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效果在现代营养学中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效果在现代营养学中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1.1应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价个体和群体的摄入量概述DRIs包含多项参考值,对每一项怎样使用需要仔细选择。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应用效果在现代营养学中

2.4.1.1 应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评价个体和群体的摄入量概述

DRIs包含多项参考值(EAR、RNI、AI、UL),对每一项怎样使用需要仔细选择。表2-2-1简要列出各项参考值在膳食评价中的用途,随后再逐项分别加以说明。

表2-2-1 各项参考值在膳食评价中的用途

要特别注意的是能量和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不同,它没有EAR和RNI的区别,或者说,它的EAR等于它的RNI。为了避免混淆,近期文献上使用了“平均能量需要量”(EER)来表述能量的参考摄入量,不再使用EAR或RNI来表述能量参考值。

2.4.1.2 应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价个体营养素摄入量

膳食评价是营养状况评价的组成部分。虽然根据膳食这一项内容不足以确定某一个体的营养状况,但把个体的营养素摄入量与其相应的DRIs进行比较还是合理的。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需要准确的收集膳食摄入量资料,正确选择评价参考值,并且合理的解释所得的结果。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的理想方法是把膳食评价结果和临床、生化及体格测量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用平均需要量(EAR)评价个体摄入量 对个体的膳食进行评价是为了说明该个体的日常营养素摄入量(usual intake)是否充足。要直接比较个体的摄入量和需要量是很困难的,因为对这个特定个体的需要量是不知道的;个体真正的日常摄入量也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因个体的摄入量都是不同的,而且对摄入量进行测定总会有误差。理论上某个体摄入某营养素不足的概率可以用日常摄入量及该营养素的平均需要量(EAR)和标准差进行计算。由于日常摄入量几乎无法获得,只好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估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到的摄入量是高于还是低于其需要量。这种方法基于下述假定:EAR是个体需要量的最佳参考值;观察到的EAR是个体日常摄入量的最佳估计值;需要量的标准差是反映个体之间需要量差异的指标,表明人群中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量与EAR的差异有多大;营养素摄入量的个体内(intra-individual)差异的标准差是个体每日摄入量差异的指标,表明观测到的摄入量与日常摄入量的差异有多大。

某个个体的膳食是否适宜可以通过比较观测到的摄入量和相应人群需要量中值进行判断。如摄入量远高于需要量中值,则此人的摄入量大概是充足的;反之,如观测到的摄入量远低于需要量中值,则此人的摄入量大概是不充足的。在这两者之间,要确定摄入量是否适宜相当困难。

在实际应用中,观测到的摄入量低于EAR时可以认为必须提高,因为摄入不足的概率高达50%;摄入量在EAR和RNI之间者也可能需要改善,因为摄入不足的概率仍然有2%~3%。只有通过很多天的观测,摄入量达到或超过RNI时,或虽系少数几天的观测但结果远高于RNI时才可以有把握地认为摄入量是充足的。

2.用适宜摄入量(AI)评价个体摄入量 某些营养素因为现有资料不足以制定EAR和RNI而只能制订一个AI值。则上述根据EAR和RNI进行评价的方法不适用于此类营养素。可以使用一种基于统计学假说的方法,把观测到的摄入量和AI进行比较。这是一种依据该营养素摄入量的个体内差异标准差建立起来的简单的Z-检验。用AI来评价个体摄入营养素是否适宜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一个人的日常摄入量等于或大于AI,几乎可以肯定其膳食是适宜的;但是,如果摄入量低于AI,就不能对其是否适宜进行定量或定性估测。要对这种情况进行评估必须由专业人员根据该个体其他方面的情况加以判断。

3.用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评价个体摄入量

用UL衡量个体摄入量是将观测到的个体短时间内的摄入量和UL进行比较,推断该个体的日常摄入量是否过高,以致可能危及健康。为了决定其日常摄入量是否高于UL,可以用一种类似AI评价摄入量是否适宜的假说来测验。对于某些营养素,摄入量可以只计算通过补充、强化和药物途径的摄入,而另外一些营养素则应把食物来源也包括在内。

UL是一个对一般人群中绝大多数个体,包括对敏感个体,不致危害健康的摄入量高限。如果日常摄入量超过了UL就有可能对某些个体造成危害。有些营养素过量摄入的后果比较严重,有的后果甚至是不可逆的。所以,摄入量一旦超过了UL一定要认真对待。

4.个体膳食评价结语 在任何情况下个体的真正需要量和日常摄入量只能是一个估算结果,因此对个体膳食适宜性评价结果都是不够精确的,应当结合该个体其他方面的材料谨慎的对结果进行解释。

2.4.1.3 应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评价群体营养素摄入量

群体营养素摄入量评价的基本问题是人群中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低于其需要量的人占多大比例。显然3%和30%的个体被判为摄入不足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是不大相同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有多大比例的人日常摄入量很高,以致面临健康危害风险。正确评价人群的营养素摄入量需要获得准确的膳食资料,应选择适当的DRIs,调整个体摄入量变异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人群中的个体对某营养素的摄入量和需要量都彼此不相同。如果我们知道人群中所有个体的日常摄入量和需要量,就可以直接算出摄入量低于其需要量的人数百分数,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个体摄入不足。实际上,我们不可能获得此种资料,只能用其他方法来估测摄入不足的概率。

1.用EAR评价群体营养素摄入量 在实际工作中,评价群体摄入量是否适宜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①概率法;②EAR切点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来估测摄入不足的情况,EAR都是一个适宜参考值。

(1)概率法:这是一种把群体内需要量的分布和摄入量的分布结合起来的统计学方法。它产生一个估测值,表明有多大比例的个体面临摄入不足的风险。在群体内摄入量和需要量不相关或极少相关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效果良好。本法的概念很简单,即摄入量极低时摄入不足的概率很高,而摄入量很高时摄入不足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概率法由人群需要量的分布获得每一摄入水平的摄入不足危险度;由日常摄入量的分布获得群体内不同的摄入水平及其频数。为了计算每一摄入水平的摄入不足危险度,需要知道需要量分布的平均值(EAR)或中位需要量、变异度及其分布形态。实际上,有了人群需要量的分布资料以后,对每一摄入水平都可以计算出一个摄入不足危险度;再加权平均求得人群的摄入不足的概率。没有EAR就不能用概率法来计算摄入不足的流行。

(2)EAR切点法:EAR切点法比概率法简单。如果条件合适,效果也不亚于概率法。本法要求:观察营养素的摄入量和需要量之间没有相关;需要量可以认为呈正态分布;摄入量的变异要大于需要量的变异。根据现有的知识,我们可以假定凡已制定了EAR和RNI的营养素都符合上述条件,都可以用本法进行评价。

EAR切点法不要求计算每一摄入水平的摄入不足危险度,只需简单的计数在观测人群中有多少个体的日常摄入量低于EAR。这些个体在人群中的比例就等于该人群摄入不足个体的比例。(www.xing528.com)

2.调整的摄入量分布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来评估群体中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概率,日常摄入量的分布资料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摄入量分布资料称为“日常摄入量分布”或“调整的摄入量分布”。因为人群日常摄入量的分布可以用统计学方法调整每一个体观测到的摄入量来求得。为获得此资料必须对观测到的摄入量进行调整,以排除个体摄入量的每日间差异(个体内差异)。经过调整后的日常摄入量分布应当能够更好地反映个体间的差异。这一方法系首先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1986年提出的,又经Nusser等进一步发展而成(1996)。要对摄入量的分布进行调整至少要观测一个有代表性的亚人群,其中每一个体至少有连续3天的膳食资料或者至少有2个独立的日膳食资料。

如果样本人群每人只有一天的膳食资料,也仍然有可能对观察摄入量的分布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借助根据别的资料系列估测到的摄入量的个体内差异。如果摄入量的分布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整(包括个体内差异调整和调查有关因素如访谈方法、询问顺序等的调整),则不论用上述的哪种方法均难以正确估测摄入不足的流行。

3.不宜用RNI来评估人群摄入不足的流行根据定义,RNI是一个超过人群中97%~98%的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假定人群的需要量呈正态分布)。如果用RNI作为切点来估测摄入不足结果,必然严重地高估了摄入不足的比例,所以不能用RNI来评估人群摄入营养素不足的流行。

4.不宜用平均摄入量来评估人群摄入水平平均摄入量或中位摄入量一般不能用于评估人群摄入量是否适宜。过去经常把平均摄入量和RDA比较,特别是当平均摄入量等于或大于RDA时,就得出“本人群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了推荐的标准,因而是适宜的”的结论。这种用法是不恰当的,因为摄入不足的概率决定于日常摄入量的分布形态和变异程度,而不决定于平均摄入量。但是,对于大多数营养素来说为了要保证摄入不足者的比例很低,的确平均摄入量要超过RNI;而且,日常摄入量的变异比需要量的变异越大,则平均摄入量超过RNI也要越多才能保证人群中只有少数个体有摄入不足的危险。如果人群的平均摄入量等于RNI,则人群中会有相当比例的个体其日常摄入量低于需要量,因为人群对某种营养素摄入量的变异一般总会大于其需要量的变异。如果用平均摄入量和EAR比较就需要更加小心,如果平均摄入量等于EAR,大概有很高比例的个体其日常摄入量是不充足的。实际上大约有半数的人该营养素的摄入量低于其需要量。

5.应用AI评估群体摄入量 AI值可能是根据实验研究推演来的,也可能是依据实验资料和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制定的。在有关营养素的报告中对某营养素AI值的来源及选用的评估标准都应当有具体的说明。当人群的平均摄入量等于或大于适用于该人群的营养素AI时,可以认为人群中发生摄入不足的概率很低(以制定AI所用营养指标为依据进行判断)。当平均摄入量在AI以下时不可能判断群体摄入不足的程度。营养素的AI和EAR之间没有肯定的关系,所以不宜试图从AI来推测EAR。

6.应用UL评估群体摄入量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适用于评估摄入营养素过量而危害健康的风险,当摄入量超过UL以后,发生中毒的潜在危险增加。可以根据日常摄入量的分布来确定摄入量超过UL者所占的比例;日常摄入量超过UL的这一部分人可能面临健康风险。进行UL的评估时,有的营养素需要准确获得各种来源的摄入总量,有的营养素只需考虑强化、补充和作为药物的摄入量。

在一般人群中要根据日常摄入量大于UL的资料来定量评估健康风险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推导UL时使用了不确定系数。不确定系数反映在推导过程的多个环节上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这些环节包括相关的营养素摄入量资料、健康危害的剂量反应关系资料、由动物实验资料外推的过程、健康危害作用的严重程度评估,以及人群的敏感性差异等方面。当前只能把UL作为安全摄入量的切点来使用。只有取得更多、更准确的人体研究资料之后,才有可能比较有把握地预测摄入量超过UL所带来的危害程度。

7.群体评价结语 对群体膳食调查资料进行评价需要调整营养素摄入量的分布和营养素需要量分布;选择适当的参考值来评估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多的危险,比较日常营养素摄入量与需要量来评估摄入不足。对于有EAR的营养素,摄入量低于EAR者在群体中占的百分数即为摄入不足的比例数。不宜直接比较平均摄入量和RNI来评估营养素摄入水平。对于有AI的营养素,最多就是比较群体平均摄入量或中位摄入量和AI的关系,但当平均摄入量低于AI时,没有办法判断摄入不足的流行。日常摄入量超过UL者所占的百分数就是人群中有过量摄入风险的比例。

2.4.1.4 减少摄入量评估的潜在误差

应用DRIs进行膳食评价,有若干环节可以影响其准确性,如膳食资料是否完全、食物成分资料是否准确、取样设计和方法是否适当等。

评估人群的膳食营养素摄入必需有人群日常摄入量的分布资料,因而需要每一个体定量的膳食资料。半定量的食物频数问卷资料一般不宜用于评价人群摄入量是否适宜。

身体测量资料可以帮助对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评价。根据膳食资料判断为摄入不足者,身体测量资料可以作为它的补充或认证。

2.4.1.5 加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应用的研究工作建议

DRIs在膳食评价中的应用还需要做许多深入的研究工作。下列课题未必是按重要性顺序排列的,在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都将有益于DRIs在膳食评价中的应用。

1.评估营养素需要量方面的研究 即便是已经建立了EAR和RNI的营养素也往往只是根据少数研究的结果,而且一般样本量都很小。对于当前还只有AI的营养素,需要发展新研究资料以建立EAR和RNI来替代AI。另外,更多的需要量分布资料有助于确定评价群体摄入量是否充足的评估方法。应开展UL的研究,为所有的营养素建立UL,并积累资料发展过量摄入危害的判定方法。

2.改进膳食摄入量资料质量的研究 如何评估和减少膳食资料的偏差是一个研究还不多的领域。目前在资料处理中对偏差的处置是很初步的,远未达到满意的程度。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应优先探讨和创新的领域。

研究人们的饮食行为,了解为什么人们会少报自己的食物摄入量将有助于发展可以避开这种状况的资料收集方法,同时可以帮助建立统计学方法来纠正由此而产生的偏差。

需要更好的方法来定量营养素补充剂的摄入。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营养素补充剂,仅根据食物来源的营养素进行评估,至少在某些人群中会错误估测摄入不足的比例,同时也会不正确地估测摄入量过高的比例。

需要更新食物成分数据库以包含更多的食物形态和单位,如加工的和半加工的食品。应发展化学分析方法以测定某些营养素的不同结构形式(如α-生育酚、γ生育酚等)。

3.改进应用DRIs评估群体摄入量的统计学方法研究 应当研究评估流行情况的标准误计算方法,没有标准误就不能决定某个流行百分数X与O有无显著差别,或者两个百分数之间有无显著差别。

应该研究怎样评估人群中不同亚群营养素摄入量的方法。应当进一步研究怎样估测不同亚人群间,控制了其他影响摄入量的因素之后,摄入不足的概率的差别。

应该研究怎样评价各种方法评估摄入不足概率的意义。应优先深入研究违反EAR切点法的有关假定的条件下对其应用的影响。期望能提出评价每一营养素的最佳途径,并能提供当条件不理想时使用EAR切点法进行估测的预期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