范动作,也有小朋友回应着“我也会”。教师让儿童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儿童对最佳作品达成共识,教师总结儿童的评价

教师小结,肯定画“跑和玩攀爬”的小朋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正确评价,鼓励画“跳绳”的小朋友找出与最佳作品之间的不同与差距。教师进一步提出:小朋友真棒!再来想一想,还能画出更多的人物、更有趣的动作吗?

5.儿童依据教师的任务创作自己的作品

对于绘画中存在不足的小朋友,教师要进行个别的耐心引导,通过身体语言、口头语言予以安抚鼓励,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前提下使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提醒儿童作添加、删减等改进。

6.儿童对照最佳作品评价自己的作品

其他儿童在欣赏了同伴的作品并听过作者的自评后,对人物动态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请儿童对照刚才的两幅佳作对自己的画作出评价,并提出不足。(儿童可以说给同伴和教师听,也可以自己对自己说,譬如人物更多、游戏更有趣、玩得很开心,等等)

7.教师点评儿童的自我评价

师:刚才小朋友都自己说了自己的画,老师觉得你们说得很有意思,我很喜欢听!你们觉得呢?

幼:我觉得很有趣!

幼:我觉得刚才林林讲得很对!

幼:小琪说了后,我也知道怎样画爬得高的小朋友了。

(此活动案例略有修改)

【注释】

[1]高红星.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2:182.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4.

[3]参见王坚红.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75.

[4]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4.

[5]袁爱铃,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6]转引自王坚红.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36.

[7]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1.

[9]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0]http://wenku.baidu.com/view/b44a56d6360cba1aa811da3b.html

[11]http://www.art-child.com

[12][美]罗恩菲尔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44—45.

[13][美]罗恩菲尔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44—45.

[14]http://www.xici.net/d83373861.htm.

[15]李雪芬.运用可视化作品促进儿童自我评价的设想与操作[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