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律苦旅》—优秀毕业论文

《法律苦旅》—优秀毕业论文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硕士毕业时,我写的论文题目叫《诉讼调解制度研究》,在起草修改的过程中,得到了导师的鼓励与支持。在论文答辩时顺利通过,并且我的论文被评为当年中国政法大学的优秀毕业论文,还得到了原最高人民法院唐德华副院长、时任省高级人民法院刘瑞川院长的充分肯定。大家对我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主要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见,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坚持做下去,用结果印证自己的判断,“论文”同样也能起到“论语”的作用。

《法律苦旅》—优秀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时,我写的论文题目叫《诉讼调解制度研究》,在起草修改的过程中,得到了导师的鼓励与支持。指导老师宋老师对论文最满意的一点,就是论文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论文答辩时顺利通过,并且我的论文被评为当年中国政法大学的优秀毕业论文,还得到了原最高人民法院唐德华副院长、时任省高级人民法院刘瑞川院长的充分肯定。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论语”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人类思想精华,其高度和权威无可比拟,但是对于“论文”这个概念,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和“论语”进行比较。在拿起笔写东西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意识深处的良知告诫自己,切不可瞎说八道、亵渎文字。文章是思想的文字化,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思想的真实表达,情感的真实流露,水平的真实体现。我平时最看不惯的就是剪刀加糨糊,以及后来的复制粘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是文化快餐化的典型反映,也是文字功能的退化,将一些人的思想价值抹去,重新模糊了人与动物的界限。一直以来,最为欣慰的是,我坚持做到口与心、思想与文字的基本对应,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自己的真实思想。我在写这本书时主要历经两个时段:一是在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工作期间,一是在中太建设集团工作期间。写作方式最为简单,我带着一台笔记本,由我的头脑输入到电脑,把思想变成文字,没有任何的一点参考和借鉴,完全是我自己头脑中思想的真实流动,手对心,心灵对电脑,不要掺杂,不要浮夸,完全以一种竹筒倒豆子的方式,直抒心胸,真情表白。这种知行合一的方式,完全使我处于一种十分舒服的状态,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但愿能把这份舒服传递给大家。

大家对我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主要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我就决定,一定要与自己所从事的审判实践充分结合。论文写完之后,最起码可以达到一个目标,就是写出的东西最起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所帮助、有所提升,具体来说就是理论上对我确定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多维描述的,在实践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可不可以总结出经验,可不可以抽象出理性的东西来,对研究对象未来发展如何确定、如何实现是否有帮助。在写文章时多点诸如此类的功利色彩,是种水平,也是能力。(www.xing528.com)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在政治层面、哲学层面还是学习层面,有它不同的内涵,但是可以肯定地讲,这是公认的规律。对于规律,态度要明确,必须心怀敬畏,按规律办事就是真理,是最直接、最简便也是最聪明的做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公认的规律,但是对其内涵理解起来可是千差万别,所谓道理谁都懂,做起来可能大相径庭、南辕北辙。我个人的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像是男女结婚。理论比较高冷的是女方,实践更为粗糙的就是男方,两个不同性别的结合,二者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结合是亲密的、无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是有机的结合。结合是一种状态,但不是目的,还要有成果,要有爱情的保障,更要有结晶,没有结晶,理论与实践肯定没有做到真正的结合。在现实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常有同性恋的情况,结合了半天,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顽症呻吟,就是实践到实践的低层次重复,也有结合不到位的情况,谈了半天对象,没有进入到婚姻的殿堂,没有产生相应的爱情,更没有爱情的结晶。

我的这篇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不是重要的,受到专家领导的好评也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它对我的工作及进步有直接而现实的帮助。《诉讼调解制度》写完之后,我理所当然地就越过了一些老同事,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对这个问题的话语权,同时论文的完成对后来廊坊经验的发展、调解庭的成立起到了非同凡响的作用,于公于私、于名于利都有好处。最为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认为是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这是区别于别人的知识产权,而且确能在其中受益。可见,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坚持做下去,用结果印证自己的判断,“论文”同样也能起到“论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