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微企业信贷的层次定位:准确把握风控特性

小微企业信贷的层次定位:准确把握风控特性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具有其特殊性,商业银行需要打开小微企业信贷经营这扇窗户,合理定位此类信贷业务。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普惠金融”性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尤其是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高度重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具有典型的亲周期性特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亲周期性,反映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抗风险能力较差。

小微企业信贷的层次定位:准确把握风控特性

(一)信贷的三个层次

如图所示,“信贷”是具有层次结构的“金字塔融资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与政府层次的信贷,属于顶级层次,例如:国家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和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支持经济发展从世界银行金融机构获取的贷款。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层次的信贷,属于中间层次,主要体现为企业借贷。其中,小微企业属于第二个层级的信贷业务,具有两方面特征:第一个特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彰显企业家精神,既包括小微企业的社会担当精神,也内含银行对企业家精神的尊重与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是银行信贷文化追求的价值特征之一。第二个特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有利于形成所有权与使用权时空分离的信贷契约,形成帕累托改进,促进信贷资源的优化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支持,小微企业实际占用和使用信贷资金,有利于促进“物尽其用,资金流动”,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信贷契约良好文化氛围。第三个层次,是个人层次信贷,属于底部层次,例如:个人投资类贷款和个人消费类贷款。个人信贷有利于刺激消费增长,拉动经济的发展。

借贷层次结构图

(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层次定位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属于信贷层次结构的中间层次,属于典型的“信贷蓝海”市场——在国家普惠金融的政策推动下,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大有所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具有其特殊性,商业银行需要打开小微企业信贷经营这扇窗户,合理定位此类信贷业务。

1.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金融缺口性”

“资本缺口”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Macmillan)向英国国会提供的关于小微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Macmillan's Report,1931)。麦克米伦研究认为,小微企业的长期资本供给存在短缺,这种短缺尤其明显地发生在那些单靠初始出资人的资金已经入不敷出,但又尚未达到足以在公开市场上融资的规模的小微企业身上,因此它们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当时人们把Macmillan's Gap(麦克米伦缺口),称为“金融缺口”(Finance Gap)。麦克米伦报告(1931)即“资本缺口”理论发表后的40多年,Bolton报告(1971)、Wilson报告(1979)等的研究结果仍然表明,小微企业筹集一定数额以下的资本时依旧面临资本缺口的障碍。与“资本缺口”相比,小微企业更容易遭受来自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债务缺口”的困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小微企业“金融缺口”处于纠缠不清、相爱相杀的“胶着”状态,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为解决小微企业“金融缺口”而生,具有历史的必然规律。

2.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信息不对称性”

小微企业信贷约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性。一般来说,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总体处于信息不透明状态。小微企业缺乏像大型企业那样规范的财务报表“硬信息”,在向银行业传递基于人际关系沟通的“软信息”时,又受到区域和时间累积的严重局限。因此,在银行无法对小微企业信贷事前进行科学考察、论证、事中严格监管和事后严厉惩罚的情况下,对小微企业来说,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虚假信息比提供高成本低收益的真实信息有更大的负面激励作用,既然银行无法鉴别企业申贷信息的真假,那么作为理性的信贷者,在信贷之前,进行“逆向选择”也是符合经济学对人的基本假设、经济人相机决策行为的准则的。由于小微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银行业无法有效对小微企业信贷之后的履约行为进行动态跟踪监管,同时又无法对违约后的小微企业实行严厉的惩戒,那么对申请到贷款的小微企业来说,变更信贷资金的用途,或者隐瞒信贷资金创造利润,甚至利用假破产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也就成了屡见不鲜的事件,这就是信贷利益博弈过程中难以制约的小微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信息不对称性”,最终导致商业银行为了控制风险的“惜贷”行为产生——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就成为必然性。(www.xing528.com)

3.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普惠金融性”

联合国(2005)将普惠金融定义为能够合理、有效地为所有群体提供可持续获取的、价格适当的金融资源,以提升他们消费效用水平的包容性金融体系。我国引进普惠金融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性金融战略;2015年,“普惠金融”被加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旨在解决现实中农村低收入者、小微企业等弱势领域的金融问题。国家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政策导向。银监会在支持小微企业的监管政策方面,过去叫“三个不低于”,现在发展为“两增两控”。“两增”就是户数增,余额增;“两控”,就是控质量和控成本。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普惠金融”性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尤其是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高度重视。

4.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蓝海金融性”

“蓝海战略”是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基对1880年—2000年150次战略行动的研究后,所提出的指引企业回避同质化、低利润的“红海”,进入差异化、低成本的“蓝海”。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目前属于大有可为的“金融蓝海市场”。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小微企业进入了更为有利的“新生态”,未来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小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也可以有“大作为”。商业银行通过运用风险可控的信贷技术,可以大力拓展这片金融蓝海。

5.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亲周期性”

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被称为“亲周期性”。为了获得利润和控制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一般会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扩大信贷投放,而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控制或降低信贷规模,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具有亲周期性的特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具有典型的亲周期性特征。在经济下行期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会迅速暴露,容易产生较大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会较快提升。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亲周期性,反映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抗风险能力较差。

【信贷反思录】结合信贷结构的层次理论,为什么说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属于典型的“蓝海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