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登山小径旁的壮丽古树

登山小径旁的壮丽古树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枯叶丛中生出新绿 缪晓剑/摄△山中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 缪晓剑/摄脚下的登山石阶呈新旧交叉之状,可见在路尚未建成之前,此地已成风景。环绕林乡贤公家庙前的白兰花、荔枝树、石栗、细叶榕、高山榕等多株古树,皆出自林谦和其“八子吟社”之手,栽种于1851年。一座乡野山林的背后,竟隐藏着如此规模庞大的宗教建筑庭宇,这对初来乍到的游客而言,真是不小的震撼。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正是蒂峰山森林公园的独特之处。

登山小径旁的壮丽古树

从南朗镇大车村的西北处上山,抬头便可见绿影婆娑之中掩映着碧瓦红墙的寺庙,叫人不由心生好奇。

沿着弯曲的石阶而上,但见两旁古木参天,顿觉此地意境清幽,超然脱俗,心中油生出“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之感。许多树身上挂着明亮的铭牌,记录着树木的种类、栽种的时间和栽种者名字,由此可见几代人对这片密林的悉心呵护。一些树木已是百岁老人,被列入中山的古树名木名录,粗糙的树皮刻着深深的皱纹,但那身姿依然苍翠挺拔,令人肃然起敬;也有的栽种于民国时期,如今也是长势惊人,比如数棵1934年植树节种下的万年荫树,在平台上拔地而起,虬枝峥嵘,遮天蔽日。正是《古诗十九首》中“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的真实写照。

△ 枯叶丛中生出新绿 缪晓剑/摄

△ 山中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 缪晓剑/摄

脚下的登山石阶呈新旧交叉之状,可见在路尚未建成之前,此地已成风景

环绕林乡贤公家庙前的白兰花荔枝树、石栗、细叶榕、高山榕等多株古树,皆出自林谦和其“八子吟社”之手,栽种于1851年。林谦生于清乾隆末年,从河北卸任知县后,他回到家乡,创办云衢书院、主讲丰山书院、设立义仓、筹建榄边墟、设立慈善医疗机构“四都普惠善堂”、组织乡民守望相助,对抗土匪的滋扰等,是当地著名的“乡贤”。年轻时他联合当地知名人士组成了“八子吟社”,建立“廉让山房”,吟诗作对之余也热心参与当地教育和公益事业。自那时起,因为林谦等人经常在此山雅集,这片山林也在众多文人墨客的渲染和推动下成为一片风景名胜。不过,那时它名为堆坑山,因山上有块山石似石碓而得名。

△1936年,在中山县县长杨子毅的指令下,“八子吟社”和“廉让山房”重修为林乡贤公家庙 缪晓剑/摄

▽ 林乡贤公家庙屋顶上精美的装饰 缪晓剑/摄(www.xing528.com)

△ 山中庙宇的香火很旺,常年都有市民来此拜祭 缪晓剑/摄

1936年,在中山县县长杨子毅的指令下,“八子吟社”和“廉让山房”重修为林乡贤公家庙,修缮了原有的石仔庙,还增加了石凳、亭台,新种的花草树木使得山色更为葱茏,此地从而改名为蒂峰公园。

在林乡贤公家庙的内柱上,留有民国政界名人兼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手迹:“洁清静穆之地,齐肃恪恭其容。”

今天,除了林乡贤公家庙,丛林深处,还见匡庐草堂、协天宫、袁大仙庙、山神门官土地庙、黄大仙祠、文华宝殿、元君庙、观景台等建筑徐徐呈现。一座乡野山林的背后,竟隐藏着如此规模庞大的宗教建筑庭宇,这对初来乍到的游客而言,真是不小的震撼。

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正是蒂峰山森林公园的独特之处。同行的绿委办工作人员介绍,蒂峰山森林公园的未来是在前期蒂峰公园的基础上加以规划和建设,除了蓊郁山林之景,此地浓郁的人文风景也将得到完善。

△ 规模庞大的宗教建筑庭宇 缪晓剑/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