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7章:瑞亚·西尔维娅的一瞥

第7章:瑞亚·西尔维娅的一瞥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尔维亚是守护灶神维斯塔祭坛圣火的贞女祭司。人们在炉边举行仪式,祭祀灶神维斯塔。维斯塔贞女的服役期限是30年。因此,几乎没有维斯塔贞女在任期结束后离开神殿。维斯塔贞女在神殿服役期间,主要工作是让炉灶里面的圣火一直燃烧。

第7章:瑞亚·西尔维娅的一瞥

精彩看点

瑞亚·西尔维娅——贞女祭司的祭礼——古代的“火芯”——火炉的摆放——祭礼的本质——维斯塔贞女祭司——维斯塔贞女的职责——违背誓言的维斯塔贞女会受到严惩——维斯塔贞女制度的影响——维斯塔贞女候选人的资格——圣火——王位继承的问题——希尔维斯名字的由来——阿斯卡尼俄斯的经历——他与莫增提乌斯的战争——特洛伊人胜利——王国事务的解决——拉维妮娅被唤回——阿尔巴隆加的建立——阿尔巴隆加的位置——阿斯卡尼俄斯的继承人——阿拉迪乌斯和他的闪电——阿拉迪乌斯之死——努米托和阿穆略——努米托和阿穆略的性格特点——父亲权力的划分——努米托没有抵抗——瑞亚成为维斯塔贞女——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罗慕路斯的母亲瑞亚·西尔维娅[1]生活拉丁姆,那时埃涅阿斯已有去世400多年了。西尔维亚是守护灶神维斯塔祭坛圣火的贞女祭司。贞女祭司是神职人员,好似现代的修女,住在远离尘世的地方,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宗教。她们不能与男人有任何的联系和交流。

据说,贞女祭司的献祭制度是由埃涅阿斯制订的。贞女祭司的职责与献祭仪式等内容详细记录在献祭制度中。贞女祭司专为献祭灶神维斯塔服务。维斯塔是家中的女神。一个家庭的“圣地”是火炉。人们在炉边举行仪式,祭祀灶神维斯塔。祭祀其他神明时,人们一般会建造神像或祭坛。但祭祀维斯塔时,建的不是神像或祭坛,而是一个类似今天的灶台的火炉。祭祀时的各种仪式都和火炉有关,因为火炉是家的象征,象征着家庭与生活幸福。

古人所用的灶台和现代的灶台大不相同,现代的灶台通常设在房子的角落,配有烟囱和排烟管道。古代的火炉通常设在房子中心的地砖或支架上。地砖要么是石质,要么是泥质,要么是铜质。屋顶专门开了个小口,用来排烟。这样设置火炉似乎不便于生活。但使用火炉的地方处于温带,一年到头本来就很少用到炉火,加之,当时的人们喜欢户外活动,这样一来就更少用到炉火了。无论古人和今人,都把炉火视为家庭生活的象征和标志。古人为了向灶神维斯塔表达崇高的敬意,就在她的神殿里建了一个火炉而不是祭坛。虽然他们不献祭,但会让炉火不停地燃烧,永不熄灭。

专门管理炉火的女祭司是在年龄很小时(6——10岁)选定的。一旦入选,她们就会在隆重的宗教仪式中接受侍奉灶神维斯塔的任命,之后成为贞女,去过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否则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因为维斯塔神殿不息的炉火代表家用炉火,侍奉灶神维斯塔的贞女代表家中的年轻少女。少女们独居、禁欲,是家庭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家庭的纯洁才能确保。贞女们要看好炉火,不能让它熄灭。她们要举行各种仪式,祭祀灶神维斯塔;她们要确保维斯塔神殿干净清洁,要把里面的器皿摆放整齐。总之,待字闺中的少女怎么做,贞女们就得怎么做:保持美德,勤劳,干净利落,爱整理,有耐心,提高警惕。

古人为了向灶神维斯塔表达崇高的敬意,就在她的神殿里建了一个火炉,他们不献祭,但会让炉火不停地燃烧,永不熄灭。绘者信息不详

贞女一旦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就会遭受可怕的惩罚。虽然具体刑罚没有见诸早期史料,但据说,凡是引诱贞女犯错的男人,会在罗马广场被鞭笞死,而贞女会被带走。人们会在地下建一个牢房,牢房呈拱形,只有一条通道与外面相连。地牢里摆着一张桌子,挂着一盏灯,放着一点食物,通道里架着一个梯子。接着,可怕的惩罚要实施了,不幸的贞女由家人陪着走在队伍前面,其他亲人则在路边为她的命运哀悼。其实,这就是在举行葬礼,只不过即将被埋葬的贞女是活的。最后,贞女会被引着走下梯子,来到牢房的榻上。引导她的人返回地面,抽掉梯子,然后用土封住入口。如果这个做错事的贞女没有窒息而死,就得在蜡烛燃尽,食物吃光后,在黑暗与绝望中慢慢死去。

我们认为,古人制订献祭制度,祭祀维斯塔女神,其最终目的也许并不是崇拜偶像,而是找到精神上永恒的寄托,就像基督教徒崇拜耶和华一样。当时,这样的祭祀深深地吸引了普通百姓。

在现代的基督教中,教徒们会竖起一根木桩,然后在木桩顶放置一个帽状物,以此来进行偶像崇拜。如果人们放的不是帽子,而是一尊象征自由的雕像,然后定期聚在一起以游戏、音乐等方式庆贺,那么这就不是偶像崇拜。

基督教中的诗人经常写关于和平、失望、春、美的抒情诗和布道词。在这些诗和布道词中,诗人会将宗教思想与戒律拟人化,仿佛是一位拥有神力的人在倾述。同样,古代的祭礼和庆祝方式也不全都是偶像崇拜,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它们是不可饶恕的、邪恶的或荒谬的。我们的祖先只是创造了一个纪念自由形象,来强化人们对自由的美好向往。埃涅阿斯也许就是站在这个角度上考量的,所以为了家庭的平安幸福,才在圣殿内建造灶台。他要求守卫灶台的仆人必须是贞女,目的是希望她时刻警醒,过着圣洁的生活。维斯塔贞女制度的力量是巨大的,使那个年代的人们对家怀有一种神圣感。至少在理论层面,人们高标准看待家庭荣辱与洁污。我们必须明白,那个年代还没有“上帝”(God)这个词,也没有其他能够启迪人、引导人的方式和途径。因此,他们必须借助于那种自我认知范围内的最好方式。

与维斯塔灶台有关的祭礼仪式和宗教庆典很多,其中不少独特的规矩及其起源现在很难弄清楚了。正如上文提到过的,维斯塔贞女在很小的时候,通常是6——10岁时被指定为神职人员。她们由国王选定。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年龄要求,她们的身体各个部位和器官必须完整健康,心智必须完美无暇。此外,她们的父母及祖父母还必须是自由民,也就是说没有做过奴隶,也没有从事过卑贱的有损体面的工作。而且她们的父母还必须健在。因为他们认为,某种意义上,孤儿是一种不完美的存在。

维斯塔贞女的服役期限是30年。任期结束后,贞女就可以不遵守当初的誓言。如果她们愿意,她们还可以脱下维斯塔袍服,卸去维斯塔贞女的其他象征,然后回归世俗生活,甚至还可以选择结婚。虽然法律允许,但是公众对此依然持否定态度。因此,几乎没有维斯塔贞女在任期结束后离开神殿。通常情况下,她们在任期结束会继续待在神殿,直至死亡。

维斯塔贞女在神殿服役期间,主要工作是让炉灶里面的圣火一直燃烧。圣火一定不能熄灭,如果因为某个维斯塔贞女的疏忽值守,圣火真的熄灭了,那么这个犯错的贞女就会受到严厉的鞭刑。鞭刑由大祭司执行。不过,法律特别看重维斯塔贞女的圣洁和端庄得体,因此它要求鞭笞之刑必须在晚上进行。在其他女伴的协助下,准备接受惩罚的贞女会将身体的某些部位袒露出来接受鞭打,而熄灭的圣火则会在庄重的庆典中重新被点燃。

我们再重复一下,罗慕路斯的母亲西尔维娅是一名维斯塔贞女。她生活在埃涅阿斯死后大概400多年的拉丁姆。四个世纪中,这个国家一直由埃涅阿斯的后人统治,尽管埃涅阿斯驾崩后,王位的继承出现了一些插曲,但这个国家还是不断地走向和平与繁荣。大家应该记得,埃涅阿斯是在战争期间溺亡的。他留下了一个儿子,也有可能是几个儿子。根据历史记载,他的儿子阿斯卡尼俄斯表现得最为突出。他曾陪着父亲从特洛伊城逃出来,现在已经成年。父亲死后他立即继承了王位。

然而,关于王后拉维妮娅是否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还有一些疑问。按照那个时候的法律和传统,拉丁努斯是当时合法的国王,拉维妮娅是他的女儿和继承人。作为拉维妮娅的丈夫,埃涅阿斯是否有权独自继承王位有待商榷。拉维妮娅本人似乎没有维护自己权利的意向。她性情温婉和顺,再加上丈夫去世后她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因此她选择了隐居。她甚至有点儿担心自己的安危,不知道阿斯卡尼俄斯是否会怀疑或嫉妒自己继承人的身份,是否会想要害她。丈夫曾经是她唯一的保护者,而现在他已经不在了,而对她心怀敌意的人接管了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她难免会感觉到不安。于是,她抓住机会,带着为数不多的几位朋友和仆人,离开了拉维尼,跑到这个国家内陆的森林里,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藏了起来。接待她并为她提供庇护的是伊特鲁斯,伊特鲁斯曾为她的父亲看守羊群。阿斯卡尼俄斯曾经射杀了伊特鲁斯儿子的牡鹿。在这里,拉维妮娅很快生下一个儿子。为了纪念他出生在这样一个满是野生森林的地方,她给他取名为“森林里的埃涅阿斯”(Aeneas of the woods),用当时的拉丁姆语来说是埃涅阿斯·希尔维斯(Aeneas Silvius)。这个男孩长大后,他闻名遐迩,载入史册。

拉维妮娅像。绘者不详

这个男孩不仅用了这个名字,还把这个名字传给了他的后代。此后的四百多年里,所有在他之后的国王的名字里都保留了“希尔维斯”这个词,以此来永久纪念他们的祖先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诞生。(www.xing528.com)

阿斯卡尼俄斯在父亲死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忙于战争,因此根本没有关注拉维妮娅的离开。与阿斯卡尼俄斯交战的鲁图利亚国王叫莫增提乌斯。莫增提乌斯有一个儿子叫劳索斯。国王和他的儿子都在军中,他们将阿斯卡尼俄斯围困在拉维尼。莫增提乌斯在离拉维尼数英里的总部发号施令,而劳索斯则率领一支先锋部队驻扎在先前占领的一处离城门很近的哨岗。在这种情况下,阿斯卡尼俄斯于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夜晚策划了一次突袭。他组织了敢死队。经过观察闪电,他看到了预示成功的征兆,于是赶紧发出信号。城门被打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突围出去,悄悄地在黑暗中前行,直接来到了劳索斯营地。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狂奔过去,同时高声呐喊和呼号。整个营地的人全都震惊了,最后有的被杀,有的成了俘虏。其中,劳索斯也战死了。

此刻,受到这一胜利的鼓舞,阿斯卡尼俄斯领导的特洛伊战士将他们的进攻方向转至鲁图利亚的主力部队。然而,与此同时,莫增提乌斯也得知了他们即将到来的消息。当他们到达的时候,莫增提乌斯已经准备撤退了。他和他的所有部队逃往山上。阿斯卡尼俄斯和特洛伊人尾随其后。最后,莫增提乌斯停止前进,并试图在山间构筑防御工事。阿斯卡尼俄斯包围了这座山,然后很快就逼迫他的敌人屈服。双方签署了一份协定。接着,莫增提乌斯率领大军很快从这个国家撤走,阿斯卡尼俄斯终于为拉丁姆王国带来了和平。

战争结束后,阿斯卡尼俄斯想起了拉维妮娅。事实上,对于拉维妮娅被迫离开父亲留给她的王国,并把王位让给外人的儿子,拉丁姆的一些百姓颇有微词。有些人甚至认为她会有危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斯卡尼俄斯有可能杀死她,所以希望拉维妮娅回来。

阿斯卡尼俄斯与莫增提乌斯、劳索斯激战。文策斯劳斯·霍拉(Wenceslaus Hollar,1607——1677)绘

阿斯卡尼俄斯似乎一直很想公正地处理好这件事,他不仅找到拉维妮娅,劝说她和儿子回王宫,最终还决定把拉维尼完全还给拉维妮娅,使之成为她的合法领地。而他选择离开,然后建造一坐新城。于是,他在拉丁姆王国寻找适合建城的地方,最终选定拉维尼北部的一个不太远的地方。他打算把城建在山脚下的一块高地上,一边的山体倾斜,恰可做城墙。另一边山体陡然突起,形成一道坚固的天然屏障。山后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湖。城前靠下一点是一片广阔肥沃的平原。阿斯卡尼俄斯决定在这里建城后,就派人开始准备了。一些人建城墙,铺设街道,造房屋;另一些人在山坡上开垦梯田,准备种葡萄。改造后的梯田向南,因此生产的葡萄颗粒饱满,口感美味。人们挖了一些沟渠,将湖水引向低处的平原。这样一来,种植庄稼的平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灌溉。因此,阿斯卡尼俄斯选择的这个地方具备各种有利条件,既能维持人们的生活,又能抵御敌人的入侵。这座城被称为“阿尔巴隆加”,也就是郎阿尔巴(Long Alba)。之所以在名称中加入“Long”,是为了与另一座阿尔巴城区分开来。不过,阿尔巴隆加的确很长,沿着湖一直延伸下去。

阿斯卡尼俄斯在阿尔巴隆加统治了30多年,而拉维妮娅则统治拉维尼。他们一直友好相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大同。随着时间的消逝,两人都过世了。阿斯卡尼俄斯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尤路斯,而拉维妮娅的继承人是埃涅阿斯·希尔维斯。

埃涅阿斯·希尔维斯像。绘者信息不详

当然,对于这两个具有可比性的城主,拉丁姆王国的人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一些人坚持认为,特洛伊人埃涅阿斯征服了拉丁姆,是合法的国王,因此他的长孙尤路斯应该继承王位。另一些人则主张拉维妮娅代表真正合法的王室血脉,因此作为拉维妮娅的儿子和继承人,埃涅阿斯·希尔维斯应该继承王位。还有些人建议应该折中,将拉丁姆王国一分为二,形成两个独立的王国。一部分由尤路斯统治,以阿尔巴隆加为都城;另一部分由埃涅阿斯·希尔维斯统治,以拉维尼为都城,但是该建议被否决了。因为这样一来,两个王国都会比较弱小,一旦战争爆发,很难抵御外敌。最终,另一种折中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们一致同意保持拉丁姆王国的完整性,埃涅阿斯·希尔维斯作为埃涅阿斯和拉维妮娅的儿子,能够代表所有人的权益,因此由他继位为王,而拉丁姆王国的宗教权力由尤路斯及其后代永掌,并且政权与教权同样重要。因此,埃涅阿斯·希尔维斯及其后代成为拉丁姆王国的行政首脑,掌握政权和军权,而尤路斯及其后代担任大祭司,掌握教权。这种制度一确立,就世代相传,延续了400多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发生过哪些事?史料中都没有留存多少记录,只有几件事除外。在希尔维斯后,名字中含有“森林”(woods)的统治者中,有个名叫第伯里努斯的国王。在与北方邻国的一次战斗中,试图游过边界的那条河时,他被水冲走不见了踪影。碰巧的是,正是他给这条河取名为“台伯”,因此他的记忆在这里成为永恒。他溺亡的台伯河非常出名,之前叫阿尔布拉河。

有件阐述当时思想观点和风俗习惯的事很让人好奇。在希尔维斯之后名字中含有“林木”的统治者中有个叫阿拉迪乌斯的。阿拉迪乌斯突发奇想,想让人们相信他是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午夜时分他在阿尔巴隆加附近的湖边宫殿发出一阵阵轰隆的雷鸣声,投射出一道道闪电。他使用的方法可能类似于现在舞台剧中为达到表演效果而使用的夸张布景。大家没有被这一假象欺骗,尽管很快就犯了另一个错,而这个错就跟相信这种假雷声一样荒唐可笑。不久,一场猛烈的暴风雨袭来,山水不断注入湖中。湖的水位上升太快,最终泛滥成灾,冲击了宫殿,淹死了那位假装能发出雷鸣的国王。大家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天神,于是天神降临,严惩了他。事实上,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记录的那样,阿拉迪乌斯被暴风雨里的闪电击中,然后在洪水还没有涌入宫殿前,瞬间就被他自己佯称的可怕闪电劈死了。虽然他的死亡方式过于离奇,但你无需惊讶,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极其敬畏和崇拜闪电。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人们已经科学地认识了闪电,能够保护自己,免受其害。现在,富兰克林和摩尔斯开始着手研究抑制闪电生成的强大而神秘的物质。对人类来说,他们的研究与人造雷电的假设冲突。实际上,科学家现在已经能够在课堂上展示人造雷电的模型了。

最终,名字中含有“林木”一词的君主统治拉丁姆近400年时,在位的国王驾崩了,留下两个儿子——努米托和阿穆略。努米托是长子,理应继承王位。但他的性格腼腆,能力有限,而他的弟弟有激情,斗志旺。他们的父亲似乎已经预料他死后兄弟相争。因此,为了尽量避免惨剧发生,他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继承权的问题。一次,阿穆略建议父亲将权力分成两份,一份是王权,另一份是财产权,而努米托可以优先选择。这个建议貌似公平合理。如果继承权对于年幼的弟弟和年长的哥哥是均等的,那么建议的确合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努米托是王权和财产权的合法继承人,阿穆略的建议实质上剥夺了哥哥的一部分权力。

努米托似乎不愿意和弟弟争夺权力,于是同意了弟弟的提议。然后,他选择了王权,而财产权自然归了弟弟。阿穆略有了财富后,就开始结交强大的盟友,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在预先谋划的一个时间,他篡夺了王位,而努米托没有抵抗,逃到某个僻静之地。努米托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逃走时留下了孩子。阿穆略害怕孩子们长大后会宣称是努米托的继承人,从而制造麻烦;同时又害怕公开杀害他们可能会招致人们的厌恶与不满。最后,他决定玩些伎俩。

努米托的儿子名叫埃格斯特斯。在一次狩猎集会中,受雇于阿穆略的一些残暴无情的亡命之徒,朝他射箭,投掷长矛。埃格斯特斯当即毙命。当时,狩猎集会进行得如火如荼。因此,埃格斯特斯之死看起来像是一场意外。努米托的女儿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瑞亚·西尔维亚。阿穆略也许无法神不知鬼不觉地杀了她,也许他那仅存的良知使他不愿意杀害这样一位美丽无辜的少女,毕竟她是自己亲哥哥的女儿。他也有一个女儿,名叫安托。安托是瑞亚·西尔维亚的玩伴和朋友。一想到安托与瑞亚·西尔维亚那么要好,阿穆略就心生恻隐,因此决定不杀她,而是让她成为一名维斯塔贞女。于是,瑞亚·西尔维亚去神殿侍奉神灵后就丧失了继承王位的资格。根据传统,她要履行维斯塔贞女的誓言,所以不能嫁人,从而不能生养继承王位的后代。

尽管瑞亚·西尔维亚是公主,但她的任职仪式和其他女孩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达官显贵家的孩子侍奉神灵早就成为传统。当时她还是一个孩子。小瑞亚似乎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因此既没有反对,也没有抗议。她的任职仪式是按照流程操作的。她宣读了誓言,如果违背誓言,那么最恐怖的惩罚将降临。也许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将是禁欲和隐居的生活。

最后,她去了维斯塔神殿。维斯塔神殿有先于她任职的少女。瑞亚·西尔维亚就和她们一起,虔诚地侍奉神灵。许多年过去了,她没有出过任何差错。然而,最终发生了一些事情,不仅终止了瑞亚·西尔维亚的维斯塔贞女生涯,还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会在下一章讲到。

【注释】

[1]这里的西尔维娅与上文的西尔维娅同名不同人。——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