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译类书稿的编辑处理技术:编辑审稿实务教程

翻译类书稿的编辑处理技术:编辑审稿实务教程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译文句式应该服从汉语语法,遵守汉语的行文规范。为达到“一致性”的标准,必须遵从一些通则:对同一个术语、概念、专有名词的译法,全书要统一。注意回译的专有名词的准确性。如果是文艺作品或一般文化读物,则在审读过程中随时注意专有名词和关键词的译法一致性。

翻译类书稿的编辑处理技术:编辑审稿实务教程

审读译稿,在技术和技巧层面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该对照原文来审读译稿。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先读原文,再读译文,当发现有疑点时,再回看原文,确定错误所在,并决定修改方案。

2.注意译稿有无政治上不妥之处(参照本书第三单元相关内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译稿里可能出现的政治性问题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差错一般比著作稿里多,编辑在审稿时需要特别注意。如果发现明显错误,就直接改正。如果对是否有差错存有歧义,应就不妥当之处同作者商量修改。

3.审读译文时,若发现译文的语句不通顺,或语词、译法方面有各种可疑之处,则需要仔细回查原文(此时会发现,这些地方往往有可能是翻译错误或对原文的理解错误)。这一点涉及对编辑的外文资质和审稿经验的要求。

4.要注重译文的文字和概念的准确性。在译稿中,往往由于文字和概念翻译得不准确,造成逻辑混乱,概念生涩,语句不通,这就需要检查翻译准确与否。一些关键概念最好在首次出现时用括号附外文原词。

5.注意译文语句要避免“外化汉语”,即生涩的、拗口的、别扭的、不符合汉语表达规范的语句。避免搬用原文语序,使译文也出现从句套从句的古怪表述。译文句式应该服从汉语语法,遵守汉语的行文规范。

6.注意文字(译法)和版式的前后统一性。尽可能避免因译法不统一而造成的文字混乱的情况,影响阅读理解。为达到“一致性”的标准,必须遵从一些通则:

(1)对同一个术语、概念、专有名词的译法,全书要统一。在审读中,首次看到时,便应该记住。必要时还可以在案头准备一张译名记录表,以便在继续审读时参照统一。比较可靠的方法是以通译法为准,凡是与通译法相违者,一律按通译法修改,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达到前后一致的目的。(www.xing528.com)

(2)对著名人物、地名、机构、作品名称等等人所共知的专有名词的翻译,若采用约定俗成方案,可参照权威工具书,例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几种已出版的新华社译名手册。若需要纠正明显差错而必须别译,那就应当在首次出现时,用括号注明外文原名称。

(3)纠正明显的错音字。注意各语系、各民族的人名、地名的译音和译法。

(4)注意回译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书名、机构名等)的准确性。

(5)在用括号附原文时,要注意字母大小写的区别和单词拼写的准确性、规范性、一致性。

此中的编辑技巧是:如果是学术类的作品,先审读原书的“索引”(Index,现当代外文学术著作一般都有附录的索引表),请作者提供Index中术语或专有名词的译法,检查有无错误;在定名时,既需查阅各类权威性的词典和工具书,也需参照文中的上下文来确定词义和译法。如果是文艺作品或一般文化读物,则在审读过程中随时注意专有名词和关键词的译法一致性。如此便可使编辑在审稿时省时省力。

7.在审稿时,容许编辑就原文中的不当内容对译文做必要的删节,或做淡化处理。若遇到原文系不当内容,却无法删除或淡化处理(即,如果会影响理解或内容的连贯性),则可以保留原文,但应该用“编辑注”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

8.若其他出版社已经出版过同一作品的译本,那么审稿编辑还有必要将译稿同已有译本对比,目的不仅是为了比出新译本的优点,而且也为了防止剽窃现象,或因文字雷同过多而可能在日后引起著作权纠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