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政策对执行力演进的影响: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科技政策对执行力演进的影响: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2科技政策工具的应用领域系统化促进了执行主体与服务对象间共识网络的形成系统化的科技政策倾向于在执行主体、服务对象以及政策功能等方面实现高度分离,如果将科技政策看作一个整体,那么系统化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执行的难度,单项政策是否具备执行力的判别标准难以脱离政策系统而独立存在,而执行难度的提高由进一步要求执行主体、服务对象就政策内容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

科技政策对执行力演进的影响: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科技政策的系统化催生了所谓大科技政策概念的产生,一方面科技政策大体系的出现要求政策设计阶段就要从区域宏观发展的视角,充分考虑其是否具备充足的执行能力;另一方面系统化的科技政策极大拓展了政府干预科技活动的各项工具的内涵与外延,促进科技政策与区域或国家创新系统、产业系统、民生系统等实现更加广泛的联系,进而对执行力的生成与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科技政策系统化引起制度演进的两极分化的趋势

单项政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执行部门任务复杂性的逐步降低,带来执行力的结构变革。一方面伴随着外延性政策的引入,支持科技活动的政策行为边界不断扩展,不同方向、不同环节的政策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同时,也促使执行机构行为的适应性调整;另一方面,考虑到科技活动的复杂性,单项政策的细化,也使得相关部门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身职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减少政策执行中跨越部门障碍所付出的成本,有效降低其任务复杂性;同时在系统化前提下,复杂的科技政策被分割为若干子系统,有助于单项政策分别形成执行力,并与其他政策实现并行演进;但是也造成政策间由于执行人员、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形成执行力“梯次化”情况,当这种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后,基于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部分政策执行力达到瓶颈,而科技政策体系从整体上则仍然呈现缺乏执行力的现象(如图5-1)。

图5-1 科技政策的系统化演进

(2)系统化提升了科技政策执行力的开放性

在科技政策大系统下,为保证政策具备高度执行力,各执行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必不可少,这就为不同政策工具的共享创造了便利条件,并极大地丰富了科技政策工具库。政策工具是执行部门用以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也是科技政策执行力的直接载体,随着科技政策的系统化,不同制度领域的政策工具相互渗透,进而围绕科技政策目标,实现新旧工具的替代或互补,这从操作层面提高了政策执行的效率,降低了执行成本,因而极大增强了相关政策的执行力。

上述效应对单项科技政策执行力和科技政策大系统执行力而言并不相同,从单项科技政策执行力的角度来看,政策工具的互补效应要强于替代效应,也就是说单项科技政策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其他政策工具得到解决,典型的例子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提升其执行力需要从完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执法等方面采取措施。而从科技政策大系统执行力的角度而言,则替代效应要强于互补效应,即某项政策工具效果较差的情况下,为保证政策总体执行力,可以考虑将效果较好的政策工具加以推广。例如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给予供给端的科技政策工具,如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设立科技计划等已经难以实现进一步提升国家科技水平的目标,其执行力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开始将政府采购、设立准入门槛等贸易政策工具引入创新领域,即设计若干需求端科技政策,以确保我国科技政策体系的效果,提升政策的执行力(如图5-2)。

(www.xing528.com)

图5-2 科技政策工具的应用领域

(3)系统化促进了执行主体与服务对象间共识网络的形成

系统化的科技政策倾向于在执行主体、服务对象以及政策功能等方面实现高度分离,如果将科技政策看作一个整体,那么系统化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执行的难度,单项政策是否具备执行力的判别标准难以脱离政策系统而独立存在,而执行难度的提高由进一步要求执行主体、服务对象就政策内容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同时系统化能够增强科技政策执行力形成过程的柔性,降低执行力作用边界调整的成本。在科技政策大系统之下,各专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专业性要求被分别分配于特定的专业化执行部门,当面临剧烈冲击之时这些部门分别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其执行行为,于是即使部分政策执行力缺失时,其他政策也有机会保持一定的执行力,进而为科技政策大系统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经验。此外按照前文的研究,如果将科技政策执行力的边界划分为主体边界、作用边界和辐射边界的话,系统化会引起主体边界模糊化,即更多非科技部门、非公共管理部门介入政策执行过程;也引起作用边界的扩张,即从功能上,更多非科技政策的执行效果成为衡量科技政策体系是否具备执行力的必备条件等。

(4)系统化影响科技政策执行力的生成和演进过程

科技政策执行力主要围绕政策内容、执行主体以及服务对象而形成,在系统化趋势下,政策内容涉及面更加广泛,打破了专业领域的界限;执行主体涵盖范围变得更宽,突破了其职能边界的限制;服务对象则包含了产业创新价值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考虑到非系统化科技政策专注于固定方向,其执行力的形成受到执行结构转换成本的影响,即不同执行机构行为规则的差异导致的执行力弱化;而经过系统化,随着跨科技政策联系的增强,倒逼执行机构间尽量采取相对统一的行为规则,或至少提高不同行为规则的互补,科技政策大系统执行力的范围经济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在科技政策系统化的前提下,单项政策执行力形成的障碍相对提高,即从政策制定过程开始,相关部门就需要考虑与其他政策的匹配;相应的是各项科技政策的技术特征差异带来的影响则相对降低,系统化的科技政策体系营造了特定的科技制度生态环境,一旦进入这一环境,无论是服务对象、执行机构还是利益相关方都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位置,并与其他环节形成互动,从而执行力能够分散地体现在科技活动的全价值链条之上。执行力的分散有助于实现自适应反馈与调整,从而推动科技政策大系统的不断完善。

税收政策为例,在科技政策大系统下,针对科技活动的税收政策覆盖了从资本和人才投入到企业研发、转化及应用以及成果商品化的全过程,不同政策内容的执行力分布如图5-3所示。

图5-3 科技活动税收优惠政策的分散化执行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