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发展:系统结构变革、优化及对城市质量的影响

城市发展:系统结构变革、优化及对城市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系统结构变革和优化对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体现。城市发展质量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发挥作用以及对城市整体及其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的优劣程度。城市特有的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对城市的功能地位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发展:系统结构变革、优化及对城市质量的影响

远古人类最初的居民点,到城市的出现,其演变过程大致沿着如下路径展开:临时栖居点→稳定寄居地→原始村落→雏形城市→早期城市→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城市。[4]根据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常将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古代、近代及现代三个阶段。

(一)城市发展的内涵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的演变和进化过程,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所谓城市发展的量的扩张,是指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它直接反映出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演变过程,又称为城市增长;所谓城市发展的质的飞跃,是指由城市系统结构变革和优化所带来的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城市发展能力的提高和城市功能的完善过程,它反映的是城市的内在进化过程,又称为城市进步或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城市增长、城市系统结构变革和优化、城市进步三个方面。

1.城市增长

城市增长是指由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所引发的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基础设施增多。具体来说,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是指城市内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在数量上的增加;宏观是指由于区域人口、产业、技术、资金及资源等因素聚集而导致的城市数量增加。通常来说,有城市发展就有城市增长;但有城市增长不一定能推动城市发展,有时也存在有城市增长而无城市发展的现象。

2.城市系统结构变革和优化

系统论的角度看,城市是一个由多个相互依存的因素构成的系统的有机整体,包含着微观和宏观、静态和动态、内部和外部、时间和空间、物质和精神等多种组成要素。城市内部微观结构主要包括其内部的地理空间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等;城市外部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城市总体布局和空间分布、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及体系形成、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及其结构、城市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城市系统结构变革和优化就是指城市内部微观结构和城市外部宏观结构在分化和整合的相互作用之下实现的城市结构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的过程。城市系统结构变革和优化对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体现。

3.城市进步

城市进步是由城市增长、城市系统结构变革和优化所带来的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发展能力提高和城市功能完善,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善三个方面。城市发展质量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发挥作用以及对城市整体及其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的优劣程度。城市发展能力是指提供给城市的、使城市各项指标按照一定程度、规模、水平进行的各种城市元素在数量、质量方面的总和,包括人口素质、劳动力、经济实力、科技贡献、环境承载力等多个方面。城市功能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所负担的任务和作用,以及由于这些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

(二)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历史上看,无论城市量的扩张还是质的飞跃都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存在着城市的繁荣和衰败并存的现象。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城市形成了一个等级分明的城市体系,城市要么因切割全球城市生产链条的某个环节而繁荣,要么被全球化浪潮抛弃而衰落。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明,城市发展主要受到六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经济区位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经济区位的实质是反映不同的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性、资源空间布局的非均匀性和分工与交易地域性等特征,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市场约束、成本约束、资源约束、技术约束、信息约束等,从而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城市从最初的选址,到发展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空间实体,是一个从自然区位到经济区位的发展过程。(www.xing528.com)

2.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为城市进步提供工具和手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等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技术时代。这说明,城市本身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与其本身拥有的吸收、创新、转化科学技术的能力有很强的相关性。科技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对人类进步和城市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使城市发展规模由小到大再到趋于合理适度。

3.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之间存在“双向互促共进关系”,即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步伐,城市化过程又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城市化水平随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升,但上升的速度随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渐趋平缓,最后趋于稳定。农业发展是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力,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三次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先后作为特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或支柱产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与城市发展水平和阶段相互作用,共同体现了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4.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影响城市的集聚效应与辐射能力。从规模上看,城市发展经历了城市化、大城市化、超大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等过程。不同的城市规模所具有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规模大的城市其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相对较强。但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城市规模在一定限度内,它的集聚效益是递增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其集聚效益是递减的,发展是呈S型的。因此,确定适度的城市规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寻求它的合理性。

5.文化个性

城市的文化个性是指城市的社会历史传统,包括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宗教信仰、行为方式、家庭与社会组织、风俗习惯、道德准则等,它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单个企业和政府的行为,是单个企业和政府决策的外生性变量。城市特有的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对城市的功能地位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如科技型城市需要有一个富有创新意识、自由竞争的社会环境,创新氛围是形成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条件。敢于冒风险、勇于进取、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将有利于新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创立和发展,有利于城市创造更高的产业价值。

6.城市制度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或政治或经济或文化中心,作为多样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聚集地,代表着一种生活和生存方式,它的基础是一种制度和规则。城市制度是整合城市诸多要素的核心,城市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的重要本质,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经济制度包括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和政府制度,其中最核心的是产权制度;从城乡关系及城市发展过程看,包括城市准入制度、发展制度、保障制度等;从城市主体需要层次看,包括生存制度、安全制度、发展制度、享受制度等;从社会管理角度看,有工商制度、税收制度、交通制度、司法制度等;从社会资源构成看,有人口制度、自然资源制度、环境制度等。城市制度对于一个城市的生产、投资、消费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六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