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石油与都市幽灵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石油与都市幽灵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正是汽车与石油制品——汽油的结合,现代大都市的“幽灵”出现了——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就在1952年的8月底到9月初,洛杉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夏秋季节的逆温现象,使得光化学烟雾大量积聚在人类活动的近地面的空间,不易扩散,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尤大。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对呼吸系统的损害。日本东京市1970年7月18日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受害人数竟达6000余人。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石油与都市幽灵

学者们回顾已经结束的20世纪时,总结说:20世纪是“汽车的世纪”。

的确,自从亨利·福特于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汽车以来,车轮已辗过了100多年的历史。百余年间,汽车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世纪它在带动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石油成为了现代工业的“血液”。汽车“融入”了现代人生活之中,曾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增光添彩,帮助现代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编织着日益绚丽多彩的梦,汽车已成为人们无法离开的交通工具。

然而,正是汽车与石油制品——汽油的结合,现代大都市的“幽灵”出现了——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

这个幽灵孕育于使用汽油的汽车诞生之时,成长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那时,一方面城市的人口密度还不算太大;另一方面,人们沉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技术进步的喜悦之中,无暇考虑汽油燃烧还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就这样,工业化所制造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都市幽灵”们得以无忧无虑地成长壮大了。它们似乎是约好了要同时向人类社会的进步挑战。

这种光化学烟雾最早于1946年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洛杉矶是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美国第三大城市,它和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又都是驰名世界的“断层上的名城”。20世纪初期,它们共同经历了大地震的洗礼。随后,又得益于优良的地中海气候和极具便利的海运条件而重新崛起。1911年,在洛杉矶市中心区的西北,创立了电影制片业的中心——好莱坞,依托于城市的日益繁华,再加上一大批富有创意、善于开拓进取的人们的锐意经营,不久,好莱坞就奠定了其独步世界电影业的霸主地位。市区东南的迪斯尼乐园也随之成了驰名世界的娱乐中心。20世纪的30和40年代,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烟弥漫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上空之时,洛杉矶却受益于飞机、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加工业的发展,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级的繁华大都会

20世纪40年代,洛杉矶的居民为飞机、汽车制造业、石油开采和冶炼、影视业、娱乐业所带来的喧闹感到兴奋和骄傲的同时,发现这座日益现代化的城市上空,每到夏秋季节经常出现一种浅蓝色的刺激性烟雾,有时持续几天不散,使大气可见度大大降低。伴随着城市流行着一种怪病,许多人眼睛轻度红肿,嗓子疼痛干咳,甚至有人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潮红、丘斑疹等,人们常会产生似是而非的呼吸困难和疲乏的感觉。时间长了,人们甚至发现这座城市中的不少植物,也多少有些“萎靡不振”,原本阳光明媚、风景优美的洛杉矶从此失去了它优美而舒适的环境

就在1952年的8月底到9月初,洛杉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在这次大雾中,有近400位年逾65岁的老人因当时病因不明的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该市许许多多的人们“红眼相对”,商店、街道、办公室等处咳嗽声不绝于耳,许多人头痛难忍。(www.xing528.com)

这一事件轰动了世界,也引起了美国政府和科学界的极大重视。经过几年的研究表明,上述灾难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灾难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产生这种“杀人烟雾”的真正元凶,就是给人们带来行走方便的汽车。当时在这座城市中,有汽车250多万辆,汽车发动机在使用汽油、柴油燃料时,除了产生热能之外,汽车排气管还排出大量的废气,像臭屁一样令人作呕,我们称之为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每天将上千吨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排入大气。这些污染物在阳光的强刺激下,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以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为主的淡淡的蓝色有害烟雾,科学家定名为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烟雾形成以后,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使得烟雾久久不易散开。洛杉矶坐落在依山临海的狭长盆地中,属于地中海气候。独特的地形使这里每年有300多天处于上暖下凉的逆温环境中。在没有现代大工业之前,人口分布又不太集中时,这里是充满了祥和氛围、宁静幽美的人间仙境。可是当汽车和飞机制造工业、石油开采和冶炼工业飞速发展带来洛杉矶的迅速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人口的高度集中和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急剧增加。空气中光化学烟雾的数量与日俱增,只不过人们一时还不认识它的危害性罢了。夏秋季节的逆温现象,使得光化学烟雾大量积聚在人类活动的近地面的空间,不易扩散,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尤大。

一句话,洛杉矶的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和汽车的数量的增加,破坏了往昔的祥和宁静,引发了一场城市生态灾难。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洛杉矶上空就出现了不同于燃煤烟雾的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人和动物与之接触的皮肤表面,使之产生应激、过敏反应,皮肤稚嫩的部位和粘膜系统反应尤烈。同时,这些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到人和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后,就会进一步导致全身性的危害,还会损害农作物、腐蚀建筑物,使橡胶制品加速老化。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其次是对眼睑的损害。由此可见,在1952年光化学烟雾的危害大爆发之前,洛杉矶人已经忍受了10多年光化学烟雾的困扰,数千人为一种淡蓝色的轻烟慢性地“谋杀”了。发生在繁华都会以及一些交通枢纽的类似事件,引起全美国的高度重视。195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大气污染控制法》,在1963~1981年间,经过5次修改后,改称《清洁大气法》,它是美国国土整治中,数十个重要法规之一。前车之辙,理应成为后车之鉴。但是,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利益驱动下,各国政府对汽车尾气给大城市所造成的危害重视不够。20世纪50年代以来,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在美国其他城市和世界各地相继出现。日本东京市1970年7月18日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受害人数竟达6000余人。50年代,伦敦曾因煤烟污染引发的烟雾事件震惊世界,今天来自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污染又使伦敦再次震惊中外。近年来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发生在1991年12月12~15日,二氧化碳一小时浓度达到423×10-9,160人的死亡与这次烟雾事件有关。希腊首都雅典也时常受着烟云摧残,70年代以来该市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大增加,80年代光化学污染问题不断加重,90年代后情况进一步恶化。汽车尾气排出的污染物将雅典的古迹溶蚀得斑斑驳驳。墨西哥城是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该市居民饱受极差的空气质量之苦。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拥有汽车60万辆,该市的污染很严重。冬季,每立方米空气中尘埃达到500毫克,形成污染层。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是非洲污染严重城市的一个典型,全国60%的汽车集中在首都,政府在污染面前无能为力。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由于汽车排出的废气和煤炭工业释放出来的亚硫酸气体,污染极其严重,已成为一个呼吸困难的城市,冬季尤为明显。同样,汽车陈旧和缺少保养是造成伊朗首都德黑兰市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尽管伊朗上空没有笼罩着污染云,但是该市的每个居民每天要吸入0.5毫克的铅。可见,汽车带来的大气污染几乎困扰着世界所有的大城市。仅1997年,巴黎、圣地亚哥、墨西哥城等,因为汽车尾气的污染而导致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急剧上升,甚至采取行政措施限制汽车行驶的例子屡见于报端。

在我国,大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也有日趋严重之势。上海市在1997年就十分明确地指出:距离交通干线50米以内的区域,属于光化学烟雾污染严重的区域;50~100米的范围则是光化学烟雾中度污染的区域。告诫人们在交通运输的高峰时段,休闲、购物等活动最好适当考虑避开这些区域。

兰州市则由于工业发展、城市化和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光化学烟雾的污染和其他工业废气的污染均十分严重。

1998年9月下旬的北京,差一点出现与1952年伦敦一样的烟雾事件。初秋的北京,本应该有那么几天的天空出现北京人少见的湛蓝。可1998年秋天,留给人们的记忆里的只有蓝色的碎片,天空不仅没有一丝蓝意,相反越发地雾蒙蒙。市民们强烈的感到嗓子眼儿呛得难受,当来到户外眼睛就被熏得发红、刺得生疼。据1998年9月30日北京市车公庄环境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表明,该区氮氧化物的最高小时浓度达到2300微克/米3,这相当于美国拉响空气二级警报的数值,此时大多数人或轻或重都会感到眼、咽、鼻、喉的不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