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密特里达特使帕提亚壮大,罗马军旗被帕提亚缴获

密特里达特使帕提亚壮大,罗马军旗被帕提亚缴获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提柯三世所率军队蹂躏其境,但终因帕提亚人的顽强反抗,安提柯三世与帕提亚议和,承认帕提亚独立。密特里达特击败了巴克特里亚,占领其大部分领土,帕提亚成为一个强国。罗马统帅庞培因索取军税俘虏了帕提亚王的女婿、阿尔明尼亚的王子提格拉涅斯。帕提亚就此事向罗马提出抗议,并出兵占领了科尔杜依那。帕提亚深感罗马人压境之威胁,开始反击。克拉苏被杀,罗马军旗被帕提亚所获。

密特里达特使帕提亚壮大,罗马军旗被帕提亚缴获

帕提亚王国的兴起 帕提亚起源于伊朗高原的北部,西北为里海,东为巴克特里亚。居民为伊朗部落之一支,语言亦属于印欧语系的伊朗语。但在后来形成的帕提亚国家居民成分中,还有中亚的游牧部落,帕提亚王朝的创立者阿尔萨息家族,即属中亚部落的帕尼人(Parni)。

公元前247年,帕提亚人在阿尔萨息的领导下,爆发了反对塞琉古王国统治的起义,杀死了塞琉古王国的总督,阿尔萨息当了国王,创立帕提亚王国。中国史书上称它为安息。帕提亚在伊朗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王朝(从公元前247年延续到公元224年),为时达470年之久。公元前214年,阿尔塔班努斯一世为帕提亚王,他乘米底叛离塞琉古王国的机会,进攻米底,一度曾夺得爱克巴坦那。塞琉古王安提柯三世率十万之众前来镇压,帕提亚大败,弃都而逃。安提柯三世所率军队蹂躏其境,但终因帕提亚人的顽强反抗,安提柯三世与帕提亚议和,承认帕提亚独立。公元前2世纪中叶,即国王密特拉达特一世时(公元前170—138年),帕提亚的领土已扩张到伊朗西部,并且占有美索不达米亚。在东方,帕提亚与新兴巴克特里亚作战。巴克特里亚建国初期,与帕提亚处于完全敌对的状态,其因可能与帕提亚反对希腊有关,但主要是因帕提亚恐惧巴克特里亚的富庶与强大。密特里达特击败了巴克特里亚,占领其大部分领土,帕提亚成为一个强国。国都初在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2]中国称和椟城(据《汉书》),后迁至爱克巴坦那,公元1世纪中叶,迁至底格里斯河东岸的泰西封城。

帕提亚的社会经济 帕提亚境内包括各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两河流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东部的游牧地区还保存许多具有原始公社制特点的游牧部落。但在公元前3世纪以后,各地区的生产力都有了新的发展。中央亚细亚、玛尔吉安那的农业也有发展,农产品有稻、麦、葡萄等。

密特拉达特二世统治时(公元前138—88年)是帕提亚强盛之时。汉武帝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史书根据张骞和别的使者的报道,留下有关帕提亚十分罕见然而又很真实的记载。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帕提亚王国的商业很发达:“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货币经济也很发展:“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城市很多:“大小数百城”。在国际贸易上,帕提亚处于居间商业地位:中国、印度、罗马之间的商业关系都通过帕提亚。中国和西方往来的“丝绸之路”,西段大部在帕提亚境内。

据两汉书记载,当时中国与帕提亚互有使者往来。公元87年,帕提亚就与中国通使。十年后,公元97年,班超的副使甘英到了帕提亚,由赫卡托姆皮洛斯至两河流域(抵“条支”),其使命是前往罗马(“使大秦”),但他们的计划并没有实现,其因据史书所述,是由旅程困难而受阻,实际上可能与当时罗马与帕提亚之间的关系恶化,不利于完成使命有关,又兼帕提亚人有意阻止中国与罗马直接交往,以垄断“丝路”(《后汉书》说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市交,故遮阂不得自达”)。公元101年,帕提亚王帕科鲁斯(《后汉书》称作满屈)亦通使中国,其使者经常带来“条支大鸟和大鸟卵”(可能产于阿拉伯沙漠鸵鸟和鸵鸟卵)。中国和西亚乃至罗马的商业往来,使帕提亚的经济繁荣起来。

关于帕提亚的土地制度的情况很少有材料能够说明。据推断,王室、贵族和神庙占有国家土地之大部分。根据伊朗库尔德斯坦公元前1世纪关于出卖葡萄园的文献,公社成员领有份地,在邻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出售其份地或者份地的一部分。农民每年向国家交纳赋税,并且要保证种好自己的份地,否则要处以罚金。国家不允许农民离开其份地,使农民处于依附地位。

帕提亚王国本来就包括一些奴隶制文明古国,而且这时周围的奴隶制经济也在发展,因此,奴隶一定很多。在较晚的伊朗法典中记载,有两种奴隶:一种被称为“班达克”,可能由于负债而沦为债奴的本地居民,被役于家庭、矿山等方面;另一种被称为“安沙赫利克”,原意为“异邦人”,最初可能是战俘,后来变成被安置在私人和神庙土地上的奴隶。

在奴隶主阶级中,有七个贵族氏族具有特权地位。王权由阿尔萨息氏族传袭,但王权受到贵族和僧侣会议所限制。据古典作家约瑟夫·弗拉维的报道,这个会议甚至有权罢免无能的国王,而代之以他人。(www.xing528.com)

帕提亚对罗马的斗争及其灭亡 公元前1世纪,罗马侵略势力越来越深入地侵入西亚。其时,塞琉古王国处在衰亡过程中,无力反对罗马;而帕提亚在密特拉达特二世时,经过对军队的改革,以骑兵(重装的和轻装的)为基本战斗队伍,战胜了来自中亚的游牧部落和侵袭多年的塞人,国势强盛起来。因此,罗马与帕提亚之间的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公元前69年,罗马军队歼灭阿尔明尼亚的军队之后,兵锋指向帕提亚边境。当时处在绝境的本都王向帕提亚弗拉特三世(公元前70/69—58/57年)求援。帕提亚人认为首先是收复被阿尔明尼亚侵占的地区,因此坐观小亚细亚的最后结果,试图保持中立;而这正是罗马人所需要的。于是罗马与帕提亚签订了中立协定。但事态的发展打破了帕提亚人的愿望。罗马统帅庞培因索取军税俘虏了帕提亚王的女婿、阿尔明尼亚的王子提格拉涅斯。帕提亚就此事向罗马提出抗议,并出兵占领了科尔杜依那。庞培回绝了帕提亚,并指令其副将进攻科尔杜依那。公元前65年,两国发生了第一次冲突,结果帕提亚被驱逐出科尔杜依那。

十年之后,公元前55年,罗马另一大将克拉苏率七个军团攻取两河流域。帕提亚深感罗马人压境之威胁,开始反击。公元前53年6月,在两河北部的卡雷城附近,帕提亚的骑兵包围了罗马侵略军。当克拉苏令其子率部应援时,帕提亚军队迅速撤退,诱敌于叙利亚草原深处,然后聚而歼之。罗马军队孤悬敌境,惨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克拉苏被杀,罗马军旗被帕提亚所获。传说帕提亚获得克拉苏头颅后,将口腔填满了黄金,嘲笑说:“遂汝所欲!”

卡雷之役沉重地打击了罗马东侵的气焰。二十年后,公元前36年,罗马将军安敦尼率十万大军进攻帕提亚,图雪前仇,但是罗马又遭惨败,损其精锐三万人。

罗马帝国初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为提高帝国的威望,扭转由克拉苏和安敦尼的失败在东方造成的被动局面,利用帕提亚内讧的时机,于公元前20年与帕提亚订立了和约,把克拉苏失败时落到敌方的军旗和俘虏收了回去,并把两国的界限固定在幼发拉底河

但是,帕提亚和罗马之间的斗争并不能因此而永远停止下去。公元1世纪中叶,两国为争夺阿尔明尼亚又发生了战争,后双方签订了有利帕提亚的和约。公元2世纪初,罗马皇帝图拉真又大举进犯两河流域,进占了巴比伦和泰西封。但是,当图拉真回师镇压西亚各地起义时,罗马所占之地又丢失了。此后两国虽有战争,但因势均力敌,谁都没有力量把对方打败。

公元3世纪左右,帕提亚开始衰落了。长期的对外战争和内部矛盾,不仅消耗了国家的财力,而且严重地削弱中央政权的力量,在其领土上产生出脱离其统治而独立的公国。公元224年,新兴的萨珊王朝取代帕提亚,帕提亚遂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