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层次的研究: 物质与精神

文化层次的研究: 物质与精神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物质文化层次物质文化是文化的表面层次,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劳动形成的。因此,不同的文化产生于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三)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是文化的内核层次,也被称为观念形态文化,它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方面。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精神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及精神基质,它处于整个文化结构的最内层,是整个文化的核心。

文化层次的研究: 物质与精神

(一)物质文化层次

物质文化是文化的表面层次,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劳动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文化。文化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的一种生活生产方式的体现。因此,不同的文化产生于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人类在历史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别,如民居建筑、服饰、生产生活工具、交通工具等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性格。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及消费过程之中,不断地进行着能量、资源、信息的交换,共享人类发展的成果。物质文化层面的文化成果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文化基础。如我国由于地域特征的不同,出现了陕西的黄土文化、江南的水乡文化、西部的巴蜀文化、东北的冰雪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生存中所形成的一种固有的原生态的延续。

(二)制度文化层次

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中间层次,它主要表现在人们在社会规范和人际交往中不断形成的民俗风情、民俗信仰、人生礼仪、宗教习俗、家族家谱、乡约乡规等方面。这些约定俗成的文化制度,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代代相传,越积累越厚重,在这一积累和传承过程中,文化也依托各种载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制度文化传递给生存于其中的个体以行为规则,当个体的行为与其发生抵触时就要受到其影响和约束,甚至是惩罚。制度文化为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人类提供了必要的行为根据和准则。例如,风俗习惯最能反映一个地方区别于另一个地方的特征。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由于地域和天气的原因,我国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喜欢吃米饭。在语言方面,北方语言粗犷,而南方语言则细软。这种植根于社会生活中的制度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创新,在现代语境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三)精神文化层面

精神文化是文化的内核层次,也被称为观念形态文化,它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方面。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精神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及精神基质,它处于整个文化结构的最内层,是整个文化的核心。不同的精神文化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发展模式,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个体的精神建构。精神文化往往通过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表现出来,它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关系到人类主观世界的建构。精神层次是文化的最高境界,文化如果缺少这一层面,文化的生命力就不存在了。而这一层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文化不仅可以融入自然界,创造神奇,而且,文化本身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因为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就是说人通过现实的创造活动,不仅创造了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文化,也创造了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则更能体现出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的本质力量,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表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