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好书:心灵成长50本

心理学好书:心灵成长50本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一天24个小时,但是,如果学会将时间分秒都利用得当,抓住那些“暗时间”,也许会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在一定意义上延长。腹有诗书气自华。本周要给大家推荐的一本好书是《暗时间》。任何人都有暗时间,比如当我们下课回宿舍的路上,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和小伙伴约着出门游玩需要坐公交、地铁的时间等,这些其实都可以成为你的暗时间。

心理学好书:心灵成长50本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一天24个小时,但是,如果学会将时间分秒都利用得当,抓住那些“暗时间”,也许会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在一定意义上延长。本文通过摘选实用度高和贴近大学生生活的部分,分享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书中作者按照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角度所介绍的方法,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时间把握、如何分析并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做了阐述及举例,希望以此能帮助同学们的成长与进步。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好,欢迎各位收听《我把好书说给你听》,我是靖云。本周要给大家推荐的一本好书是《暗时间》。

本书从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入手,讲述了我们学习心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以及人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利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所带来的多元价值,如何辨识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日常的学习或工作中,我们要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琐碎小事,如何看待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顺利解决它等。总之,这本书强调: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训练自省能力并学会应用书中所教授的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本书的作者是刘未鹏,他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工程师,书中的内容参考了他八年以来的博客精华,并被总结为六个部分。作者的讲解虽部分涉及专业性,但却通俗易懂,且文章背后都有推荐拓展的其他书籍或者文章,可以供大家选择。接下来我将挑选我认为书中最精彩以及让我受益匪浅的几个要点进行分享。

第一个要点是作者希望我们养成思考的习惯。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确存在天赋和资质的差别,但是,人与人之间在学习上之所以有差距,其关键并不在于资质,而在于他选择花在思考上的时间以及思考的深度。所以当我们把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并习惯于思考时,日积月累下,我们就能领先他人并拉开差距。而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便是“衡量一个人活了多久,应该用思维时间来计算”。

不知你有没有经历过,明明坚持花了很长时间去学习一门专业课,内心的感觉是,我为它付出了很长时间和足够多的精力,可是结果却不如我所愿。本书中就提醒了我们,在对任何专业投入足量的时间以及大量的精力进行学习时,我们都要避免以自然天数的消耗来计算投入量,这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自己花了很多精力、时间的错觉,而最后却一无所成。所以,我们要看的是有效利用的时间,而非表面上所花的时间。作者提出一个公式:有效投入时间=表观投入时间×效率。这提醒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是否过于关注表面投入的时间,而没有注重实际的效率,也就是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同时,思考深度也影响学习的反馈。在这个自媒体发展迅速和信息能快速获取的时代,我们能接触到足量的信息,文章和书籍的阅读也更加便利,但是,我们要警惕自己是否仅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如果只是对着原文通读一遍,认为看过了就已经足够了,可这其实还只停留在表浅的记忆上,并没有涉及更加深入的推理以及进一步的思考。而只有通过推理思考,挖掘事物背后隐藏的逻辑,才能全面地理解一个事物,而这种推理的过程,被作者称作思维时间,也就是暗时候。任何人都有暗时间,比如当我们下课回宿舍的路上,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和小伙伴约着出门游玩需要坐公交、地铁的时间等,这些其实都可以成为你的暗时间。

第二个要点是作者认为能在恰当的时候回忆起来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作者提出了好几条建议,最重要的就是自主回顾知识,主动把握回忆的机会。主动回顾旧知识,有利于我们巩固记忆,将其从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不易遗忘。我们还可以进行新旧知识的整合,将知识从点串成线,最后归纳整理出自己的知识网络,还可能有新的启发和更深的见解。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能把主动回顾养成习惯,所以作者还给出了另一种建议——创造让自己回忆的机会。具体而言是三种方式:1.和一起学习的人进行讨论;2.按自己的想法,自主整理笔记;3.进行写作、展示、讲解等方式的主动输出。作者提到的学习后进行讨论、向他人展示、对他人讲解或者自己对自己讲解,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也称作费曼学习法。研究表明,主动学习能让记忆的留存率达95%,因此,我们可以学着站在教学者的角度,用自己的话简易却又准确地概括和巩固知识、发现疏漏,是高效的学习方法之一。(www.xing528.com)

第三个要点是我们要时常反思,学会在反思中进步。心理学上的“自利归因”,我曾经也有,就是当人们面对一些积极向上的结果时,通常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部的品质特点,如能力、态度、动机等,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的因素,如运气、环境等;当面对一些消极失败的结果时,却把自己的行为归于外部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于内部的品质特点。要摆脱这种局面,反思则是第一步。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也要从事情预期、最终结果、过程进度、各自的情绪状态、所面临的阻碍、所具有的优势等方面去反思自己,从中所得到的教训也应时刻记住,不再重蹈覆辙,便能在反思中进步。

第四个要点是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的能力足够强,也就是说我们知识技能稀缺和价值高,则很难找到可以替代的其他人,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能让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提高。那么,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作者认为,我们的个性、知识、经验构成了核心竞争力。因为,同样的领域,掌握技术的人数不胜数,但关键就在于个体是怎么将自己的个性、经验与知识进行组合。作者给出了一组知识技能组合:1.专业技能;2.跨专业的其他领域技能;3.学习能力;4.性格要素。就这么四条,我按照我的专业,用我自己的例子来给大家示范一下如何分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1.专业技能。我学的是针灸推拿学,对于这个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储备及技术技能,如果我掌握得越透彻,运用得越自如,则我在这个专业的不可替代性越高,这是不用多解释都能理解的。2.跨领域的技能。这其实很广泛,比如,我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帮到我,我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能不能有所创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理论或方法,我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否足够高,我是否拥有批判性思维,我是否懂得运用英语配合专业进行对外交流和文化宣传等。3.在学习能力上的竞争力,就是指当我遇上了新的事物或新的思想,能不能接受、吸收或者包容、借鉴。4.性格也很重要。比如,我是否有足够的好奇心(以支撑我去探索、求知),我是否足够谦卑(因为这个是虚心向他人学习和请教的基础),我是否足够自信(中医需要自身自信,才能让患者信任你),我是否能专注做事(这能影响做事的效率),我是否喜欢自省,也就是能及时反思并从中改过(这决定了自己成长进步的速度)等。按照我这样的过程,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弄清楚自己需要加强的层面,再进行有意识的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不可替代性。

第五个要点: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我们动手。举个例子,在我们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容易知难而退,这是人的本性,我们会下意识地对面临的困难进行价值评估,因为未知,所以没有足够的信心去掌握,甚至觉得不可能完成任务,但我们要知道,这种情况下的大多时候,都是我们把困难评估得太高了。新知识的学习的确有难度,但是,很多知识都是掌握之后“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书中提到一个概念“未知则不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完全不知道一个事物,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其实不知道它,即因为无知所以不清楚自己无知的范围,并且有时不自知自己的浅薄。我们的认知经常会出现偏差,就是在掌握前会夸张地认为:“这个简直没办法理解”“这完全不可能全部掌握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确定性和未知风险被高估,你就很容易选择放弃。可实际上,我们的最初感觉往往在实践和耐心地学习之后会发生改变,其实,也没有那么困难,关键就在于自己迈出那一步。遇到问题需要我们动手,这个动手的意思就是让我们不要单单去想,而且还把困难评估得过高,而是要在想完以后积极地去行动,只有自己经历以后,才会发现未知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那么难。

如果我们能学习并践行作者给出的方法、建议,你就会知道如何去抓住那些重要的时间,从而让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轻松愉悦。阅读完《暗时间》这本书,希望你会有新的理解,能更理智地做出选择。

推荐文章作者及音频录制:修靖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