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教程》单列“传记文学写作”一章是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大学同类型课程的一个特点。这是基于下列三个考虑:一是传记文学有较大的阅读市场。许多人物传记书籍会成为一些成功人士的精神营养。他们可以不读那些虚构的小说,但有些好的传记文学常常会成为他们的枕边书。研究这种文体的写作规律和写作方法对写作者、阅读者、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可绕过、不可忽略的课题。二是“传记文学”的写作理论,有个很深厚的学术积累。从汉代的《史记》的写作开始,到今天有些大学专门开设“传记文学研究”课程。类似《传记文学写作》的专门的文体理论书籍,我看到的、接触过的已有10本以上。三是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师范生,既有可能要开展“传记文学”的写作训练,还有可能将来在新课标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涉及传记文学课文的教学。
“传记文学写作”这一章的教学要特别讲清楚:这个文体既要有历史的真实性——你缺乏真实的描述,你肯定要失去读者;又要有鲜明的有力量的文学性——你不采用文学的方法来突出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你就不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在真实的叙述中感受到思想和艺术的魅力。“传记文学”文体还是一种独特的写人文学,在备课和具体的教学中,还要细致区别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体在塑造人物上究竟和传记文学有什么不同。小说也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但小说写人和传记文学写人有什么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散文和报告文学都涉及“片断写人”,但传记文学和散文、报告文学在“片断写人”上又有哪些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这需要在备课中认真梳理。(www.xing528.com)
我很喜欢读一些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我也写过一些回忆性的作品,如果把它们集中起来的话,也开始具备一些传记文学的色彩。因此,在这一章的教学中,不能脱离教学者的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叶永烈的“传记文学”《邓小平改变中国》(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可做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