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解决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考填志愿时,一些学生并不真正理解所填报专业的情况,对专业有太多主观的、理想化的幻想,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出现了专业理想化与自身定位不符的矛盾,结果出现了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培养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解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总能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工作中,总是有学生因为缺乏专业兴趣而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甚至面临退学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对自己所学专业理想化色彩浓厚,自身定位不准确。认知引导行为,认知的偏差必然导致行为的不当。高考填志愿时,一些学生并不真正理解所填报专业的情况,对专业有太多主观的、理想化的幻想,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出现了专业理想化与自身定位不符的矛盾,结果出现了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

第二,对专业理论知识缺乏认同感,导致对专业知识缺乏兴趣。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专业理论体系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对专业体系不了解,盲目报考,上了大学才发现自己想象中的专业培养与实际专业培养的方向相违背,这样就造成了对专业的反感与抵触,兴趣和认同感的缺失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那么,厌学、逃课便成一种必然现象。

第三,专业了解不充分,没有进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专业的了解是大学生形成专业兴趣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大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充分、对专业发展前景不认可、对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那么必然会对所学专业失望,缺乏兴趣,无心学习。一些学生在非常粗糙地了解所学专业后,就主观认为所学专业没有前途之后也不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及时制定策略来调整自己,而是通过多种方法来逃避,进而出现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情况。

综上,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学习兴趣不浓厚的表现及原因。那么应该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辅导员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工作中辅导员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www.xing528.com)

第一,培养专业兴趣。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调整专业学习认知上的偏差,促进学生提高专业认同感。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正确的认知,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也是形成持久学习兴趣的源泉。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辅导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首先,辅导员可以邀请专业的系主任来对全体学生做关于专业介绍的讲座,让学生从宏观上、总体上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明确学习结构,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有效地避免由于认知偏差而导致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的情况。接着,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情况,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可以开展案例教学法、现身说法等对还有迷惑的学生进行教育,然后还可以邀请上几届同样专业的学生,或者是调剂但发展较好的学生,与自己班上还有专业困惑的学生举办交流会,组织同辈面对面地交流互动,了解成功学生的心路历程,通过榜样的鼓舞,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第二,帮助学生建立以专业为依托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在平时的教育中就要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对自身、社会、对职业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辅导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这些变化,在合适的时间对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加以引导。同时,要和专业教师配合,加强实践活动,通过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等方式加强职业实践。通过职业实践,学生可以更真实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将来从事的职业情况,对专业有比较直观和实际的了解,这是进行职业生涯的必然途径,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专业背景,了解社会及未来的职业方向,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实现确定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只有在认识—— 实践—— 再认识—— 再实践的反复循环中,才能不断加深对专业、职业的了解和认识,不断修正对专业和职业及理想的偏差。

第三,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最终选择。在工作中,会有一些学生本身是通过调剂进入本专业的,对其他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对本专业没有兴趣。这一小部分学生,如果我们通过上面两个步骤还是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专业兴趣的话,可以一对一和学生谈心或推荐他考第二学位等等。如果通过上述方法,学生还是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厌学情绪严重,那么我们建议要尊重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生最终的选择。我们始终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