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节突变与意外结局的影响力

情节突变与意外结局的影响力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型小说的情节一旦发生变化或突变,那微型小说的文体范式的创作规律必定要求微型小说要出现一个意外结局。这个故事的反转式意外结局的构成,来自于国平一家故事进程中的“意外与巧合”:原定乘坐的航班,因天气原因坠毁,这是意外;国平一家未接到航班提前起飞的通知,这是巧合。可以说国平一家故事的反转式意外结局,纯属由事件本身的因素而构成的反转。对比之下,曾心的《遗嘱》则是典型的“斜升式曝点”构造的意外结局了。

情节突变与意外结局的影响力

当正常的或反常的材料组合成微型小说的主体情节时,微型小说的情节结局常常要发生改变,甚至是出现“突变”。微型小说的情节一旦发生变化或突变,那微型小说的文体范式的创作规律必定要求微型小说要出现一个意外结局。美国小说理论家罗伯特甚至规定了“意外结局”要和“立意新奇”“情节完整”一起,共同构成微型小说的三大审美要素。现在面对着30篇世界各国各地的华文微型小说创作,可以认真总结归纳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究竟可以采用哪几种常见方法来制造哪几种常见的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于而凡的《幸》是典型的由“情节A与情节-A”组成了“反转式”的微型小说意外结局:国平带着一家五口高高兴兴地准备出国度假,却因儿子换了部新手机,航空公司又漏写网址的一个字母,他们一家没有接到航班提前的通知,到了机场才发现预定的航班飞走了。当一家人非常懊恼地在机场改签时,“前方”来了信息——他们原准备乘坐的航班起飞49分钟后遭雷击坠毁,国平的初恋情人萍萍也在这个航班上;国平一家人的情绪陡转,由开头高高兴兴地出国旅游,迅速变成懊悔,并惊恐万分、垂头丧气地撤销旅游,打道回府。这就是典型的“反转式意外结局”。这个故事的反转式意外结局的构成,来自于国平一家故事进程中的“意外与巧合”:原定乘坐的航班,因天气原因坠毁,这是意外;国平一家未接到航班提前起飞的通知,这是巧合。可以说国平一家故事的反转式意外结局,纯属由事件本身的因素而构成的反转。

对比看淮远的《愁游四方》。这是一个“曲转式的意外结局”。“我”忽然发现自己有了一种新型性病的症状,旺角诊所医生的诊断证实了我的疑虑;但自己在网上查询说不像是这种性病,这使得自己半信半疑(情节“一正一反”了);再次求助在湾仔的性病名医,B医生最后结论是“你不是疝症和疱疹,而是油脂粒”,B医生甚至说,“我也有啊”。如果B医生的结论是:不仅是性病,而且还是更严重的无可治愈的性病,那就是“骤升式意外结局”;如果B医生的结论是:你根本就没有性病,是庸人自扰,那这就是“反转式意外结局”。现在B医生的结论却是:“这是油脂粒,我也有啊。”那就是既不相反也不相同,而是不同——这就叫“曲转式意外结局”。(www.xing528.com)

对比之下,曾心的《遗嘱》则是典型的“斜升式曝点”构造的意外结局了。S大学医科三年级学生米兰在上解剖课时,发现这具尸体的嘴角有颗黑痣,而自己的父亲就是嘴角有黑痣的;她吓得脸无血色并抽噎着哭了。回到家米兰向母亲哭诉,并追问爸爸的遗体。米兰妈妈拿出了父亲的遗嘱,米兰这才确认:上午解剖的尸体确实是自己最爱的爸爸。父亲将自己的遗体,捐给医学院做研究,这个侧写的细节把父亲的那颗爱心和仁心做了最明亮的曝光。注意看情节开头——以为尸体是爸爸;情节结尾——尸体确实是爸爸。结局的变化便是“斜升式曝点”了。由此看来:《愁游四方》和《遗嘱》的“曲转式”与“斜升式”结尾,均是由故事事件本身的“误会与巧合”构成。“我”误会了自己的“油脂粒”是性病;而米兰解剖的尸体恰巧又是自己爸爸捐献的遗体。事件本身在发展过程中被故事主人公误会,或让事件主体与客体碰巧相遇,这些都是构成“曲转式意外结局”和“斜升式意外结局”的事件本身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