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黎昌记砸花灯劝人行善,成美谈

黎昌记砸花灯劝人行善,成美谈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北大户张亮记,是黎昌记的老朋友。黎昌记也听到了张亮记这一情况,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抬头四处张望,果然没有他张亮记的花灯,于是强压怒火,对黎昌记说:“我张亮记家的花灯呢?”哪知道,黎昌记回答说:“您的花灯?没有做啊!”后来,黎昌记砸花灯劝人行善的故事慢慢地在城乡流传开来,成为美谈,一直流传到现在。

黎昌记砸花灯劝人行善,成美谈

朱伟杰

传说民国初年,兴宁城已有十几家做花灯的店铺,但其中名声最为响亮、工艺最为精巧的,要数黎昌记。黎昌记做的花灯,大方、精美、别致,图画总是别出心裁地表现吉祥如意,价钱比别的店铺稍微贵一些,倒也合理。唯一不足的是,他每年只做十二盏花灯,除此之外,再多的工钱他也不做了。他说,人要知足,要留下一些生意给同行们做。因此,只有他的亲戚朋友、关系户才能请到他的花灯。在兴宁县的城乡,谁家赏灯挂上了黎昌记的花灯,谁家就十分体面。

城北大户张亮记,是黎昌记的老朋友。他自己生了四个儿子,四个儿子成年以后,陆续又生了几个儿子,不用说,用的花灯都是出于黎昌记的店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大儿媳妇进门八九年了,一直没有生养,使他夫妇俩十分焦躁。等啊等啊,等到这一年,这个大儿媳终于十月怀胎,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张亮记这是乐开了花啊!心里一乐,他就忘乎所以,准备在正月十六日赏灯时候大闹一场,大乐一场。他决定宴请亲戚朋友,不用说,他给各个租佃户和佣工也发出了请帖,要求他们都来参加宴会。

按照兴宁地方风俗,不能空手吃人家的赏灯酒,起码也要花费两块银元买一件大炮竹。两块银元对于殷实人家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很多租佃户和佣工来说,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他们接到请帖,莫不愁眉苦脸,却敢怒而不敢言。一时间,消息传到县城,街上议论纷纷,责怪张亮记行事不当,自毁名声。不过,没有人敢告诉张亮记一家人。

转眼间,正月来到了。黎昌记也听到了张亮记这一情况,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吩咐手下人,提前将十一盏花灯都写上主人的姓氏,唯独没有写张亮记的。写好以后,就将那盏没有写上姓氏的花灯当街砸碎,一时间,全城传为新闻,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是,有一些细心人发觉了端倪,就去告诉了张亮记。张亮记根本不相信,心想自己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又是黎昌记的老朋友,他黎昌记对我岂敢有意怠慢?

但是,来告知这件事的人越来越多,张亮记也坐不住了,就在初九那天早上坐轿子来到黎昌记店铺中。他抬头四处张望,果然没有他张亮记的花灯,于是强压怒火,对黎昌记说:“我张亮记家的花灯呢?”

哪知道,黎昌记回答说:“您的花灯?没有做啊!”

张亮记没好气地说:“我家大儿子喜添新丁,天大好事,年前我就向你订下来了,你怎么搞的?听说你还故意砸碎了一盏花灯?”

黎昌记依然是不动声色,幽幽的应答:“张兄,您订了灯是不错,可是近些时候,我听到一些风声,说您家银子短缺,不请花灯了!”(www.xing528.com)

张亮记先是莫名其妙,接着就大发雷霆:“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我张亮记家怎么会没有银子?我家再穷,这花灯是一定要请的,赏灯节是一定要大办的!”

黎昌记好像迷惑不解地反问道:“既然您张家不缺银子,那您为什么要给所有租佃户和佣工发帖,要他们掏银子给您呢?您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两块银元对他们穷人家是什么分量、什么困难,您难道不知道吗?现在有识之士都在议论这件事,我听说,还有记者准备写文章登到报纸上去,您知道吗?”

这时候,倒是张亮记说不出话来了。正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张亮记沉默了好一阵才明白过来:“啊呀呀,可能真的是我错了!原来如此,原来您是用这种办法来点醒我!可是,请帖已经发出,大错已经铸成,那我应该怎么办?”

黎昌记这才高兴起来,说道:“怎么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您现在不妨吩咐手下挨家挨户去送上两块银元,说是感谢上天对我张家的青睐,感谢众租佃户和佣工对鄙人的一向鼎力支持,给各位送上新春开门红,不就得了……实话跟您说,我是看在多年老朋友面上,才这么提醒您老兄啊!”

张亮记连声称是,可是又问道:“那我的花灯呢?”

黎昌记大笑三声,回答道:“这个您莫愁!您的好事我怎敢儿戏?我现在就调动工匠,连夜赶工,几天工夫包给您做好!”

张亮记放心回去以后,就马上派人到各家去送银元。这么一送,远近村民无不称颂张亮记的豁达大方,为他赢得了难得的好名声。到了赏灯那一天,果然是宾客盈门,爆竹震天动地。这一回请来的花灯,比往年做得更精致、更大方、更吉祥,所有客人无不称赞。自此以后,张亮记的家业更加兴旺发达。

后来,黎昌记砸花灯劝人行善的故事慢慢地在城乡流传开来,成为美谈,一直流传到现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