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馆校合作现实问题分析

中国馆校合作现实问题分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的馆校合作中,很多博物馆与学校没有意识到馆校合作的真实价值,也没有将馆校合作与校外活动等教育范畴区分开,同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也较为缓慢。此外,中国馆校合作还受到学校实力、教育发展意愿、博物馆发展状况、支出结构、资金充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外部条件都影响了博物馆与学校在馆校合作中的行为取向。其次,中国馆校合作还面临合作效率及合作成本的障碍。

中国馆校合作现实问题分析

从现实角度看,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已有多年时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亦有近十几年的时间,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大多数馆校合作实践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当前中国的馆校合作大多合作规模较小,合作领域狭窄,合作成本较高,同时,运行、评估机制也有待明晰和规范。这些实践是否科学合理,如何进行优化和规范,如何更好地同学校现有课程系统衔接,如何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和反馈,也是极为现实的问题。为此,必须对中国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行为进行系统、规范的分析和理论构建,解决实践行动中缺乏本土化理论研究的问题,从而推动合作行为更好地展开。这对于促进中国博物馆整体功能转型,推进现行教育改革,乃至提升社会整体科学素养和国家创新能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国馆校合作还存在如下较为普遍的问题。首先,合作主体的积极性尚待提高。在中国的馆校合作中,很多博物馆与学校没有意识到馆校合作的真实价值,也没有将馆校合作与校外活动等教育范畴区分开,同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也较为缓慢。此外,中国馆校合作还受到学校实力、教育发展意愿、博物馆发展状况、支出结构、资金充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外部条件都影响了博物馆与学校在馆校合作中的行为取向。其次,中国馆校合作还面临合作效率及合作成本的障碍。基于种种因素,在馆校合作中,博物馆与学校各自的管理者和执行人员、政府、家长、学生等基本主体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渠道,彼此之间进行合作的成本较高,影响了馆校合作的效力。同时,现有馆校合作由于缺乏完善的决策及评估机制,往往无法约束或者有效预测各个主体的行为,可能导致“搭便车”或者投机行为的出现。第三,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不够。在中国的馆校合作中,由于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博物馆与学校的基本行为动机往往是较为短期的利益,同时,由于管理者的更迭、上级领导的偏好等因素,导致馆校合作往往没有形成较为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而重建馆校合作关系也需要重新付出大量的前期成本,从而使得馆校合作实践具有投机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