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激励机制: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有效结合

探索激励机制: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有效结合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激励的表现形态,激励可划分为物质激励、制度激励和精神激励三大类。制度激励则是制度的形式,用标准化、量化的考核体系来激励学生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三者的有效结合和优势整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要遵循标准统一、公平公正、及时即效、赏罚适度的原则,确保在班级成员范围内实行。

探索激励机制: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有效结合

激励通过激发人的动化、挖掘人的潜能、提高行为效率,从而促进人的动力的社会整合,实现社会或个体的社会目标。激励是在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外力与内力的整合,是在外界推动力或吸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自身的消化、吸收产出一种动力的过程。根据激励的表现形态,激励可划分为物质激励、制度激励和精神激励三大类。制度激励则是制度的形式,用标准化、量化的考核体系来激励学生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三者的有效结合和优势整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部分班级建设偏重物质激励和制度激励,把评奖评优、就业推荐和奖助学金等作为学习激励的重要手段,这无疑会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然则这种激励手段并不必然会引导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态度、优秀品质和人格等软性素质的提高。精神激励就是借助于精神载体如思想、观念、情感信念、荣誉、期望等来激发、启迪、塑造、诱导激励大学生班级建设主体积极工作的方式;物质激励则是通过物质性的奖励激发大学班级建设主体的行为规范化、优秀化实施的手段。

激励机制的实施可以更高效地促进班集体建设的发展,因此班级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班级激励制度,内容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评定方式从情感流露、言语激励,行为暗示及替代物强化为主。精神激励的力量往往比前二者要大得多,教师对某位学生的信任、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关也动作都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励的本质潜藏在行为反应的发生过程之中,是内在变量。只有把激励的三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新的激励机制,才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班级建设主体的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伦理建设的积极性和动力性,进而增强师生协同推进班级建设的自觉性和目标性[54]。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的教育性和管理性功能

激励机制还可以由班集体针对自己的成员来制定,起到班级内部的激励作用,使每位成员对班集体的活动更有积极性,并追求更优秀的自我发展。激励机制要遵循标准统一、公平公正、及时即效、赏罚适度的原则,确保在班级成员范围内实行。激励机制需要设计合理的奖惩办法、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可评估的调整空间,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参与班集体建设,为班集体注入活力,同时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评优鼓励,还可以根据院系、专业、年级的差异,灵活调整激励机制,达到奖励比例和额度的最佳配比,让学生能够在得到肯定和鼓励的积极氛围中,更好地参与班集体的各类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构建良好班级文化、创建良好班风的作用。(www.xing528.com)

对班级考核的机制也应该探索。长期以来,班级管理评价体系指标重视外在的显性指标,忽视班级精神,人际交往、学生综合素质等隐性指标,有些时候,优秀班集体评选凭借的甚至不是实力,而是由各二级分院推荐,学生工作部根据上报来的班级数据,把优秀班级的名额平均给每个分院。其结果往往是,班级参与评比的积极性下降。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班级考核体系,改变传统方法的弊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