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影响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影响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文化不仅是人类创造的最原始的文化形态,同时也是人类在文化延续期间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形态。制度文化既有强制性的形态,也有非强制性的形态。制度文化具有很鲜明的层次性。实际上,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影响。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影响

文化起源的角度来看,满足本能需要的文化形态往往构成了最基础的或最基本的文化层次,它们包括衣、食、住、行等内容;其次是通过社会层面展示的文化,诸如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内容,它们从血缘等基本层面延伸开来,在社会层面得到最充分的表达。而人类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心理层面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对于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对于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人类的心理需求和满足过程是极其不同的,这种不同形成了这一文化层次最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点。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习惯上也称物态文化,是人类在满足自我生存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过程中创造的文化形态,它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的诸多要素或内容,包括动物的蓄养和植物的种植以及加工工具的形态、衣饰的材料及其加工和制作、居室的建造及其可以感知的形态和内容、交通工具等。

物质文化不仅是人类创造的最原始的文化形态,同时也是人类在文化延续期间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形态。如生产工具,它除了具有丰富的内容之外,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且不断地处于更新过程之中。从历史发展来看,从打制石器工具到磨制石器工具,再到制作青铜器工具,直到制作铁制工具,这当中凝聚了人类的无限创造力和智慧。具体到某一器具,无论是其材料的改进、外形的变化,还是其功能的增加,都使其处于不断的演化或创新之中。如服饰,从以树叶、树皮为材料,到以兽皮、纤维为材料,再到使用各种化学合成材料,表现出物质文化处于进步和变动之中的特点。同时,服饰样式也处于不断改变及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反映了人的审美与认知。今天的服饰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同一化的趋势。

(二)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通过规范的习惯或文字文本形式固定下来的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典范的文化。一般来说,以文字规范形式出现的文化制度是制度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习惯性规定的制度文化是社会公约部分。二者的适应范围和对象不同,前者对应的是全体民众或国民或团体,后者通常在传统的社会或团体中起作用。制度文化既有强制性的形态,也有非强制性的形态。强制性的形态如国家法律,它对某些行为方式作出硬性规定,违反了这些规定,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种制裁通过政府部门和强权机关等国家机器来完成。而非强制性的制度文化,包括一些习惯性的规定和道德性、舆论性的规定,它通过规劝、舆论压力等,对生存于其间的人形成约束或规范。

制度文化具有很鲜明的层次性。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适用于全体国民,它以宪法为最高规范,同时还根据需要制定各种法律。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之外,还有区域性的法律制度,如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团体性的规章制度、行业的规章制度等。这些法律、制度、规章和条例的适应范围、适应人群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规章制度在最大限度上规范着不同人群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保证人们通过有保障的方式进行交往、沟通,最终使群体或社会以有序的形态和谐地存续或运行。

(三)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主要是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表达的文化形态。人类是具有文化的动物,这些所谓的文化,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的各不相同、差异巨大的习惯性规定。

行为文化的具体方式常常只存在于一些人或一部分人之中,这些所谓的一些人或一部分人,可能是原始群体,也可能是一个民族。就地域而言,可能是一个村落、乡镇或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或更广阔的地域。行为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人们的交往、生活、生产、婚姻、丧葬、喜庆等,它是每一个生活于同地域群体之中的人必须习得的知识和基本遵循的习俗。

(四)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一方面,它可以反映在人类所有的文化状态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人们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如古代帝王通过建造宏伟、精美的建筑来展示国家的强大,并通过这种展示获得某种精神及权力的宣示。另一方面,它通过一些特殊的文化形态展示出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观念、意识、信仰、心理等需求。因此,多数文化学者认为文化的精神意涵是指其作为一个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包括技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规范。

具体而言,精神文化一般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宗教信仰层面的文化以及民间信仰和民间宗教。二是娱乐层面的文化。这一层面的文化既包括各种体育竞技比赛、民间传统娱乐、休闲竞技等,也包括节庆习俗,如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龙舟等。三是文学艺术层面的文化。文学与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是语言层面的文化。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传承了丰富的人类文化样式。(www.xing528.com)

实际上,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影响。如我国故宫的建筑文化可以分为如下层次:从物质层面看,故宫的建筑宏伟崇高、层层递进;从制度层面看,该建筑代表了古代帝王统治制度(等级序列制度)及其行为规范;从精神层面看,该建筑表达了皇权至上,上下有等、贵贱有别的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构建的。

知识活页

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见图1-2)。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棣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皇宫,现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5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图1-2 紫禁城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https://www.dpm.org.cn/Home.html.)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以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以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4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计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http://www.ncha.gov.cn)相关内容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