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个性化写作教学的优化方案

探索个性化写作教学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集体大讨论之去模式化写作思维M中学的一堂作文课,年轻的语文老师CC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展开。接着,又有三五个学生站起来分析自己的看法。(二)个性化写作之口头创作训练在上次课的去模式化写作思维之后,同学们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只有思想上的转变,没有实际行动还是不行。这位年轻的老师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个性化作文教学自然有助于培养出个性化的写作方式。

探索个性化写作教学的优化方案

学校的重视下,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的鼓励下,在老师们的努力下,M中学作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并取得了相关成果。

(一)集体大讨论之去模式化写作思维

M中学的一堂作文课,年轻的语文老师CC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展开。那是周五的下午,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做好上课准备,满怀期待地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几张圆形的桌子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围坐在一起的学生也不是平日的同桌,但是他们看起来并不陌生,坐在那里,议论纷纷,仿佛在等待老师来了之后作一场盛大的演讲。而笔者作为一个旁观者,带着各种疑团等待着老师来揭开这节作文课的神秘面纱

很快,老师来了,还带着几份上节课学生的作品,叫道:“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有四个学生纷纷起身,去接过老师手里的四份作品。原来,CC老师按照学生作文基础的不同,将其分成四组,并由《红楼梦》里面的“海棠社”“桃花社”获得灵感,以四季具代表性的植物为名,成立了“春桃社”“夏荷社”“秋菊社”“冬梅社”四社。学生们分组,进行作文课的学习、讨论、分享、竞赛。而接过老师手里四份作品的学生就是四社的社长。

接下来社长分别读这四篇文章。四篇文章读完之后,老师提出问题:“此四篇作文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之处?此四篇作文的异同分别是什么?”四位社长带领自己社里的成员开始对此四篇文章展开激论。十分钟之后,大家都形成了自己的答案。笔者向这四社的桌子看去,每个桌子上都有一张写满文字的纸,想必是各社针对四篇文章的讨论结果。老师说:“开始分享你们的答案吧!”春桃社一名社员自信地站起来,拿着社里的讨论成果谈起本社的看法:A篇,语言优美,但有点啰唆;B篇,结构整齐,符合常见作文的形式,但是缺乏新意;C篇,内容丰富,但主题不明确,让人弄不明白在写什么;D篇,整体挺好的,就是议论太少了,好像不太深刻。四篇文章的共同之处是按照常见的三段模式展开,分别是:开头点题、中间叙事、结尾抒情。而且,都是记叙文文体。不同之处是:四篇的侧重不一样,有的侧重语言描写、结构形式、内容填充,还有的侧重整体效果。春桃社话毕,紧接着的夏荷社、秋菊社、冬梅社也各自派代表起身发言。

四社发言完毕,老师指出:“大家表现得都很好,都看到了这四篇文章的主要问题:个性不突出,不具代表性,不能自成一家,虽然在数量上是四篇,实则与一篇无异。同学们,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样的文章意义不大。可是,老师想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为什么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按照模式、套路写呢?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创新呢?同学们,老师不是在批评你们,老师是在给大家分析原因。请大家放松心情,哪位同学有看法,可以站起来分析一下。”在老师的鼓励下,有同学站起来说道:“老师,我知道作文在高考中的分值最大,所以我想把作文写好,得高分,以此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然而,我觉得写得像范文那样是最保险、最能得高分的,所以我写作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向范文靠近。”“还有同学要分析吗?”老师继续尝试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我说。”一个小伙子怯怯地站起来,“老师,其实我是喜欢自己写文章的,可是因为上次考试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写,结果得分特别低,我就开始怀疑自己了,以后写文章就不敢照着自己的想法来了。”接着,又有三五个学生站起来分析自己的看法。虽然发言的学生不同,但是原因是相似的,总结起来就是照着范文的样式写文章有安全感,不劳心。老师说道:“同学们,我很能理解你们的心情。在高考的重压下,你们很容易选择一些现成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思考、创新。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下去,你们的思维会变成什么,会变成别人的思维,你们也将成为别人的附属品。脑子里没有自己的东西,只是在模仿别人,这样的作文不仅不能得高分,而且还会禁锢你们的思想,削弱你们的想象力。所以,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模式化写作思维。只有把思路摆正了,才能激发主动性、想象力,才会注意到身边的点滴,才能认真的感受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最能打动人,最有希望拿高分呀!”

(二)个性化写作之口头创作训练

在上次课的去模式化写作思维之后,同学们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只有思想上的转变,没有实际行动还是不行。于是,CC老师趁热打铁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训练。这个训练的形式特殊,意义不可小觑。这位年轻的老师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个性化作文教学自然有助于培养出个性化的写作方式。

第二节作文课,CC老师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与学生进行“对句”游戏。要求是双方所对内容情感基调要一致,字数、句式、形式均不限。老师起头:“我爱大海,更爱它奔流的雄姿,无言的奉献,无休止的向前。”学生们积极对答。前排一位男同学站起来大声对道:“我偏不爱外露的大海,我更偏爱我所钟情的草地。它柔软如女子的心田,它成片如无尽的思念。”老师笑了,并表扬他敢于挑战老师、勇于创新。学生开心地坐了下来,认真听着老师的下一句。老师起了一句:“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年轻老师的这一唱词着实让学生惊讶,多少年来,能有几位老师会以这样新颖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呢。不过,惊讶之余,学生们也没有放松警惕,依旧认真思索。突然,后边一位女同学站起身来对答:“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同学们鼓掌称赞,老师也表扬该生才思敏捷,不被上句的形式所禁锢,而是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答。同学们都仰头看着老师,等待下一句。可是,老师画风突变,让学生先起一句,老师和其他同学对答。这时候,一个坐在角落里的学生站起来了,说道:“学习差,差学生,一差再差,不想学习。”同学们哄堂大笑,感觉不可思议。笑毕,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位同学说了心里的难题,渴望大家帮忙解决,看来她还是很希望进步的,大家还不赶紧想办法帮忙?”老师没有批评说闲话的学生,也没有让回答问题的学生尴尬,还不忘“对句”游戏,着实令人佩服。不一会儿,就有一位男同学起身对答,说道:“学习好,好学生,越学越欢喜,着实停不下来。”同学们大都表示赞同,老师说道:“这位同学的对答很好,可是还有没有更好的,可以为第一位同学解决问题的?”在老师的激励下,又有一位同学起身回答道:“想学好,在思路;能学好,在行动;你来帮,我来扶;有难题,找老师;关键处,在自己。”大家都笑了,看来是默认了这个答案。课堂进行得井井有条,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且长时间保持注意力。这种对话教学法,令新老师在短时间内了解了学生的性格和文学功底,为进一步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信息。果不其然,在下一节课上,同学们很配合这位老师,作文也敢于大胆创新,各种文体、各种结构一时间百花齐放,作文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CC老师说:“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以口头作文的形式上课吗?”学生一脸迷茫。于是CC老师解释道:“口头作文,是一种形式自由的作文。它不会限制人们的思想,可以带给人们灵感与及时想象,最能锻炼你们的个性化写作。在这次口头创作中我们用到了歌词、诗句、美句、对仗语等。同学们表现出色,不仅对仗完整,还敢于挑战老师,勇于创新,这说明你们已经具有了去模式化写作的意识,这种意识已经在影响你们的创作了,真为你们的进步高兴。”

(三)个性化写作之书面表达实战演练(www.xing528.com)

CC老师清楚地知道考试只认书面成绩,作文考试成绩提不上来就不能最终实现个性化写作。CC老师也明白,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个性化写作的训练也需要步步跟进,是时候进行书面训练了。于是,CC老师再一次创新教学形式。

这次作文课一开始,CC老师就给学生播放了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同学们都看得非常认真,看来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经过老师的细心观察,好多学生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有些学生则是皱眉触目,好像很为主角担心。剧情的紧凑使学生们全神贯注,就连老师为大家分发稿纸的动作都被忽略了。电影结束的时候,老师突然打开了灯,同学们颤了一下,仿佛还沉浸在剧情中。老师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也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谈论着自己的所感所悟所得。由此,老师趁着学生还在情景之中,布置了一份作业,作业内容是让学生写一篇揭示本部影片主题的文章,文章主题不唯一,要求真情实感,不能大而不实,形式不限。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拿起桌上的稿纸,思绪飞扬……不久,已经有很多学生完成了,老师走过去收作业。完成作业的同学议论纷纷,显然意犹未尽。在第二周的作文评讲课上,老师念出了这样一段话:

亲爱的安迪,你好吗?我希望有如你这样的一个人,有如你一般的才华横溢,有如你一般的不安分,有如你一般的善良,有如你一般的不言弃。我知道,你是背着冤屈坠入监牢里的;我知道,你是忍着哭泣打造地下通道的;我知道,帮着典狱长洗黑钱、做假账是你本不愿意的。虽然,在这19年里,你并没有流下软弱的眼泪,可是安迪,我仿佛听见了你的哭泣。因为,我知道,你,安迪,作为一名有为青年恨透了那发霉了的黑暗的畸形的呆滞的监狱。你,安迪,本属于一个辽阔的地方,大抵像阳光明媚的墨西哥海滨那样的一个地方。安迪,我不会有常人的眼光,也不会用世俗的标准看待你进监狱这件事情。反之,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身上的常人所没有的气节。真正有理想的人不会为了人生中的一两件糟糕的事而屈服于现状。不被现实打压,勇敢反抗,争取真理和胜利恰好说明了你无比的自信。我喜欢你不被突如其来的厄运弄得手忙脚乱的样子;我喜欢你做事情不仅思路清晰还能付出行动并为之坚持下去的样子;我喜欢你到哪里都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样子;我喜欢你以真心换真心对待朋友的样子;我喜欢你……

这位同学的文字让笔者很感动,不是因为流畅的文字,不是因为舒缓的语气,而是因为笔者从这文字里看到了把知识转换为能力的意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和不随波逐流的独立人格。同学们就是要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随波逐流,迷信权威,遵循套路。善于发现的人才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有个性的人才是有魅力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生才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突破模式化写作,创作出个性化的文章。

(四)转换角色,从高处审视个性化写作

写作就像是一次劳动,作品是学生集劳力与脑力于一身的结晶。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这个时候老师要如何评价呢。M中学CC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全面认识个性化写作,CC老师决定转换角色。首先按照写作水平把学生分成S组和T组。S组成员写作水平略好,T组成员写作水平欠佳。两组成员互相批改,最后再由老师统一批改。

课堂上,老师对作文批阅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了公开表扬。然后由学生针对作文上的批改意见发问,可以向老师或者学生批阅者发问,只要是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提出,评阅者需要给出解释。紧接着,是5分钟的思考时间。5分钟后,就有一名学生发问:“为什么学生的评价和老师的意见相差甚远,就这水平还改别人作文呢。”发问者话毕,全班都安静了下来,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同学们都若有所思,或是觉得这位发问者胆子太大,敢公然说那种话;或是觉得发问者的话在理,等着看老师怎么收场;或是等着批阅者的解释,等着看热闹也说不定。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那一瞬间是真安静。就在这时,批阅者站了起来,坦然地说道:“我只是以自己的理解批阅作文,没有想太多。我自己的作文水平虽然不高,但我确实是认真地批阅每一篇文章。”就在这时,大家又沉默了。老师开始讲话:“这篇作文我印象很深,可是这位同学并没有阅错,两种评价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他是从写实的角度,认为作品所言太不真实,说出的道理不能使人信服;老师则是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出发,认为写作是一种艺术,艺术之美不局限于现实,但也不能脱离现实,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改造的创作活动。正如这篇文章所言——因为朋友的离开,不能相见而伤心痛苦到一星期不吃喝。乍一看来,是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细想去,一个有着十几年交情的好友要离开自己去另一个地方,想到多年不能再见,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亲密无间是何等痛苦,进而滴水不进也是可以说通的。而且这样写更能反衬出他们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这位小作者不拘泥于现实的写法,语言比较尖刻,但感情却又真实,一切都合情合理,这也正是个性化写作的表现。此时,同学们好似茅塞顿开,七嘴八舌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时,学生批阅者也如梦初醒,站起身向发问者表示歉意:“是我思虑不周,没有弄懂作者本意,没有领会到个性化写作的深意,真是惭愧。”发问者也大气地回复:“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此时,全班笑成一团。

最后,老师总结道:“其实,没有哪一位同学是天生的才思敏捷,个性化写作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些观察,多些思考,多些启发。通过互评作文,开阔视野,可以帮助同学们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从高处审视作文写作,也有利于同学们突破模式化写作的禁锢。通过批阅作文,老师发现很多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只是自己还未发现或者发现了不知道如何运用,这就需要大家的帮助了,同学们互相交流思想,分享对生活的感悟,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把对方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不保留、不狭隘,相信我们班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通过此案例,教育者应有所反思。新课标之“新”正是“创新”,没有改变何来创新。一味因循守旧并不是继承优秀文化成果的最好方法,我们过去的教学的确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基础扎实、学生规矩、课堂完整等。但是,时代在改变,学生在改变。如今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丰富。如今的学生已不是当年的学生,如今的社会也不再是当年的社会。社会要发展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塑造靠的是教育,教育取得成就靠的是“创新”。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实现学生的自我蜕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