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量营养素的需要和摄入量,现代营养学的指南

微量营养素的需要和摄入量,现代营养学的指南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估计全球有1亿2千7百万名学龄前儿童存在维生素A缺乏。

微量营养素的需要和摄入量,现代营养学的指南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群,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中,微量营养素缺乏与感染性疾病常常是共存的,两者间通常表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营养不良与感染之间出现恶性循环。多种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B2、铁、锌和硒等均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可影响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并影响这些疾病的病程和预后

5.2.3.1 维生素A

尽管人们对维生素A的生物学认识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维生素A缺乏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有1亿2千7百万名学龄前儿童存在维生素A缺乏。儿童缺乏维生素A可增加麻疹、感染性腹泻、失明以及贫血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给6个月龄以上的儿童定期补给维生素A是改善儿童生存状况,减少营养性失明、麻疹、重症腹泻、HIV感染以及疟疾和肠道蠕虫病等感染性疾病发病风险的一项有意义的公共健康策略。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的RNI为600 μgRE/d。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引起体内蓄积,出现中毒,其安全摄入上限UL为2000 μgRE/d。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为动物肝脏、蛋黄、牛奶等,深绿色或黄红色蔬菜可补充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

5.2.3.2 钙

学龄前儿童的骨骼生长需要充足的钙。为满足学龄前儿童的骨骼生长,每日钙的平均需要量约为450mg,考虑到膳食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5%,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学龄前儿童钙的AI为800 mg/d,UL为2000 mg/d。儿童最理想的钙来源是奶及奶制品,其中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每日奶的摄入量不应低于300 mg/d,也不宜超过600 ml/d。

5.2.3.3 锌(www.xing528.com)

锌是涉及所有代谢途径的200余种酶所必不可少的功能成分。锌缺乏导致行为迟缓、嗜睡、淡漠以及生长速度下降。同时宿主防御功能低下,致使幼儿易于反复发生感染。WHO数据,发展中国家约2.06亿5岁以下的儿童患锌缺乏症,占这些地区幼儿人数的38%。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锌的RNI为12 mg/d。锌的食物来源广泛,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及其内脏均为锌的良好来源。

5.2.3.4 铁

摄入充足的铁不仅有助于儿童抵抗感染,降低贫血的风险,还有助于提高其注意力和更好地完成学业。铁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疾病。学龄前儿童铁缺乏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儿童生长发育快,需要的铁较多,每千克体重约需要1 mg的铁,这是为了支持他们快速增长的血容量;②儿童与成人不同,内源性可利用的铁较少,其需要的铁更多依赖食物铁的补充;③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中奶类食物仍占较大比重,其他富含铁的食物较少,也是易发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原因;④铁的膳食结构不合理,儿童膳食中60%以上的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学龄前儿童铁的AI为12 mg/d,UL为30 mg/d。动物性食品中血红素铁吸收率一般在10%或以上。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是铁的良好来源。膳食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

5.2.3.5 碘

学龄前期儿童生长发育需要甲状腺素的调节。早期碘缺乏可引起克汀病,以及智商、听力低下、反应迟钝等,亚临床克汀病使儿童智商降低约10%,导致成年后劳动能力下降10%。学龄前儿童碘的RNI为50 μg/d,使用碘强化食盐烹调的食物是碘的重要来源,含碘较高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海虾、海贝类。学龄前儿童每周应至少吃一次海产食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