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盲同行审阅:科研入门笔记中揭秘

双盲同行审阅:科研入门笔记中揭秘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盲同辈审阅已经成为优质期刊的基本标配,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是只有经过了双盲同辈审阅的学术论文才是严谨的、优质的、可靠的。“双盲”保证了审稿人不知道是谁的稿子,投稿人也不知道是被谁审阅的。直接拒稿对于投稿人来说最大的坏处是没办法看到来自同行的详尽反馈。

双盲同行审阅:科研入门笔记中揭秘

双盲同辈审阅(有时简称为“同辈审阅”),简单来说,就是你的文章是否被期刊接受并不是由期刊的编辑一个人做主,而是由编辑找到的几个跟你做相似领域的学者,也就是你的“同辈”(peer),来分别独立地审阅,编辑在收到他们的反馈之后,会综合这些审稿人的意见来做出一个是否接收你的投稿的最终决定。双盲同辈审阅已经成为优质期刊的基本标配,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是只有经过了双盲同辈审阅的学术论文才是严谨的、优质的、可靠的。

双盲同辈审阅是个聪明的设置,它同时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

(1)期刊编辑不可能对所有某个领域相关的问题都是专家,因此他需要智囊团给他意见告诉他某一篇文章到底是满纸胡说还是惊世杰作,所以你可以把审阅者想象成编辑伸出触角去找到的咨询师

(2)有了同辈审阅,一个研究者就能收到2~3个同领域学者的认真、细化、结构性的反馈——好的审稿人会详尽而真诚地对你的稿件给出自己的思考和意见,即便你的稿件被拒,这些意见也能大大帮助你了解到自己的研究中是否存在重大漏洞,以及同行专家都是怎么想的,具体应该如何改进等。

(3)“双盲”保证了审稿人不知道是谁的稿子,投稿人也不知道是被谁审阅的。这个过程就跟淘宝买家匿名留了差评一样,防止卖家看到反馈后报复心上身。另外,因为审稿人不知道具体的作者是谁,也保证了更加公正、客观、中立的意见,不至于被某个作者的头衔、领域内的地位左右观点。(这个过程中只有编辑有“上帝视角”,对一切了如指掌。)

同辈审阅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不同学科、不同的期刊都会有少有差异,但大体来看一般的过程可以分这么几步:

(www.xing528.com)

图3-8 同辈双盲审阅的一般流程

(引自https://www.editage.com/insights/peer-review-process-andeditorial-decision-making-at-journals)

第一步,作者向期刊投稿。这个步骤里作者要按照期刊在网上罗列的对字体字号、文本格式、引用格式、字数限制、图片表格等要求进行一一对应地调整,按照期刊投稿网站的要求填写关于文章和作者的各方面信息(如摘要、关键字、作者所在机构、是否有基金资助等)。

第二步,期刊收到你的稿件后会首先送到编辑的手里,决定是要“直接拒稿”(desk reject),还是找专家来进行同辈审阅。所谓“直接拒稿”,就是编辑还没有让稿件离开桌子(送到审阅者手中),就决定可以拒掉了。好的期刊的直接拒稿比例通常高达50%~80%,而且直接拒稿率近年还在不断攀升。直接拒稿对于投稿人来说最大的坏处是没办法看到来自同行的详尽反馈。当一个编辑决定直接拒稿,通常在通知作者的邮件中都只会简单告知作者对不起你的文章不适合,而较少给出具体缺点和如何改进的反馈,这就让作者有时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从编辑的角度讲,之所以要进行直接拒稿是因为审稿人是需要珍惜和保护的资源,如果一个期刊一年收到1000份来稿,那么如果每份文稿都找人审阅的话就大概需要找到3000个审稿人,这无疑是既困难又浪费资源的事情。因此编辑会对所有来稿进行第一轮基本的审阅,拒掉跟期刊主题不贴合、文章格式不合规、研究主题不在期刊兴趣内以及整体研究设计或写作水平不符合期刊预期的文章。

第三步:你的稿件一旦通过了编辑的初审,就会被编辑转发给他所选择的2~4个同领域学者,由他们分别进行审阅并各自提出对该论文的意见,时间一般在2~4个月。每个期刊对审阅稿件的标准和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有非常结构化的表格让审稿人来参照,有的只是告诉审稿人一个截止日期。编辑给审稿人的时间依学科和期刊而差距很大,有时候审稿人超过了截止日期还是没能上交意见,编辑就不得不延长一段时间给审稿人。由于这一步编辑必须要依靠审稿人来完成,所以其所需的时间往往不在编辑的控制之内。编辑也希望每个审稿人都能快快地把意见交上,无奈这是一份服务而不是一份义务,因此编辑能做的也只是催促审稿人、尽量找靠谱的审稿人、出现问题赶紧换审稿人。

第四步:审稿人完成了审稿意见并返回给编辑,编辑会阅读大家的意见,综合这些结果来做出一个该期刊是否接受这篇文章的决定。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不同审稿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意见经常有出入,有的看了拍案叫绝,有的不屑一顾,当然还有一些审稿意见三言两语而不具有太多的可参考性,所以对于编辑来说如何综合这些意见而做出最终的决定不见得是一个完全讲得清的过程。有的期刊有自己非常量化的标准,比如至少需要三个审稿人中的两个人认为可以R&R(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后重新提交)才会给出R&R,或者规定只要有任何一个审稿人提出应该拒稿,就会给出拒稿。而另一些期刊中,如果审稿人之间出现了矛盾的意见,编辑可能会更多地介入,依靠自己的判断和经验来做最终决定。这些都会因为期刊不同、做事方式不同而各有不同。

第五步,编辑会给投稿人发邮件通知对稿件的审阅结果。一般编辑给作者的邮件里面会有这么几种可能:①接受(accept);②校正后接受(accept with minor revision);③修改并重新提交(revise and resubmit);④拒稿(reject)。除此之外有些期刊还会给“重写并重新提交”(rewrite and resubmit),其实可以看作是拒稿的一个变种。(对于如何应对审稿结果,我们会在后文专门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