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燕呐喊的壮丽飞翔

海燕呐喊的壮丽飞翔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要听海燕的呐喊,就要跑到有海燕飞翔的大海边去,不能前往,可以上网。③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波浪呼叫,革命浪潮已经掀起,叫喊初战告捷,海燕自在舞蹈。由飞翔而飞舞,一字不同,情感有别。这样第二句的叫喊内涵应该比较清楚了。”②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海燕呐喊的壮丽飞翔

江苏苏州市立达中学 蒋祖霞

林清玄说:“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我们要听黄莺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我们要闻夜来香的清气,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去。”我们要听海燕的呐喊,就要跑到有海燕飞翔的大海边去,不能前往,可以上网。

上“鸟叫声音网”听海燕和海鸥的叫声,发现海鸥的叫声圆润舒畅,海燕的叫声短促惊心。学生很感兴趣,几个调皮鬼一惊一乍地模拟着海燕的声音。

“我们说,海燕飞翔,快如闪电,海燕叫喊,声似……”我故意延长声音,等待着。

裂帛。”果然,有等待就有惊喜。

“非常好。刚才我们无论是听暴风海燕的声音,还是听灰叉尾海燕的声音,心灵都有一种颤动,用‘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裂帛’来形容,很恰当。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三处叫喊。”

(PPT显示)

①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②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③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哪位同学来比较一下这三处叫喊的内涵。”我提问。

学生说:“第一处和第二处都没有叫喊的具体内容,最后一句出现了。”

我答:“是的,作者为什么前面不写,最后才显示,我们最后会讨论。”

“三句的‘叫喊’都表现了勇敢,还有乐观。第一句中的‘乌云听出了欢乐’就是明证,下面写‘呻吟着’的海鸥和海鸭‘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则是侧面烘托,都在刻画一个与天斗与浪斗与乌云斗的乐观的革命者形象。”学生回答。

“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读前面1~6段,感受海燕锐不可当的勇者形象和追求自由的乐观精神。”我说。

读后小结:“能够认识到海燕表现的乐观心态很重要。我们说,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这只是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已。我们要透过海燕的形象去了解革命者的内在。他们不是以革命为苦,而是以革命为乐。他们在战斗中享受到战斗的快乐。”

我继续问:“如果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海燕‘享受生活的战斗的欢乐’的一个词,你认为是哪一个?”

有学生抢答道:“飞舞。”

“海燕一开始是‘高傲地飞翔’,而在‘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时,海燕像个精灵一样‘飞舞’起来。感觉它很享受,很陶醉。”她补充解释。(www.xing528.com)

“波浪呼叫,革命浪潮已经掀起,叫喊初战告捷,海燕自在舞蹈。由飞翔而飞舞,一字不同,情感有别。这样第二句的叫喊内涵应该比较清楚了。”我说。

学生回答:“是的。海燕在叫,海燕在喊,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第二句中的叫喊力量更强,程度更深。第一次是‘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而这一次是‘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让我联想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五四运动浮雕上穿着长裙的那个女学生。”

“为什么?”全班讶异。

学生继续:“她站在革命队伍的最前面,发表革命演说,就好像有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我说:“你的联想很有意思。革命万里起高潮,海燕飞得更高,海燕看到了暴风雨来临的前兆。这时它的叫喊比第一次更热切、更勇猛。那么叫喊的内容是什么,与第一次有没有变化?请思考,并将你们想到的海燕的话写在黑板上。”

哈哈哈,暴风雨,你快来吧!

暴风雨,暴风雨快来了!

暴风雨,暴风雨快要来了!

全班讨论,觉得第一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海燕的乐观和对暴风雨的呼唤。但是全文没有“你”,显得突兀,与文意不协调。后面两句话没有多大差别。如果说成“哈哈哈,暴风雨,暴风雨快要来了!”两者兼顾,应该更好。于是一致同意把“哈哈哈,暴风雨,暴风雨快要来了!”放到文章中读一读,感受一下。

(PPT显示,集体读)

①它叫喊着,“哈哈哈,暴风雨,暴风雨快要来了!”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②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哈哈哈,暴风雨,暴风雨快要来了!”

“不舒服,不对劲。”很多人摇头,“行云流水、势如破竹的感觉没有了。”

有学生发现:“高尔基写到海燕的三次叫喊,虽然都是‘暴风雨就要来了’,但就是不明写出来,是文意需要,也是作者的巧妙构思,三个层次,推波助澜,最后喷涌而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气呵成,让人猛醒。”

我说:“是的,暴风雨从孕育到逼近,再到即将来临,读者从三幅画面中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张力,在内心冲撞,呼之不出。经过挣扎、努力,最后横空出世,跃上葱茏。这种撞击力特别强,印象深刻。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就在自己的文章结尾直接引用这一惊雷般的语言。我们再来读这首基调激昂、气势磅礴的散文诗。”

……

最后,我总结道:“优秀文学作品十分注重把握行文节奏,强调铺垫蓄势、渐至佳境。在语言上,作家会把‘心里所要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海燕》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