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微企业信贷经营风险分析

小微企业信贷经营风险分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经营呈现出如下的风险特征:第一,区域性、行业性风险呈持续、蔓延发展态势。经济下行期的道德风险是银行当前阶段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需要重点关注的。贸易融资流资化现象,特别不利于小微企业信贷新模式的推行,风险隐患巨大。

小微企业信贷经营风险分析

(一)从银监会公布的“大数据”看待经济新常态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现实状况,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整体上讲,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明显放缓,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信用风险继续上升,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但亟需信贷经营模式的变革、创新、转型与升级。

201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情况表 单位:亿元、%

根据201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情况表反映,面对经济新常态,2018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呈现逐月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18年2月,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92.4万亿元,占比77.5%,同比增长7%。

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表 单位:亿元

根据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表显示,商业银行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

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情况表 单位:亿元、%

根据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情况表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平稳态势,均维持在1.74%,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较大,但总体可控。2017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057亿元,较年初增加193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较年初持平;贷款拨备率3.16%,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二)理性认识“经济下行期”我国小微企业信贷经营的风险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换挡期,开始步入以转变发展方式、调结构和提质增效为重点的“新常态”,经济金融领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经营呈现出如下的风险特征:(www.xing528.com)

第一,区域性、行业性风险呈持续、蔓延发展态势。2014年以来,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持续下滑。不良贷款的爆发呈现区域性增长态势,以经济活跃度较高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甚。除了沿海地区外,山西、四川等内陆省份小微企业的区域性风险也较为显著。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下行,在顺周期盛行的“互联互保”信贷模式逐渐失效,小微企业贷款逐渐呈现区域性、行业性风险暴露。针对此种情况,银监会发文要求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扩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二,链式风险特征突出,信贷风险向上下游产业链传导。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专业化分工程度增强,“生产各种配套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企业和个人之间,通常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产业链条企业之间的密切程度增加。我国商业银行针对产业链小微企业经营情况,专门研发了产业链信贷模式。这种供应链、产业链信贷模式的创新,在顺周期的经济上升期很好地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产业集群风险的产生会导致产业集群的衰退”,产业链上部分抗风险较差的小企业破产,银行信贷资产出现后,这种风险就开始向上下游客户传导,银行信贷业务的链式风险特征日益突出。

第三,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策略开始两极分化。民营企业的过度扩张、多元化投资、短贷长用、互保互联、民间借贷、银行压贷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部分小微企业现金流断裂,为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提供了不利条件,部分银行的“惜贷”现象日益显现。在经济上行期,受银行指标考核压力的影响,商业银行“授信扩张严重,盲目授信”,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但当经济到了下行期,小微企业经营开始恶化,行业景气度出现低迷。2015年1月6日,广发银行通过《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推出我国第一个“小微企业健康指数”,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目前有三分之一中国小微企业处于“亚健康状态”,经营不容乐观。针对新常态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经营策略开始分化。例如,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小微企业经营策略开始有些转向保守,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则在国内率先推出交易型银行战略,陆续推出诸如“闪电贷”等新的信贷产品,发力中小微企业市场,经营策略比较积极。建设银行2016年推出的战略性大数据创新产品“小微快贷”业务体现了该行充分利用大数据风控技术开拓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战略部署与积极策略。

第四,经济下行期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更为显著,既包括小微企业客户的道德风险,也包括银行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风险。有媒体报道,2014年5月某股份银行大连分行有信贷人员与资金中介人员、客户勾结,构造了一个“假商圈”的贷款,涉资2.85亿元,牵涉100多户小微客户,且大多为保证类贷款,涉及25个联保体。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容易出现惜贷现象,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下银行迫不得已而采取信贷配给策略。经济下行期的道德风险是银行当前阶段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需要重点关注的。同时,商业银行需要关注信贷经理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引入必要的清退与惩戒机制。

第五,信贷产品使用不当、贷后管理缺失等导致贸易融资信贷新模式小微企业客户信贷风险增加。贸易融资流资化现象,特别不利于小微企业信贷新模式的推行,风险隐患巨大。例如,2014年发生的青岛港有色金属贸易融资骗贷案,涉资148亿元,17家银行卷入。贷款企业在贸易融资信贷模式下通过重复抵押、过度融资,虚构贸易背景骗取银行贷款。银行疏于管理与调查,最终导致不良贷款的发生。新常态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不能重形式轻实质,贷后管理必须跟进。

第六,新常态下,小微企业风险成倍放大,非财务风险因素增强,商业银行既要关注财务指标,更要注重非财务信息的风险预警。例如,一些客户涉嫌非法活动,被起诉或被公安机关查封,导致银行授信资产无法及时、安全收回。部分客户除了在银行叙做授信外,在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也有高额、高成本贷款,导致经营成本持续增加,最终资金链断裂。一些小微企业对其下游客户依赖尤为严重,当其下游客户的回款出现问题,银行授信资产也面临风险。例如,2013年曾出现包钢、宣钢等企业对河北中行小微企业客户的回款不及时而导致中行授信逾期的事件。小微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对行业性的风险抗击能力较差,在目前经济下行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经营暴露出不稳定性,经营情况下滑,盈利能力需重点关注。在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客户财务指标恶化速度较快,客户非财务信息的风险预警能力同样需引起注意。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既要密切关注企业日常的财务报表,更需要特别关注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的排污许可证办理情况、涉诉情况以及反腐败事件对企业的影响等非财务风险点,对这些非财务软信息进行及时预警分析。

第七,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道德风险和巨额个人债务危机,防止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跑路潮”的出现。例如,2018年3月28日上市公司华昌达披露的实际控制人颜华通过伪造华昌达公司公章等方式骗取银行贷款行为,涉案金额超过6亿元,并“跑路”香港。该实际控制人个人涉及的巨额债务合计约30亿元。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实际控制人的道德风险排查,关注其个人的负债行为,防止出现授信企业的“跑路”问题发生。

第八,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容易出现为了追求“数字化”业绩而美化数字的“违规经营”问题。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18年1月银监会通报,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企业出资承担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不良贷款。对此,银监会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重罚4.62亿元,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2名副行长等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该案反映出浦发银行总行对成都分行长期不良贷款为零等异常情况的失职失察问题,也反映了资管压力下商业银行为了掩饰“不良贷款”而违规经营的严重问题。

【信贷反思录】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呈现出哪些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