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监狱工作第7辑:服刑人员价值观教育内涵发展演变

上海监狱工作第7辑:服刑人员价值观教育内涵发展演变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监狱内服刑人员进行价值观教育一直是主流教育改造理念的重要内容。他是价值观教育概念的元概念,为后面服刑人员价值观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奠定了认识基础。只是该文件把价值观教育放在公民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进行强调,教育改造的目标是确保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做到“守法守规”,价值观教育内涵和外延比较狭窄。笔者认为,服刑人员的价值观教育应置于监狱工作的中心,它是监狱法中规定的监狱“改造人”宗旨的核心要素。

上海监狱工作第7辑:服刑人员价值观教育内涵发展演变

对监狱内服刑人员进行价值观教育一直是主流教育改造理念的重要内容。2003年司法部根据监狱法的要求颁发79号令,即《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强调和规范了思想教育的内涵,包括认罪悔罪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劳动常识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他是价值观教育概念的元概念,为后面服刑人员价值观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奠定了认识基础。2007年司法部在《教育改造罪犯纲要》(司发通〔2007〕46号)中明确指出:“要对罪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罪犯科学认识世界,明确人生目的,反思人生教训,端正人生态度,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失败与挫折。”只是该文件把价值观教育放在公民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进行强调,教育改造的目标是确保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做到“守法守规”,价值观教育内涵和外延比较狭窄。这与监狱法规定的达到“改造人”的宗旨和社会期待的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13年,一些省市为贯彻落实司法部监狱局开展的“教育改造质量年”活动,明确提出了“突出价值观改造,引领教育改造工作”的目标,认为“罪犯价值观改造体现了教育工作的核心与本质,要切实将罪犯价值观改造贯穿于教育改造工作的全过程”[13],价值观教育第一次在狱内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中被提到首要位置,并始终贯穿于教育改造的全过程。笔者认为,服刑人员的价值观教育应置于监狱工作的中心,它是监狱法中规定的监狱“改造人”宗旨的核心要素。转变了服刑人员的价值观,也就实现“改造人”的目的。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主体思想意识最高层次上的“三观”,它们是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系统总结与理论提炼,又反过来参与和指导人们的认识与实践。价值观内在蕴含着价值,一旦形成和确立,就作为个体的一个主观条件或内在因素对人的具体活动发挥引导和定向作用。人们对某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选择,也必然是经过比较和评估,并赋予它一定价值意义的,所以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必须以主体的价值参与为前提。[14]因而,价值观转变了,世界观、人生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三观”变化了,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也就发生了变化。人的知、情、意、行发生变化了,“改造”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因为那些“身陷囹圄”的人往往是由于在认识上割裂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联系,或者受到错误的人生观的误导,从而在价值问题上,尤其是在人生价值问题上,陷入误区,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