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物质环境创设的要求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物质环境创设的要求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室内游戏环境创设的一般要求1.统筹规划室内空间幼儿园室内是教师和幼儿集体活动的空间,因此,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必须统筹规划设计,才能保证幼儿游戏的有序性,避免混乱无章。另一方面应明确室内游戏区域之间的边界,建立区域活动规则。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物质环境创设的要求

(一)室内游戏环境创设的一般要求

1.统筹规划室内空间

幼儿园室内是教师和幼儿集体活动的空间,因此,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必须统筹规划设计,才能保证幼儿游戏的有序性,避免混乱无章。首先,规划活动室游戏区平面图,通道视觉清晰,可配合必要的地面线条、图形等,使幼儿在活动室内、游戏区域间行走自如,往来方便。其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活动室内空间、阳台、走廊等空置空间,合理规划布局空置区。通常,室内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空间应为不被覆盖的空置空间,班级幼儿人数越多,需要的空置空间越多。最后,室内游戏空间的设计整体应协调、美观,如分区、隔断、色彩、造型、装饰物等应搭配自然、和谐

2.合理划分游戏区域

在设置游戏环境时,为促进游戏活动的开展,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教师须把功能性质相同的主题放在一起,创设不同类型的区域供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区域可分为相对安静的区域(如阅读区、手工区、绘画区、科学区等)和相对喧闹的区域(如角色区、表演区等)。为便于各个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应动静分隔,如阅读区和美工区相对安静,可以排列在一起,角色区和表演区社会交往活动频繁,相对喧闹且流动性大,应安排在一起。另一方面应明确室内游戏区域之间的边界,建立区域活动规则。明确区域边界有助于清晰地区分各区域的游戏场和行为范围,避免不同区域之间的幼儿在游戏时发生矛盾,可通过地面划线或者用柜子、家具等进行分隔,同时,每个区域都应建立活动规则,以便于幼儿识别与理解的图形符号或简单文字进行标识。另外,区域在适当分隔的条件下,不能过于封闭,以免影响区域间幼儿的积极交往行为。

3.给幼儿留出自由支配的空间

教师为幼儿精心设置的游戏环境不可能完全符合、满足所有幼儿的需要,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可能会出现材料不足、空间拥挤等情况。因此,为了充分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教师应为幼儿留出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游戏材料,设置“备用区”供幼儿自由选用,如在某个小角落或空置的桌子上放置社会性游戏活动的相关材料:玩具娃娃、餐具、公交卡等。

(二)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一般要求(www.xing528.com)

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自我认知、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能够获得身心全面发展。亨尼格研究指出,户外游戏空间主要有4个特点:儿童可以在游戏空间里进行有益健康的冒险、接受渐进式挑战、玩不同形态的游戏以及操作材料和设备。因此,教师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户外游戏设备、自然条件来设计游戏内容,提高户外游戏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教师创设户外游戏场地时应注意:

1.优先考虑外部环境

户外游戏场地的规划设计应追求与自然亲近、和谐,让幼儿在接触自然的同时,培养喜爱自然的情感,养成尊重自然的态度。应事先考虑幼儿人数与户外空间的比例、地表环境、下水道及场地的形状,在原有外部环境,如花草树木、溪流等基础上,结合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需要,创设适宜的户外游戏场地。

2.标识区域的范围和界限

户外游戏区域主要有大型组合运动区、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养殖区等。建议相似的游戏区域相邻规划,如玩沙区和玩水区,种植区和养殖区。区域应有清楚的范围和进出入通道,区域之间有清晰的界限和通道标志,区域间可相互往来,但不相互干扰。

3.创设有挑战性的游戏场地

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场地既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欲望,又能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在保障幼儿游戏安全的前提下,创设有挑战性或刺激性的户外游戏场地,如依托大树设置的爬绳梯、平衡木、木桩、开放的沙池等,引导幼儿通过奔跑、攀爬、滑行、跳跃等活动,增加游戏的难度和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