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A企业名义贷款引发的交易欺诈问题揭示

A企业名义贷款引发的交易欺诈问题揭示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信贷领域交易欺诈的第三种类型就是账户接管问题,即A企业贷款,B企业实际使用贷款资金的问题。针对关联企业所产生的交易欺诈的信贷风险,应当采取加强立法保护及完善贷款合同的方式予以控制。上述情形下,企业贷款被拒之门外,这时候有的企业会通过寻找适格企业申请贷款,贷款交易完成以后,由不适格的企业进行账户接管,帮着还本付息,并实际使用贷款资金。

A企业名义贷款引发的交易欺诈问题揭示

企业信贷领域交易欺诈的第三种类型就是账户接管问题,即A企业贷款,B企业实际使用贷款资金的问题。申言之,贷款的实际使用人和贷款申请企业不一致的情况。应该说,这种情况属于贷款资金挪用的一个广义延伸,信贷资金没有被投放到名义贷款企业的生产运营的过程之中。信贷实践中,A企业名义贷款,B企业实际使用的主要情形及其风险控制分析如下:

(一)关联企业之间的贷款资金挪用

关联企业,又称关系企业,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虽然其诞生的时间并不长,但目前已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贷实践中,关联企业之间经常存在贷款交易后,贷款资金被挪用至其他关联企业实际使用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为关联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埋下了风险隐患。针对关联企业所产生的交易欺诈的信贷风险,应当采取加强立法保护及完善贷款合同的方式予以控制。

(二)“裸贷”诱惑下的民间借贷

“裸贷”诱惑下,A企业无实际融资需求,但看重银行贷款利率较低的诱惑,从银行贷款以后,以民间借贷形式,通过高利率拆借给B企业实际使用。此处的“裸贷”,特指贷款定价意义上的贷款综合收益问题。由于银行的综合定价水平,相对于民间借贷“便宜”很多,如果商业银行不考虑贷款的综合收益贡献度,单单只有贷款发放,对于银行来讲,这就是纯粹意义上的“裸贷”,即企业只在银行贷款,不在银行结算和叙做其他业务。有些企业开始钻银行贷款定价方面的“空子”,自己从银行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把贷款贷下来,再对其他融资难的企业以高息方式贷出去,从中赚取差价,实现信贷套利交易。对此,商业银行需要坚决杜绝“裸贷”,在综合考虑企业贷款的违约风险溢价基准利率风险溢价以及利率期限结构风险溢价的基础上,确定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抑制贷款“转手”套利的问题。

(三)过度融资需求下的借名贷款问题(www.xing528.com)

企业过度融资是指企业融资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从企业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划分,过度融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包括超过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超过收益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和超过现金流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另一类是企业超过实际资金需求的过度融资。无论是哪一种过度融资都会导致企业承受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例如,B企业存在过度融资的信贷需求,通过正常的信贷申请,该企业直接申请贷款,银行是不会予以批准的。在此种情形下,B企业开始通过“借道”形式,借符合贷款核批条件的A企业的名义,实现贷款交易,接管A企业的贷款,实际使用贷款资金,帮着还本付息,进而满足B企业的过度融资需求。过度融资需求下的借名贷款问题,相当于为银行贷款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雷,危及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四)融资难“倒逼”背景下“不适格”企业的借名贷款问题

小微企业构成世界各国工商企业总数的99%~99.7%,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乃至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型国家,都概莫能外;小微企业创造了、容纳了全国就业人口的2/3,创造了50%~60%的GDP和40%~50%的出口值,这是它做出的重大贡献和所处的举足轻重的经济与社会地位,这是小微企业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强位”之所在。然而,它又面临融资贷款难、技术获取难、引人留人难、进入市场难、企业设立难、信息获取难等亟需破解的六大难题,其中尤以融资贷款难最为突出、最为普遍,这是它的“弱势”之所在。在融资难的困窘局面下,大部分小微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面前都是贷款的“不适格”企业,即不符合贷款的准入资格要求。企业贷款不适格的情形主要包括:第一,企业经营年限太短,不符合贷款的从业年限要求。第二,企业所属行业属于禁止类行业,例如:夕阳产业、产能过剩类行业等。第三,企业不符合环保、安监等硬性要求,存在舆论风险压力等。第四,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上下游关系不太稳定,经营状况存在恶化趋势。第五,企业诚信度存在问题,企业征信和实际控制人个人征信存在显著的污点。第六,企业存在黄、赌、毒,以及高利贷、黑恶势力等问题。第七,企业经营战略存在显著风险,涉及盲目多元化经营和盲目扩张的风险隐患。第八,企业资金链异常紧张,主要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事项。第九,企业主导产品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产品终端市场不景气。第十,家族式企业存在股权之争,企业即将分崩离析。上述情形下,企业贷款被拒之门外,这时候有的企业会通过寻找适格企业申请贷款,贷款交易完成以后,由不适格的企业进行账户接管,帮着还本付息,并实际使用贷款资金。对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放款环节、交易环节和还款环节进行交易欺诈的反欺诈管理。例如,银行通过要求贷款企业对信贷资金划转的约束以及强化资金交易的动态监控,来控制贷款资金的流向,防止“不适格”企业的贷款账户接管的问题。

【信贷反思录】企业过度融资引发的信贷风险有哪些?如何控制此类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