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引用—给学术新人的科研入门笔记

如何正确引用—给学术新人的科研入门笔记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文我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回答一下学术新人们关于文献引用方面的那些常见问题。有些学术新人以为间接引用就不需要提供文内引用,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通常情况下,一篇论文中使用间接引用的次数应该远远大于直接引用;一

如何正确引用—给学术新人的科研入门笔记

很多刚做研究的同学常会对论文中关于文献如何引用、为什么要引用、怎么引用一头雾水。我的网上专栏经常收到读者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其实这部分是比较操作化层面的问题,所以成熟的学者们仔细讲解的不多。下文我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回答一下学术新人们关于文献引用方面的那些常见问题。

·写学术论文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引用和提供参考文献列表?

我们常见的教科书中关于为什么要引用的学术化解释很多,我这里只谈我自己切身体会到的几个重要的原因:

(1)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基于前人大量的研究之上的。无论哪个学科,没有人能脱离了自己学科的其他研究而独立招牌。我们要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是因为我们要承认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贡献;我们在文章中引用,也是因为要体现出自己的研究与领域内正在进行的“大话题”(big conversation)是有紧密关联的。完全脱离了领域内现有研究的论文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意义极其有限,也很难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关于我们的研究为什么需要“紧密联系大话题”,请见本书第一部分中关于文献阅读的讨论。)

(2)在论文中引用会增加你的研究整体的可信度、严谨度、关联度。写完一句话后面的括号中如果标明了文内引用(intext citation),说明这段话不只是作者自己的个人判断,而是基于其他几个研究共同得出的结果。一篇文章中大量出现文内引用,是一篇论文从基本盘上看旁征博引的一个指标。当然,所有的引用都应该是准确的、相关的,而不是为了让文章看起来可信而生硬堆砌的引用。

(3)由于你的研究应该是建立于现有研究成果之上的,你引用了哪些研究本身也体现了你研究的水平,甚至可能会影响由谁来审阅你的文章。比如,《文思泉涌:如何克服学术写作拖延症》(How to Write a Lot)的作者保罗·席尔瓦(Paul Silva)就说,有一些期刊的编辑会通过翻你的文献引用列表去为你的文章寻找审稿人。这是另一个为什么引用和参考文献不容忽视的原因。

(4)你文章里的引用和文献参考能提供给读者相关文献的出处,让他们得以方便地找到相关的研究,这是作者的一项义务。举个例子,研究自发式志愿行动对志愿者心理影响的文献并不多,一篇文章如果引用了这方面以前的重要研究并且在文献参考部分正确地提供了这些研究的题目、期刊名称、期刊年份等,读者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与这些相关的其他研究。因为任何好的研究都是要基于一系列现有研究而不只是单个现有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因此一篇论文的作者有义务告诉读者,我引用了谁,你上哪里去找到他们的原文。事实上,对于我个人而言,平时找到重要文献、进行文献综述、构思论文主题和研究过程的重要的信息来源,都是某些极为相关文献中的参考文献列表。

(5)正确地引用和完整地提供参考文献列表也是为了避免论文被认为“剽窃”或“抄袭”了某篇其他论文。如果一个观点不是我们的,我们要在文中告诉读者这个学术观点或者学术发现是谁的;如果你不加入文内引用,不列在参考文献里,读者就会假定这个观点是你的,这是对读者的一种误导,也是对于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的一种不尊重。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一个观点和结论是你通过几年的研究证明出来的,而有一位学者在他的研究中虽然用到了这个结论但并没有指明这是引用的你的结论,你会不会觉得委屈和不痛快呢?学术论文中对于某个理论、思路、观点、概念最先是由谁提出来的、哪些文献应该被引用是非常有规矩的。

总结来说,正规、完整、准确的引用体现了一个学者的基本素质和论文的基本水平,是每位学术新人必须要养成的习惯。

·一篇学术论文中有多少引用是合适的?我文章里有太多的引用要不要紧?

论文中应该有多少引用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我问大家两个问题你就会有一些答案了:其一,如果一篇论文全篇一个引用都没有,会怎样?其二,如果一篇论文从头到尾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引用其他文章的,会怎样?

第一种情况体现的问题我们在上一个回答中涉及了,即不能体现出这篇文章结合了现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不能体现出该文章的可信度和严谨程度,这是不行的。对于社会科学来说,我几乎不相信有任何天才学者可以写出一篇完全不需要引用任何其他文章的文章,不引用的潜台词是,我的文章中每一句话所表述的观点都是我原创的,这显然是过分自大或者过分无知的表现。因此,第一种情况是行不通的。

第二种极端情况中会出现的问题是,读者会问,作为作者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原创性在哪里?你的这篇文章有什么贡献和意义?一篇学术论文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就是因为其创新性和独特的贡献(具体见本书3.2“学术论文的黄金标准及分步式写作法”),如果一篇文章东拼西凑,所有的语句和观点都只不过是把其他论文的观点拿过来重新排列组合,那么这篇论文的创新性可见一斑。

所以一篇好文章的基本特征是,其核心观点和思路是基于现有文献基础上创新而来的,在沿着创新性的思路向前阐述的过程中,不断告诉读者我这些思想和创新跟现有其他文献和研究的联系,提供辅助性、支持性的参考和引用。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直接引用”?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间接引用”?

以下的解释是基于英文学术论文的主流标准。

学术论文中的“直接引用”,是指把另一篇文章的某个段落、某句话或某个名词直接拿过来放在作者自己的写作中,并且在上面加上双引号(“”),在其后通过文内引用加上出处,暗示读者这是把别人的话原封不动地拿过来。如果你想使用直接引用,你不应该更改原文的任何语义、句式、用词,你应该把相关语句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放在双引号里,你还应该注意一定要清楚地使用文内引用并在文章末尾提供文献参考列表,从而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这是在用别人的文字,否则你的文章就有被人指责抄袭的风险。

“间接引用”则是不直接使用原文的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总结、概括、转述等方式重新说出另外一篇文章中的观点、主题、概念、意思,用以支持自己文章的主要论述和观点。有些学术新人以为间接引用就不需要提供文内引用,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只有在文本中提供了引用,读者才会知道你的某句话、某个观点是有佐证的、有支持的、有证据的,是借用了别人的。

通常情况下,一篇论文中使用间接引用的次数应该远远大于直接引用;一篇论文中使用间接引用几乎是必然的事情,但直接引用不是。这跟两者不同的作用有很大关系:间接引用能让作者在论述自己主要论点的时候顺便提出具有辅助性、支持性、相关性的其他作者的文章,但又不影响作者对于文章思路的引领。直接引用则用于作者想要重点强调另一篇文章中一个作者的原话、逻辑、名词等情况,因为这些原文对于读者理解这一篇文章非常的重要。这一般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或因为所引用的文字是出自该领域非常重要、很经典的文章,或因为作者想要批判或不同意所引用文字中的观点、思路、论述。无论哪种情况,使用直接引用的目的是突出这些引用文字的原文,那么作者一定是因为觉得只使用间接引用不能达到现有目的才这样做的。

总结一下,直接引用在一篇论文中的使用应该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的引用都是间接引用,也就是不会把某篇文章的原文大段地拿过来,因为这不能体现写作者自己的思考、理解、整理,对新的观点的贡献非常有限。这一点学术新手应尤其注意,避免在学术写作中大段大段且没有明确目的地使用直接引用,这样的文章不是论文,而成了其他学术文章的集锦。

·学术引用的格式手册(manual of style)或格式指南(style guide)是指什么?学术写作中都有哪些常见的格式?应该怎样选择和使用?(www.xing528.com)

在一篇论文中以怎样的具体格式进行引用是有说道的,不同的学科领域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几套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论文格式,最常见的包括APA、MLA、Chicago、Harvard、ASA、CSE等,每一套格式都有一些异同,都出版了相关格式的具体指导手册,网上也能找到大量信息和参考标准。请注意,这些格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学校、不同期刊有自己的偏好而已。对于学术期刊来说,期刊的网页上会明确标明需要投递来的论文编辑成什么格式、按照哪一个格式指南来编辑。对于学生来说,不同教授也会在留作业的时候明确要求,某个课堂的作业请统一使用某一种具体的论文引用格式。

这些统一的论文格式保证了论文引用的统一化、标准化、规范性、易读性。论文格式中关于引用格式的规定包括相关的两个部分:①在文中段落里以什么样的格式进行引用(文内引用);②在论文末尾以什么样的格式进行文献列表。文内引用可以理解为一个简短的对某个引用的文中提示,而文末的文献列表是这个文中引用的具体、完整的文章信息。一旦文中出现了文内引用,文末的文献列表一定要把这个引用的详细信息列出来,反之亦然。比如,以APA格式为例,假如我的文章中引用了“The Structure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Disaster Response Networks:Insights from the Field”这篇文章去支持某个观点,那么在文中论述这个观点之后,我应该在该句话后面标明文内引用,即“(Nowell et al.,2018)”,并且在文末的文献引用列表中提供这篇文章的题目、期刊名称、期刊号、页码等详细信息:

Nowell,B.,Steelman,T.,Velez,A.L.K.,&Yang,Z.(2018),“The Structure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Disaster Response Networks:

Insights from the Field”,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48(7),699-715.请注意,格式要求是非常具体和需要准确的,比如APA有明确规定在文内引用中,作者的姓和发表年份之间要有逗号;而完整的参考文献条目中哪些部分应该斜体、哪些部分应该大写、作者的姓名是否可以省略、出版年份应该放在前面还是后面……这些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不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便改动。

除了对引用格式有规定,每个不同版本的格式手册还提供了文章段落格式、行间距、缩进格式、页边距、标题格式等林林总总的格式要求,在每个格式出版的手册或官方网站上都能找到对于每一点的详细说明,都是我们在调整格式时需要遵循的方面。网上也能下载到一些已经调整好的某个格式的模板,供作者们使用和参考。

·调整论文的引用格式常常占用大量的时间,有没有什么高效省时的方法?

首先,应该熟悉相关领域内最常使用的那几种引用格式,比如对于社会科学来说,APA、Chicago、MLA都非常常见。还要明白使用论文格式的大体目的和原则。

其次,在写文章的具体过程中你应该逐渐形成自己的引用习惯,意识到文章最后需要建立参考文献目录,所以在读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就应该有一套自己的系统来记录和管理即将被引用的文献。这一个环节对于不同学者来说可能有非常不同的步骤和方法。我自己的方法是,在写论文的时候会把某篇文章的作者姓名和年份直接写到文内引用的括号里,并且把该文章的完整信息放到手稿的最后面,但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并不去调整具体的格式、引用文献的顺序,只是把信息记录下来。等到文章内容都已经写完不会做太大修改,并且在已经决定好要投向哪个期刊之后,再根据期刊所要求的论文格式,从头到尾对文内引用和文末文献列表进行清理和格式调整。这样的方法对我而言既能保证不丢失所需要引用的文章的信息,又不至于因为总要调整引用格式而打断了写作的思路。

最后,网上可以使用的管理引用、生成引用格式的软件和工具非常多,英文论文写作中常见的包括Google Scholar,Refworks,Endnote,Mendeley,Zotero,等等,都能帮我们高效便捷地转换引用的格式。许多文献管理软件大同小异,只要认真地选择并使用一个适合自己的就好。

·从哪里能找到高质量、适合我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有时候在搜索某个题目时找不到太多可用的参考文献怎么办?

搜索和找到参考文献是一门必备基本功,我们对于自己学校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如何使用现有数据库和文献库应该非常了解。一般大学的图书馆都有专门的课程或培训,也有的提供手册或网上指南,记得如果有问题要去问图书管理员,他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你找到你需要的资料。

在美国多用Google Scholar,登录某个大学的图书馆账户之后,就可以链接到Google Scholar的学校数据库下,在搜索某个关键词之后就会出现最接近主题的文章,而且可以按引用数高低、发表年份等项目排序,同时可以下载该文章,非常方便。使用Google Scholar还能非常方便地查找到相关文章,在每一篇论文下面都有“引用自”(cited by)和“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选项,如果有一篇文章对你研究的主题非常重要,你可以翻阅有哪些文章引用了这篇文章,然后以被引用次数排序,往往能找到此类话题下非常重要的其他文章。“相关文章”选项也是一样。

不管你使用的是哪个数据库,你要重点去读一下那些引用次数很高、跟你题目有很大关联性权威学者所写、最新几年出版以及新近文章中所引用的那些文章。这些都是能帮你顺藤摸瓜找到重要文献的方法。我的经验是,只要你对某一个题目抱有明显的好奇心,任何技术上的困难都没办法阻止你去找到相关的文献。

·我在搜索文献的时候发现很难找到跟我研究题目相关的文献,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很少,二是你搜索时所用的关键字没有准确地表述出相关的文献。

首先,你应该学会改变关键词进行搜索。由于我们对某个领域缺乏了解,可能我们研究的这个东西被叫作其他名字而我们并不知道,这对于社会科学领域是很常见的情况,因为学者们经常制造出各种名词去描述相关或类似的概念。比如我要研究“合作关系”(partnership),而很多研究合作关系的文章会称之为“alliance”“coalition”“collaborative”或“network”,所以如果我只是在关键词中搜索“partnership”,就很难找到这个大题目下相关的所有文献;而对这几个词分别进行搜索的时候就会出现更多的新文章。再比如假如我想研究“绩效管理”,那么我就不能只搜索“performance management”,我还要搜索“pay for performance”“merit pay”等词,因为不同的文献会使用不同的名词去讨论这一类似的概念。当然,随着你阅读的文献越来越多,你也会对应该使用哪些关键词进行搜索有越来越准确的了解。另外,你还可以使用一个Excel表格对自己搜索过的关键词进行记录,这样能确保自己知道在进行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有没有遗漏掉搜索某些重要的关键词。

其次,你应该扩大相关话题的搜索,从多个接近的领域找到一个能帮助解答你的研究问题的相关文献。举个例子,假如我的研究问题是“中国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老师教学效果的影响”,这个题目在网上搜索之后,我们会发现英文文献直接讨论这个话题的较少,但可以找到关于“中小学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在教育中的使用效果”“美国及欧洲国家大学对绩效管理的使用”等文献。那么在缺少某个话题的完全对准的文献的情况下,在你的论文中对这几个领域进行综述,同样可以帮助你并为你的文章做出支持。

再次,有些时候找不到文献可能是因为你的研究问题太窄、太小了,这可能需要你对研究问题进行调整,因为太窄的研究问题缺乏可推广性(generalizability),在学术上的贡献往往有限。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研究题目是“论XXX大学体育课学生人数的合理设定”,那么找到完全研究同一个大学体育课的论文就非常困难,但是你可能会找到研究其他高校、其他课程在不同情况下学生人数设定的文章,这也是对你论文题目是否过于具体的一种提示。也许你可以将论文题目改成“论高等院校体育课学生人数的合理设定”,甚至“论高等院校不同学科课程学生人数的合理设定”,这些题目的可推广性都会比最开始的题目高。

最后,如果以上几个步骤你都试过了还是找不到相关文献,那么也有可能这个领域的文献就是不多。这种情况下先不要急着撸起袖子从头干起,而是要先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题目没有人做过,以及是否有相关文献也提出过这个话题下的文献很稀缺的问题。你还应该问一下自己的导师怎么处理找不到太多文献的这个问题,老师的经验往往能帮助你少走弯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