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央行支付系统的发展与创新|数字金融产业研究

央行支付系统的发展与创新|数字金融产业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为适应第二代CNAPS运行后的管理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参与者监督管理、运行管理、数字证书管理、业务处理、危机处置预案等制度办法,明确了参与者加入或退出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参与者各项职责和义务、各系统业务处理的流程、运行维护、风险事件的处置流程和程序,进一步完善了支付体系制度框架。

央行支付系统的发展与创新|数字金融产业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作为主体建设、运行和管理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t System,CNAPS),是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以CNAPS为核心的多元化支付清算体系,并在人民银行的统一组织下建立了较完善的制度框架。2016年,CNAPS全年处理业务76.35亿笔,金额3685.08万亿元,相当于我国GDP总量的49.5倍;系统参与机构数量已达 14万余家,覆盖全国所有银行机构及绝大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特许清算机构及债券外汇等结算组织。

(一)CNAPS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支付结算业务基本依靠手工处理,资金在途时间最长可达半个月,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组建清算总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管理电子联行系统。21世纪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已发展成包括两个卫星主站、1924个小站(遍布全国所有地级市和绝大多数县城)、连接2万多个通汇网点的大型联机交易系统,业务覆盖了全国各地。金融卫星通信专用网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的建成运行,使资金在途时间缩短为三天,标志着中国支付清算工作开始进入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

人民银行适时做出“调整定位、借鉴吸收、完善需求、以我为主,加快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的重大决定。作为CNAPS的核心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即中国的RTGS实时全额清算系统)率先在北京、武汉两地投产试运行;推广到所有省会(首府)城市和深圳市,形成了32个城市处理中心和1064个电子联行小站融合运行的局面,资金在途时间缩短为几秒。伴随着参与机构清算账户合并上收到省级,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生产序列。

随着经济金融活动对支付清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CNAPS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多个清算业务系统先后上线运行,满足了不同时间、金额、币种的跨行清算和使用多类支付工具进行资金结算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清算总中心启动第二代CNAPS建设。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作为第二代CNAPS首先投产的业务系统,在上线运行,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于2013年10月升级为第二代。银行以法人为单位以“一点接入、一点清算”模式接入第二代 CNAPS,商业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均可使用本行统一的清算账户实现资金结算,支付清算效率和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得以大幅提高,银行流动性状况普遍得到大幅改善,风险控制更加有效。

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外统筹兼顾的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17年5月底,CIPS共有28家直接参与者、560家间接参与者,范围覆盖全球6大洲85个国家和地区(含自贸区),境外间接参与者占比61.43%。

(二)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

CNAPS由7个不同的业务系统组成,共同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提供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支付清算服务。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的支付指令逐笔实时发送、全额清算,一笔跨行的支付业务不到1分钟即可到账,系统服务于参与机构即时转账和资金清算业务。(www.xing528.com)

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的支付指令批量发送,轧差净额清算资金,为全社会提供了低成本、大业务量的支付清算服务,有力地支持了支票资金清算,方便了代发工资、水电费集中收付等社会公众性金融服务。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主要处理5万元及以下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业务,可实现跨行账户信息查询及资金归并。

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主要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外币清算服务,目前开通了港元、英镑欧元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瑞士法郎和美元8种货币支付业务,基本满足了国内对多币种支付的需求。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包括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与资金清算、纸质商业汇票登记和查询,以及商业汇票公开报价等服务。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采用实时全额结算方式支持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跨境个人汇款等业务。

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CNAPS整体运行规范有序、业务处理高效,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制度框架体系。CNAPS的清算账户是各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开立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第二代CNAPS上线后,所有资金清算均通过法人机构单一清算账户完成。近年来,为适应第二代CNAPS运行后的管理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参与者监督管理、运行管理、数字证书管理、业务处理、危机处置预案等制度办法,明确了参与者加入或退出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参与者各项职责和义务、各系统业务处理的流程、运行维护、风险事件的处置流程和程序,进一步完善了支付体系制度框架。

(三)未来发展与展望

经过多年发展,CNAPS较好地适应了中国经济、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系统开发建设和运维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NAPS系统的建成,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快社会资金周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维护金融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满足城乡居民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CNAPS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国家标准(GB50174)定义的最高机房标准(A级);计算、存储、网络均采用高可用架构设计,数据中心具备“双活”运行能力,部分业务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拥有因地制宜的城市处理中心(CCPC)备份网络,采用了同城备份、同城转接、集中备份等多种备份方式和策略,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数据的安全完整;利用业界主流的技术及产品,将各个独立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行筛选、集成及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

作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央行清算平台,确保全国各家商业银行资金数据的完整性,规避风险、确保安全是CNAPS必须始终放在首位的目标。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自身研发水平,树立市场化的竞争意识,依靠创新不断提高效率。在持续优化服务、夯实现有市场的基础上,主动转型,在IT架构调整、数据中心布局、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巩固CNAPS的核心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