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寿秘籍:慢运动助你延年益寿

养寿秘籍:慢运动助你延年益寿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中国历史,历代名家的养身延寿之法也几乎都是慢的、舒缓的。再比如华佗,当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此等评语足可以佐证坚持慢运动对于养寿的助益。老子亦有“道家八式健身操”流传至今。第四式松腰法,腰为“肾之府”,适度活动腰部有助保肾。第六式虎视法是针对保护视力的。以上八节动作就是“道家八式健身操”的主要内容,而动作幅度、强度以及对健康养寿的助益都是因人而异的。

养寿秘籍:慢运动助你延年益寿

提及运动,胸口碎大石、空手接白刃是绝活却不宜用来锻炼。纵观中国历史,历代名家的养身延寿之法也几乎都是慢的、舒缓的。

譬如姜子牙,德高望重,传说活到一百三十九岁高龄而被称作“姜太公”,垂钓是他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几十年如一日,一有时间就持竿傍溪,沉浸在青山绿水间,静观鱼群游弋而乐。大家都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持直钩且无饵正好说明了他钓鱼是假,养神观景才是真。垂钓时因为需要排除杂念,充分调动手、眼、脑,且在一抛一提当中拉伸并锻炼四肢、脊柱等,同时人置身自然中,舒筋活血,既锻炼了身体也豁达了心胸,可以说是动静结合的典型的慢运动。

再比如华佗,当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据说他临死的时候还是满头乌发、心明眼亮。而与他神乎其技的医术一样为人所称道的,便是他仿照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创编的五禽戏。《后汉书》有云:“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相传华佗在许昌时就日日指导体弱的人在旷地上练习五禽戏。华佗的弟子吴普也坚持日复一日地习练五禽戏,寿至百岁,跟华佗一样临近寿终依旧耳聪目明。五禽戏是一套能运动全身肌肉与关节的节奏舒缓的体操,属于“仿生健身法”。宋朝时出现的“八段锦”“十六段锦”,清朝出现的太极拳,都含有仿生动作,亦属慢运动。

还有苏东坡,他的长寿秘方之一就是“安步以当车”,安步,“缓行也”,就是散步的意思。

再有乾隆皇帝,寿至八十八岁,也得益于他坚持不懈地用“十常”养生术。据说乾隆皇帝不论前晚批阅奏折到几点,第二天的黎明必定起床,在花木下闭目凝神、吐气纳新一个时辰。然后出去散步、打拳、玩健身球,如果公务不忙,他还会带队出去爬山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避暑山庄朝见乾隆皇帝后,曾这么描述他:“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饮食之际,次序规则,严其肃,殊甚惊异。”此等评语足可以佐证坚持慢运动对于养寿的助益。

老子亦有“道家八式健身操”流传至今。

“道家八式健身操”适合中老年人、缺乏锻炼的上班族健康族群等作为日常保健的手段,它总共包含了振阳法、洗手法、伸臂法、松腰法、抽肋法、虎视法、取嗝法、开胯法等针对身体各个部位、关节的活动方法。

第一式振阳法,动作有按摩下巴、双眼,以及按压头部,向外拔耳,以五指梳头等。这套动作的练习时间最好选在中午十二点以前,契合旭日东升的时候振奋身体。

第二式洗手法则像平常洗手一样,要活动到手腕。洗手法能活动手上的六条经脉,保持经脉的通畅。

第三式伸臂法则专门针对肩颈,动作包括了十指交叉,掌心按压胸部,翻转使掌心向外,双臂向前方、上方、下方、左侧、右侧使劲伸直十次。

第四式松腰法,腰为“肾之府”,适度活动腰部有助保肾。(www.xing528.com)

第五式抽肋法则方便办公室一族消脂减肥。需坐在椅子上,双手十指交叉于脑后,抱头,向下俯身,头贴大腿,而后向左右两侧扭头,至感觉拉紧两肋间肌肉。

第六式虎视法是针对保护视力的。直立,双手手掌按于膝上,向左右两侧扭头、扭腰。做这个动作时会感觉颈项部肌肉被牵伸,眼球发胀。

第七式取嗝法。直立,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脑后,抱头,身体向后仰,再挺直。这三步做完,是一次完整的“取嗝”。连续十次,多会有嗝打出。取嗝法能运动腹部肌肉,帮助排除废气。

第八式开胯法可以缓解腰腿痛,基本的动作是保持坐在椅上,右脚脚踝放于左膝盖上方,双手放在右腿膝盖上轻轻按压,两腿交替反复。这套动作宜舒缓,防止幅度过大而伤害胯关节。

以上八节动作就是“道家八式健身操”的主要内容,而动作幅度、强度以及对健康养寿的助益都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个体的身体条件,过往的损耗、伤病史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即便是广为流传的保健手段也需结合自身情况,科学系统地循序渐进。

关于老子长寿的话题,司马迁也在《史记》里有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老子是否真的活了那么久已不可考,但长寿却是一定的。

老子擅长养寿延龄,还有个有意思的小故事。据说有一个叫南荣的人,是孔门弟子,也是孔子的侄女婿。他有一个观点,国家有道,他就出世做官,国家无道,他就养生保命。他听说老子懂得养生之法,就跋山涉水走了七天七夜去找老子。老子看他远道而来很有诚意的样子,就问:“汝求何道?”南荣说:“养生之道。”老子就回答说:“养生之道,在静神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南荣一听,肃然起敬,进而又求问养生之经。

老子的养生之经除了他的“道家八式健身操”,主要就是心情、心态上的清静放松。动静自然,不劳心伤神、耿耿于怀。这并非消极地放任自流,而是要有条不紊地、专心地去做该做的事情,把速度放慢,别过多挂碍。

养生养寿为什么说是“养”,而不是捶、打、炼呢?因为生命来源于自然,顺应自然,激烈的捶、打、炼能否实现铜头铁臂、刀枪不入不太好说,但对身体必定有损伤。就似急惊风的人易怒易激动,这种人的发病率比心态平缓的人高许多。

现代人的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失眠等,无不与压力、欲望相关,得不到,已失去,担心“走”得不够快就无法保有面前的一切,就会遭遇失败、被遗弃。但我们真的能面面俱到、万事如意吗?不如先把步伐放慢,把心放慢,慢慢地追求,慢慢地运动,求仁得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