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教学及演唱实践探索:个性化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案

声乐教学及演唱实践探索:个性化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案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声乐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认真钻研教材后,要因人而异地制订有效的声乐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案,要本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声乐学生的声乐技巧、歌唱能力、声乐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选择练声曲、教学曲目,以达到阶段性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

声乐教学及演唱实践探索:个性化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案

(一)声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任务

采用小组教学和一对一教学是目前声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小组教学一般在10 人以下,以2~4 人为一个单位,主要是根据声部和学生的演唱水平差异来分组的。小组教学主要是在歌唱发声训练中运用,利于顾及共性内容的教学,能够极力挖掘学生的共同点。将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一组中,还可以形成“比、学、赶、超”、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冲动。同时在演唱过程中有多名同学在倾听,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个性发展,又能让学生找到舞台实践的感觉,有利于得到良好的实践锻炼。

一对一教学是小组教学的辅助形式,也是声乐课堂教学的特殊手段。其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能技巧,能够及时解决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具有一定声音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可以起到进一步提高的作用。声乐教学由于特殊性和个性等特征,多年来,在声乐教师的努力探索下,逐步形成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能技巧。

(二)声乐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备课

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取决于声乐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备课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是声乐教学过程中有计划的、连续性的活动过程,其基本程序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声乐教学要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歌唱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而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训练计划,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是顺利完成声乐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

声乐教学的针对性很强。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在歌唱发声技术和歌唱技能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采取有效措施。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声音技巧和艺术表现力,采取更有利于声乐技巧发展和艺术表现力提高的教学对策,使学生的歌唱理论水平和技能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2)钻研教材。当声乐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后,还要钻研教学所需要的教材,钻研教材不仅要求教师钻研课本,而且对声乐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演唱水平、弹奏能力,认真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了解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风格。其次,教师要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声乐教学的训练方案。再次,教师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性能音像技术,并掌握先进的理论和信息。

(3)制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案。声乐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认真钻研教材后,要因人而异地制订有效的声乐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案,要本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声乐学生的声乐技巧、歌唱能力、声乐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选择练声曲、教学曲目,以达到阶段性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

2.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即上课,是声乐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声乐教学中教与学活动相互作用的最直接的表现,它是学生在声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展歌唱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艺术思想品德、提高审美修养的过程。

(1)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的特点,还要熟悉作品和解释作品,同时要周密地安排和设计好整个教学过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样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重点和难点。要把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得周密合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使学生的歌唱能力、思维能力随着教师的要求而发展提高。

(2)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法,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歌唱器官,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积极、主动、有效地获得与演唱有关的知识。

(3)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把凝结着自己学问的讲稿和演唱能力化为有声有色的演讲,它需要讲授的艺术和技巧,需要语言的艺术,即语言准确具有科学性,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可以说,一堂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声乐课要求教师具备哲学家的雄辩、科学家的严密、演说家的魅力、艺术家的激情和幽默、军事家的才能。因此,作为声乐教师要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授课艺术与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4)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条件不同、对歌唱的认识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又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意的不确定性,声乐教学知识没有用规范化或标准化的语气来表达,声乐教师要做到课堂语言精练动听,启发、诱导学生的歌唱热情,激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5)声乐教师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艺术的长期努力和追求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是声乐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富于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换言之,具有精湛的声乐教学艺术的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度,是声乐教师个人演唱水平、理论水平、个性特征有机结合并达到稳定状态的结果。(www.xing528.com)

具有一定声乐教学风格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语言表达的方式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什么样的练声曲,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语言表达的方式上,要准确、形象、富有感染力和激励作用,不同教师在作品示范、情感表现、表演方面的风格是不同的。

声乐教师对声乐教学艺术要有不懈努力和敬业精神。加强艺术品德修养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内在动力,知识结构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前提条件,思维方式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契机,个性品质是形成教师风格的根本动因。只有把四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声乐教师才能形成自己的声乐教学风格。

3.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训练和歌唱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感觉,培养运用歌唱理论与发展技巧、技术结合的能力。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作业的目的、完成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业包括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曲、声乐作品乐谱、作品中语言的准确读音,以及相关的资料、音响等,通过完成作业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声乐学习者应具备的条件

1.浓厚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奇妙的内驱动作用,能够化低效为高效。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学习的效率才是最高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2.良好的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即人在音乐方面敏锐的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音准、节奏、乐感。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受先天因素影响,也可以后天培养,而后天的培养是主要的。在音准、节奏和乐感方面敏锐的人,就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条件。

3.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声乐学习者要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视唱练耳、乐理常识、键盘乐器基础,为学好声乐做好铺垫。

4.良好的嗓音条件

一般人认为学习歌唱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这种说法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优美动听的嗓音是学习歌唱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音不一定就能学好声乐,而许多成功的歌唱家生来并没有天然优美的声音。

5.科学的发声技巧

科学的发声技巧是发出好声音的保证,即便是嗓音条件特别好的人,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也是不能完成难度较大的作品的,而且如果不注意发声方法还会把嗓子唱坏。反之,嗓音条件一般的人如果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做支撑,那么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完成更多的声乐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