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明古瓷窑遗址-规模小但质量好|景德镇古窑址

长明古瓷窑遗址-规模小但质量好|景德镇古窑址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交通不便,长明瓷业烧造规模不大,但瓷土好,瓷器质量也较好。长明发现的窑业遗存有二处,其中较大的一处在长明小学校内,面积达5000平方米,部分遗存被破坏;另一处在村西江家下,遗存东侧靠近小溪,遗物倚山坡堆积,面积约800平方米。时光流逝,长明村古瓷窑堆积上早已竹木葱郁,有些被村民平整耕种,小学旁边的遗址已被挖平成为小学操场。

长明古瓷窑遗址-规模小但质量好|景德镇古窑址

长明行政村坐落于瑶里镇西北约6千米的山沟里,一条窄窄的公路伴着小溪,串起几个自然村。依山傍水而建的房屋掩映在大树下,粉墙黛瓦,时隐时现。山太陡,地太少,村委会就建在山脚下,一条小溪横亘门前,左无邻,右无舍。河的对岸高坡上是长明村小学,站在溪边仰望陡坡上的校门,有种神圣、庄严的感觉。溯溪而上,沿着一条小路翻过高山,便可跨皖赣的省界到达安徽。鸟鸣山幽,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年轻人不断外出,长明村也越发偏僻、宁静,感觉是到了世外桃源

唐初,江氏从安徽祁门迁至此,得村名汪家。后建窑烧瓷,家业兴旺,把房屋迁建瓷窑下面,改称汪家下。唐宋时期,这里采石制陶,产业兴旺,上游一条隐约可见的山沟,是古老的瓷土矿脉,它从山脚下开始,顺着瓷土的地质分布走向,一直延伸到山顶。到明清时期,这条小溪的两岸水碓棚密布,淘洗池接踵,水轮悠悠、碓杵声声,成百上千的矿工在此开采加工瓷土,供应下游景德镇的诸多窑场。因交通不便,长明瓷业烧造规模不大,但瓷土好,瓷器质量也较好。

山背面的瑶里镇白石塔村也发现了多处宋代矿洞遗址,现存4组矿坑道,露天40多处,暗洞8处,矿道深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这里是景德镇瓷釉的重要生产基地,民间有“高岭土、瑶里釉”之称。

考古调查,长明是瑶里地区最早生产瓷器的地方,而瑶里又是景德镇宋代瓷器的两大源头之一,这里堪称景德镇的瓷之源。长明发现的窑业遗存有二处,其中较大的一处在长明小学校内,面积达5000平方米,部分遗存被破坏;另一处在村西江家下,遗存东侧靠近小溪,遗物倚山坡堆积,面积约800平方米。二处遗存中出土的瓷片种类一致,应为同一时期的产品。(www.xing528.com)

图3-19 长明小学旁边的窑址

该窑址的产品特征为:胎为灰白色,胎质略粗,但比内瑶窑址中的瓷质、釉色好。品种主要有青花和白瓷,器物分碗、盘、高足杯三类,其中以碗为大宗,亦有小量的瓷灯盏,当为一种副产品。碗类有弧壁、撇口、圈足碗,有深腹和浅腹二种,前者生产年代较早,后者稍晚,这种碗均为涩圈叠烧法装烧。有弧壁、直口、矮圈足、浅腹碗,与上述浅腹撇口碗同时生产。有平腹直壁直口碗,俗称罗汉式碗,底足有釉,底心无涩圈,胎釉较佳。上述碗、高足杯有素白瓷或饰青花,纹饰有蕉叶、跃鱼、云气、蝴蝶、菊花、草株等,亦有仅在碗心书一草体“福”“寿”字样;杯身与足用釉烧接,瓷质较好,装饰得体,是该窑址较精细的产品,装烧工艺有涩圈叠烧或一器一匣仰烧。据此判断,该窑烧造于明代早、中期,以后停烧,是东河流域生产民间日用瓷质量较好的一个窑场。

时光流逝,长明村古瓷窑堆积上早已竹木葱郁,有些被村民平整耕种,小学旁边的遗址已被挖平成为小学操场。这里的瓷土资源枯竭,窑火熄灭,窑工散去,但和资源枯竭型矿山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废墟,只有满目青山,只有在树荫下潺潺流淌的溪水,只有浮梁人挥之不去的瓷源情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