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节的构思,读者和观众对于故事情节的需求的特点

情节的构思,读者和观众对于故事情节的需求的特点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构思,这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比西方文化传统要高出一筹。比如,《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关于刘备和孔明之间关系的故事情节就很典型的反映了真善美的统一。

情节的构思,读者和观众对于故事情节的需求的特点

第三节 情节的构思

情节是塑造艺术形象的原材料,也是构成故事线索的基本环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构思,这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比西方文化传统要高出一筹。故事情节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文学艺术的社会使命是陶冶人的灵魂,它的宣传教育作用不是赤裸裸的直接说教,更不是用硬性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而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人们去选择一种人生追求的目标,去选择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方式,一切爱憎的变化都在下意识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当然,人的下意识和上意识是相互沟通的,人的情感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理智和意志以及信仰发生相关性变迁。换言之,作者和读者之间,舞台演员和台下观众之间,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和形象画面来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而理智和意志方面东西被掩盖在幕后;因此,故事情节充当了媒介或媒体的角色,读者愿意花钱买书看,观众愿意花钱买票看电影、看剧、看戏,都是媒体的作用。正如商品的价值是隐藏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商品的质量如何,功能怎样,这些使用价值就充当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媒介;从本质上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交换的实质是互相交换各自的劳动。生产者的产品有没有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文学艺术作用也同样,其故事情节、美术画面、音乐旋律等媒体不合人民群众口味,自然也会没有市场。

读者和观众对于故事情节的需求一般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追求新颖、不愿意看到重复出现的东西,但不反对变换形式以后重复出现的东西;二是追求高尚,或称追求崇高,不欣赏低级下流的东西,但不反对在反面形象中出现低级下流的行为;三是追求惊险,惊心动魄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人们讨厌残酷,即便在反面人物身上出现的残酷镜头也会使人肉麻地闭上眼睛;四是追求美好,包括人体美、物体美、静态美、动态美、自然环境美、社会环境美,不喜欢丑;五是追求真实,反对虚伪,歌颂善良的真实,揭露恶劣的真实。

一切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等媒介体上绞尽脑汁,创造出广为流传的千古佳话。比如,《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关于刘备和孔明之间关系的故事情节就很典型的反映了真善美的统一。作为历史人物的刘备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属于没有多大作为的人物,但是刘备在人际关系上却有着典范性的代表作用。刘备思贤如渴,重视人才,顶着鹅毛大雪三顾茅庐去聘请高卧隆中的孔明出任军师,两者社会地位之间的反差之大,连同去者关羽张飞都无法接受;即便在两千年后的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被公认成第一生产力,也很少见到过类似三顾茅庐的情况去聘请科学技术专家出任某个企业的总裁。在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具有领导权力的人刚愎自用者居多,礼贤下士者甚微!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虽有两千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保存着崇高性。作为西蜀国君的刘备几乎把他的一切决策权都移给了孔明,可谓用人不疑了!孔明又十分尊重这位一把手所保留下来的否决权,两人合作得亲密无间;刘备在死前的遗嘱中告诉孔明,其子刘蝉当立则立,不堪立帝则废之,感动得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真挚的友谊关系虽然不必把它抬高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剥去它的封建阶级政治色彩,只抽象出它的人际关系共性来看,难道没有永恒意义么?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军队中政委和军事首长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中书记和厂长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股份制公司中董事长和聘任经理的关系,能够作到肝胆相照,消除内耗并不都是很多的。(www.xing528.com)

是否可以据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学艺术作品的寿命取决于它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寿命,艺术形象的寿命又取决于它由此构成的故事情节的寿命。所谓匠心精巧,对于作家来说,创造性思维活动主要集中到故事情节的构思上,撰写历史人物的文学作品,在史书上可能只有几个字的记载,必须据此展开发散性思维,将它进行放大、扩张、引申、延展,甚至移植到其他地方来虚构出它可能发生的事情,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样。塑造一个英雄人物形象,通常都是从工作职业领域扩展到家庭生活范围,从他对事业的忠心耿耿,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埋头苦干,引申到他待人接物的热情厚道,不拘对方的社会地位高低一视同仁等等。这些故事情节抽象到理论都是共同的属性,但是艺术作品的具体展开却又必须开动脑筋,在题材选择上力求新颖,不能同以往的作品产生形式上雷同;在叙述的前后程序上往往以留有悬念作伏笔,力求引人入胜,甚至要设计些比较惊险离奇的场面来吸引读者和观众,不能使人感到平淡无奇,味同嚼蜡似的难以坚持下去。

文学艺术有许多永恒的主题,如爱情,死亡的悲剧、讽刺性的喜剧、侦探破案和武打撕杀的惊险等等。在古典文学艺术中这些主题或题材往往都是单一的,虽然在偶然场合有所交叉,但大都是局部性的。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复活》等都以爱情故事为基本线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等都以政治斗争和武打为基本线索,外国名著中的《福尔摩斯大侦探》和《鲁宾逊飘流记》等都以侦探和探险为基本线索。这些永恒的主题在后来的发展中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由单一性的出现逐步演变成交叉进行,特别是目前充斥文化市场的现代小说和影视片,几乎没有单一性主题,爱情和探险,爱情和破案,爱情和武打,往往自始至终的交错进行,形成了双轨制。这种现象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将古典的单轨制进行相互移植,充分利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手法来提高作品在文化市场中的占有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