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心经典·记叙文作法讲义》:游记底作法

《文心经典·记叙文作法讲义》:游记底作法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底描写我们在前节里讲游记底准备,重在人间智识底全部,故自然界底描写在游记里只能占得一个狭的特殊的位置。但在游记里,则除美妙的风景底铺写与歌咏外,还应着重自然界智识上的精密的研究。游记底第一要素是自然底描写,其次要算是这人情风俗底叙述了。八月十六日,早起画完昨日所画的画,九点用饭,十点与范师坐一轿车,遂与曲阜握别。——湖州的社会,从近代文明史的意义上看来,和上海要差一百年。

《文心经典·记叙文作法讲义》:游记底作法

自然底描写 我们在前节里讲游记底准备,重在人间智识底全部,故自然界底描写在游记里只能占得一个狭的特殊的位置。然而分析说来,游记底要素,究竟要算以自然界底描写为第一。

我们旅行底兴味,大半是在于各种乡土底接触,各处自然底游览,故最足以引起旅行者底兴趣,刺激旅行者底精神的,实要算山水形式之变化和景物底变迁,例如北方的人旅行南方,南方气候底温暖,山水底清秀,草木底荣茂,土地底肥美,……均与北方人平生所见的不同;这等不同的处所,在北方人看来,实在最能引起他们底兴趣,刺激他们底精神了。所以自然底描写在游记里实在是第一个要素。

通常描写自然,只是在美妙的风景底铺写与歌咏。但在游记里,则除美妙的风景底铺写与歌咏外,还应着重自然界智识上的精密的研究。比方我们描写南方底自然,我们除描写南方气候底温暖,山水底清秀,草木底荣茂,土地底肥美等等而外,还要藉地质学底智识,去研究土地底成因及历史,藉博物学底智识去研究草木底种类气象底转变,温度底高低,……所以自然界底描写,不仅是观察自然,还要能研究自然;这是最宜着意的。

描写自然的作例,在写景一章里列举了许多,可以参看,这里就不再举了。(并可参看后面第二十节里所举各例)

人情风俗底叙述 所谓人情风俗,就是各地方人们底生活状况。质言之,凡是关于人事方面的住所、交通、出产、习惯、经济、文明程度、感情、性质,以及宗教信仰等都包含在内。游记底第一要素是自然底描写,其次要算是这人情风俗底叙述了。

凡物皆各有各底个性,我们在第二章里已详细地说过。人情风俗也是这样。甲地方有甲地方底人情风俗,乙地方有乙地方底人情风俗;各地方都是不同的。我们叙述某地底人情风俗,在于把某地人情风俗特殊的处所铺写出来。

八月十六日,早起画完昨日所画的画,九点用饭,十点与范师坐一轿车,遂与曲阜握别。因夜间雨极大,道途泥泞,不亚北京。出城后,道尤劣,有几段积潦没股,有几处泥深数尺:坐在车中,东颠西碰,十二分难受;幸与范师闲谈,稍破寂寞。到了泗河,等了一点多钟,才挨着班坐船过河。大家都说曲阜不开通,其实不然,男女的界线一点都没有了——可是只限于泗水河这一点地方——撑船的人进化到一点衣服都没有,纯然是裸体美,坐船的人熟视无睹。男人不用说了;就是妇人、姑娘,也是一样背在裸体黑大汉身上,摇摇摆摆的上船。而船上船下,又都是一色的裸体汉子。若不是进化到极高的程度,要是过河的都讲起“郎已负妾,即当终身事之”来,岂不糟了吗?

曲阜县自秦汉至宋初,县治在古城村,在现在城东北八里。现在的城,周八里三十六步,高二丈,厚一丈。上边荒草没顶,崎岖难行。每角有大铁炮一,五个城门。县境东西广五十五里,南北长七十五里。城北有泗水,穿孔林者洙水,城南为沂水,再南为云水,再南为蓼水,城东曰防山,因为防山西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所以叫曲阜。

曲阜剪发的很少,有许多人把小辫盘到头顶上,好像道士似的。凡向人问道,不可呼人为大哥,普通人最忌,只可叫二哥或先生。

至圣庙看守门户的人,并无工资,全仰给于四方行客。瞻仰庙庭的,稍取导游之资,钱多少不等,总是越多越喜欢。自姚村下火车至城十八里。车价多至三千(四十九个铜子为一千),少则一千五。

城内字帖铺很多,汉魏唐宋的碑帖都有。分木板石板两种,流行南北。

没有新式旅馆:所有客寓清洁整饰者少。饭馆虽价值便宜,也全是旧式,肮脏的发昏。——(俞锟《曲阜泰安写生旅行记》)

南京底局势,本来很有一种崇高伟大的美的元素,但时易景迁,现在已成龌龊干枯的境况。

各处房屋,除外国人新筑和国立东南大学并省议会几处较整齐外,其余多系旧屋改作。墙壁斑驳,门户黑暗,即有几株树木,也都带着苍老的状态。我们一进南京城门,脑筋里就浮出一幅老大古国底影子。至于南京所产人物,多数更是不敢请教。这不能单怪现在的南京人。南京是中国大都市之一,都市本是罪恶底渊薮,但南京则比一般都市更有不同之点。

普通都市,皆以工商业为中心,以工商业为中心的都市,其居民多是从乡村中转徙而来的;乡村人民底道德,高于原来的都市人,这是一定的原则;他们迁入都市,总不能尽失其乡村之性。南京的居民,是哪里来的呢?赃官的子孙占一部分,劣绅底子孙占一部分,其他一部,亦不过是附属于赃官劣绅的寄生虫;以如此不劳而食的乃祖乃宗,如何会留下有血性有人格的后昆。我以为南京人如果想建设自己底人格,也不很难;只要肯离开寄生生活,去为农为工,久而久之,品性自然会高尚了。

我们在南京三天,五月四日晨,即赴下关,准备乘车往无锡,但因购买团体车票手续未完,又在下关天兴旅馆停住一天。下关旅馆则游妓充塞,狂歌声,打牌声,终夜不绝,我们住了一宿,几乎要被吵闹死了。次日上午乘十一时五分宁沪快车,下午三时二十五分即到无锡。——(晋青《南游三周记》)

湖州社会,从近代文明史的意义上看来,和上海要差一百年。上海这个地方,已经快到工业革命的完成期了,湖州还不过将进工业革命初期的时代;上海是像是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湖州还是十八世纪中叶的景象;许多工场当中,听说用引擎的,只有一两家,大多数都不脱手工工业惯习。而且这个地方,人口也不算是很稠密,所以一般人的举动,都是很和平安详的。就对于时间的观念一点看,已经可以看得出,他们决不像上海的人,要争什么一点半点钟,更不像欧洲美洲的人,要争一分两分钟,在他们意识里,一天半天的工夫,不算是什么一回事的。和朋友相约的时候,他们通常是以一天作约会标准。分到上半天下半天,已经要算尊重时间了。而且他们普通所意识的上半天下半天,也并不是用时辰表的正午十二时做标准,他们普通是各自用自己吃中饭的时间做标准的。我们在街上走的时候,看见一班穿长衫的人,很少急急忙忙地走路的,普通都是很从容不迫的样子。就是街上看见下苦力的江北人,他们筋肉的紧张也比在上海的差得多。

这几天我们住的房子正在请工匠修理,木匠师傅,泥水师傅,一共有十来个人。我们看见他们工作的条件和态度,已经觉得这是上海的工场工人所梦想不到的了。他们除了工钱少这一点而外,其他的工作条件,都不能算是很坏的。就工作时间说,他们每天早上着手做工夫,总在八点钟后;下午散工,是五点钟。计算起来,已经只有八点多钟了。这还不算少,他们在工作时间当中要吃四次点心八次烟,这是定例。就算他每次十五分钟,已经三点多钟去了。所以他们实实在在作工的时间,是只有五点多钟。(湖州的工场当然不能如此)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总要算是最少的工作时间。而且他们一面作工,一面尽管可以说说笑笑,又没有常动不息的机器来催促他们。就神经疲劳上说,真是比上海的工场工人要舒服许多倍了。

在下雨的时候,我们走到街上去,看见抬轿子的,人人手里打着一把雨伞。这个现象,也是写出这个社会里的人从容不迫的景象。还有一件很可注意的事情,就是此刻正是农忙蚕忙的时候,家家的男女都是有必要的工作的,所以城里这些绅士人家,家家都不容易雇男女佣工。

上面所说的,仅仅是我们到湖州来之后自然接触的几件事实。其他一切社会状况,我也还没有做过调查工夫,当然不能晓得的。

就上面所述的几桩事情看,我们很可以看出几个要点来!第一,湖州人这一种从容不迫的精神状态,是从哪里来的呢?就人生的意义上说,我想这样游刃有余的做一世人,总比急急忙忙的做一世人,是要合乎自然的,是要有趣味的。究竟是不是湖州人的修养工夫高过上海人许多呢?湖州的文明程度,不用说是比上海低;湖州人的知识,一定是不如上海人。这是可以很平常的下这一个判断。所以决不容易说湖州人的从容不迫,是从修养上得来。

即使要说他们是从修养得来,那末我们还可以问一句话,他们的修养,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一定是他们有修养的时间才行的。“并不是以精神决定社会生活,是以社会生活决定精神”,这一个总括的概念,是经济的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所教训我们的。我们如果相信这一个观察是正确的,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到湖州的社会生活,尤其不能不注意到为社会生活基础的生产关系。我们单就湖州工业的生产方面看,虽没有做过切实的调查工夫,却是有三点我们可以感觉得到的。

第一,湖州的生产规模,还不脱“定货生产”的惯习,就是应于确定的需要而为供给的生产法。现代资本家生产制特点之一的“盲目的生产”,还没有完全支配着湖州人。

第二,湖州地方劳动的需要和供给,还是比较平均的,没有许多资本家来制造劳动预备军。

所以农人的都会集中,和劳动市场的自由竞争这两层都没有十分剧烈。支配工人生活,护持工人幸福的,还是靠着旧日同行的组织和习惯。所以他们的工作条件,一般的都比资本家生产制已经成立了的上海,是好得多。

第三,我们看湖州的绅士阶级,和上海的绅士阶级,也是完全不同的。湖州的绅士阶级,只是由土地的占有这一个单纯的事实形成的。所以维持绅士阶级特权的要素,主要的只有一个地租。近代资本家生产制下的剩余价值,在湖州是没有的。就工场组织看,湖州的工场,还是十七八世纪欧洲的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剩余价值,和资本家生产制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完全不同。他的榨取力和对于社会一般的压迫力,不是很大的。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面,于有意无意中得来的观察。生产制是这样,所以自由竞争当然不会完全实现,在商业上也没有趋重投机。这样一个社会,自使我们这些刚从紧张到二十四分的都市跑出来的人,觉得十分从容,十分安详。我们书楼下面,临着一池碧油油的水,对面对着一湾古城,四面桑田里桑,都呈活泼而浓厚的生趣。城外道场、岘山、云巢,连山的翠色,映到我们眼帘里,真是一幅天然的江南风景图。隔壁一家制丝的人家,大小男女六七个人,每天在这池边制丝。他们那一种和平而快乐的颜色,和那很熟练的手工,都足以表示他们生活的安定。下午五点钟的时候,他们都收工了。在池边放两把小小的竹椅,女的抱着小孩,男的吃着旱烟,很欢喜的谈今道古,他们谈的历史,无非是《封神西游》一类有影无踪的东西。他们的焦心,也许只是天不下雨鸡不生蛋一类的自然事。他们所希望的,总是福寿康宁,家给人足。他们的机巧心,一定是很少的。他们得慰安的机会一定是很多的。

就是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这样明媚的风光,净洁的空气,已经足以给他们多少的兴奋和转换,比起上海高大洋楼里面一天做十二点十三四点甚至十五六点钟工的苦命人来,真是一个是在天堂一个是在地狱了。——(季陶《到湖州后的感想》四)

这三个例子,都是记述人情风俗的。一是曲阜,一是南京,一是湖州,各地有各地底特殊的色彩,曲阜人生活底单纯,南京人思想底顽固,湖州人生活底舒服、安闲,均可于文中看得出来。

历史底回顾 游记底要素,第一是自然底描写,其次是人情风俗底叙述,已如前述。然而这两种要素只是横的方面,对于纵的历史方面还没有说及。一个地方底生活状态,断没有只受横的方面——自然与人情风俗——底影响,而不受纵的方面——历史、传说、口碑等——底影响的。比方我们记一个风景除描写横的方面的风景底形式、所生长的树木草卉、所点缀的亭榭岩石等而外,我们不能不记述这个风景底由来及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变迁等关于纵的方面的许多事实,所以历史底回顾,要算游记里面第三个要素了。(www.xing528.com)

八月十三日……早饭后,大雨骤来,不能出户。十二点以后,雨始止,乃至孔庙棂星门前西南角,向棂星门画一大幅。……过午饭后,到南门内东边古泮池。《水经注》说:“灵光殿东南即伴宫,在高门直北道西。宫中有台高八十尺。台南水南北一百步,东西六十步。台西水南北四百步,东西六十步。台池咸结石为之。”汉为灵光殿基,明衍灵公名之曰南池,一日南溪,李东阳有赋。清乾隆东巡,衍圣公迫于山东巡抚,因其旧址改为行宫,典制尊崇。现在池子都还有,惟水不很清,行宫已剩破瓦颓垣,在池中央有方地一块,周砌以石,上设假山,山有洞口二,正中之洞口外有石碑,说是御碑。旁堆新砖瓦很多,询之品一乃知系有人倡捐修整,尚未动工。……

八月十四日。早起,偕校中一童役游孔林。至北门外一节孝坊下进早点。再北即孔林神道。两旁植以古柏,率为雹击,有枝无叶。行数十步有石桥曰文津桥,约半里,有石坊曰万古长春坊,旁为二碑亭。坊为五楹,纯为石制,雕刻精巧,为明万历年间建。余在坊的西南面向东北画一幅。前景为老柏数株,中景为坊,及二碑亭。远景为柏树及田中的禾稼。全体敷以单青色即罢。……

画完仍入林道内行。再北则为林前村——就是孔里。《史记》上说: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哭尽哀,或复留,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居者百有余室,因名孔里。”

里北为至圣林坊,门内为圣林门,正在修饰。……林初不过一顷,后世以次增拓。元至顺二年,世尹孔思凯始作周垣,建重门。明洪武间增广五十六亩,永乐间世尹孔克中复增拓之,建铺舍,守卫。清康熙中又增拓。今共二十九顷四十亩九分。拓新垣周之,计十余里。自孔子下自今世之为孔氏者,皆葬于圣墓垣墙之外。……

林中树有柞、榆、雒离、女贞、五味、檀诸种,而以楷树为多。文理坚细,或削为杖,或制为棋秤,或刳其节为饮器;而秸本如意,雕凿精致,尤为驰名。近更制为手杖,惟雕工未能免俗,故不甚佳。

圣冢上有蓍草,草凋复青,茎有八棱象八卦,叶有五出,象五行,以一藂五十根者为贵,然不可得。林中产芝,有黄、红、紫各色,绚若文锦。有草曰文草。叶细而蔓生,冬夏不凋,深秋结实,具五色五味。有虫曰文虫,似蝉而小,二三月即鸣于树杪,若琴瑟笙簧。茔中上无鸟巢,下不生荆棘及刺人草,则自古为然云。……

复圣颜子庙在孔庙东北六百步,相传为陋巷旧址。正殿七间,重檐高四丈九尺,阔十一丈一尺,深六丈七尺。前柱也是石柱盘龙,较孔庙的规模小。两旁及后檐石柱皆镌花,中俱为攒柱,围各八九尺,与梁、檩枋、嵌都是楠木的。正中有龛奉复圣颜子像。中县御书额曰:“粹然体圣。”筵前安钦颁铜供器五。后寝殿五间,祀复圣夫人神主。两庑各七间,左祀颜歆、颜之推、颜真卿、杲卿,右祀颜俭、颜见远、颜师古、颜衍绍神主。中为颜乐亭。亭南为仰圣门,左右各有掖门,门南有碑亭两座列于左右。又南为归仁门,归仁门西南为陋巷井,井上有亭。……陋巷井的亭子北面,有一棵柏树,生得非常奇怪。他主干约五六尺粗,委屈宛转,上边照在亭子上,下边离地约一尺来高,突然伸出两枝,向东西分歧,好像两根胳臂,各长两丈多,正好环抱亭子的东西北三面,如护持状。因为细而且长,所以下边都用木棍撑住。天地间生物,真是无奇不有!——(俞锟《曲阜泰安写生旅行记》)

“汗马汽蒸冻云散,僧钟撞破落日满;西声瑟瑟衬马蹄,十二山河欲蹈翻。”这是一九二三年一月六日我游济南千佛山归来,马上口占的。游了千佛山,打马再到大明湖看斜阳,只能捉住斜阳的尾尖。泥堤上的茅苇,都已委落枯折,被让拿去烧了?弄得明湖赤裸裸地暴露着整个的肉身。令人想起数月前第一次来逛,茅蓬蓬的觉得还有些意思,而今简直无味极了!

乾隆题明湖历下亭诗:“从来称历下,到此适清明……”我那天——第一次逛——却好是中秋。天津徐世光撰联,上文是“十年湖上清游,不独荷花香里,打桨迎凉;最好是秋月圆时,春雪晴后。”中秋虽没有荷花香里可打桨,然碰着秋月圆时,预定今夜要在大明湖里片桨打碎秋月。但,失望!我寄吴柳隅先生——爱山水——书后段:“本拟泛舟候月,痛赏中宵。”

及登高四望到处茅苇。水程如带,多被藏蔽。因思此地最好是春雪晴后,而未必为秋月圆时也。雪以苇,始可赏。月无水,不足观。中秋有月而无雪,明湖多苇不见水。……”此外题词缀句,更有名不符实的很多,文人的通弊吗?乾隆诗:“渔歌隔浦远,桥影卧波湾。”前句对的;我书中:“归舟满载湖色,隔浦时闻渔歌”也是纪现实。后句:“桥影卧波湾”除非当初,现在无从证明。亭外有石碑刻乾隆七古一首,开句,“历城周廓十二里,大明湖乃居其半。”历城即指济南城,大明湖在西北隅,约占全城领域四分之一。惟这首七古确系“水亭笔砚”实地写真,不是闭门制造的,而多少兼带历史的和地理的,——姑不论其艺术,——所以把他全首录出:

“历城周廓十二里,大明湖乃居其半,近吞济泺众泉流,远带齐鲁诸郡县。泛舟初入鹊华堤,烟水苍茫接远岸。鸢鱼上下各逍遥,花木周遭相明绚。演漾绿蒲隐钓矶,缥缈白云临古观。应接无暇有余乐,水亭清雅陈笔砚。便教乘兴一挥毫,苕华记予初所见。”

汇泉寺,也是湖景之一,绝无稀罕。只有壁上嵌着一块“靠天吃饭”石,刻一天字,绘一老者以膀臂靠之吃饭;旁有几行小字,虽没有多高明,倒是颇有思意的“畅所欲言”。所以也把他录出:

“吾想千古来,帝王将相与棣陪台,三教之广,四民之众,人品不一,质言之,皆吃饭也。大英雄,大智慧,大奸恶,自谓操纵一世,屈伸维我,究言之,皆靠天也。但人未吃饭时,不知靠天,吃饭后,或不愿拘拘靠天,遂并吃饭后之天亦不可靠,非天难靠人自难靠故也。”

张公祠祀前清山东巡抚张曜勤果公,平回匪和治黄河——是山东第一政治——有功,官至太太子保兵部尚书,和现任全国税务督办孙宝琦慕韩先生有岳婿之谊。宣统时代,孙也做山东巡抚,撰联所以有“公迈宴殊,我惭富弼,敢夸衣钵相传……”之句。祠旁有曾子固先生祠,民国五年重建,没有读过书的张少轩先生捐洋一千六百元,在捐碑上刻着头名。

李公祠是祀李鸿章的,极形冷落;看守的说,每年正月初五演戏一祭而已。祠前觉沤亭,大足把盏赏荷,盖似最宜于暑夜纳凉。

铁公祠是供祀明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铁铉的。院元题有“水木明瑟”横额;旁注:“水经注言泺水北为大明湖,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无远矣。因采此语题之。”

祠前沧浪亭,前后都是荷塘,远朝千佛山,推为全湖之胜。亭联有“把酒藕花开,曾为湖上游人,鸥露飞来寻旧识”是想象真有之事;全湖联句写实之作,匆匆看去,似亦推此最为精切。

惟门窗紧闭,上横锁钥,里面尘埃铺满桌椅和杂物颠倒,时从窗格缝孔出来引起游客的嫌憎。

北极庙颇足登临一望全湖。里面泥塑菩萨拘挛拥肿,等于小孩泥捏擦上红绿粉的放大。

全湖可分东西两部,自历下亭北极阁为东部,李铁两祠为西部。游客大概由鹊华桥或者司家码头坐船,先到历下亭,经过汇泉寺,张公祠,北极阁,铁公祠,李公祠,大约费四小时可游明湖一周。

杭州西湖,我玩了四年,到现在愈想愈妙。明湖逛过两三次,觉得愈看愈差。但我第一次——中秋——逛明湖,于失望之中——身临的不是理想的——还有几分安慰;因从百万黄尘的北京出去,一见顿觉襟怀一新,所谓“慰情聊胜于无”。寄柳隅先生书中曾把西湖和明湖相比较:“西湖秀,明湖真。西湖华,明湖朴。西湖活,明湖滞。西湖智,明湖愚。西湖婀娜,明湖浑健。西湖《红楼》,明湖《水浒》。西湖杜工部之律,明湖白乐天之歌。西湖城市之闺秀,明湖乡村之小姑……”此一时写出,于不知当否之中;或许也有几分说似。接着,“然此,全论湖之质,而不及台阁亭榭;若建筑构造之美,则江南逾此多如栉比……”非吹,想逛过明湖的江南人,或者予我以“首肯”。

去逛明湖前十多天,我刚看过《水浒》,所以寄书我友连城有船行其中,脑海时幻。阮小乙弟兄从茅苇里摇出船来,盖几几乎疑身上梁山了。

胡适之先生那时也在济南,我曾寄书约他去逛;并要他当着明湖下个精确的判断。不料适之先生因北大讲义风潮于八小时以前已急返北京,此书仍旧退回。书中记得有说:“五日后重去,觉明湖非湖而为河,又越两月再去,觉明湖非河而为荒塘滥田;近看,又似明沟。”

返京后,友人多询明湖好;予答以非湖,不信。乃匆匆写此,见智见仁,非即欺负明湖也。

十二,三,一,附识

——(吴天放《谈游明湖》——明沟)

这是游记里面的历史底回顾底两个例子。描写孔林孔庙,描写明湖,若单把彼等底平凡的自然风景记载出来,还不见有多大的趣味,再进一层,为历史上的追述,比较变迁,旷怀往古,能使读者特别发生一种兴趣,游记底作法于是始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