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洛阳伽蓝记:魏昌尼寺的历史与建造

洛阳伽蓝记:魏昌尼寺的历史与建造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译文魏昌尼寺是阉官瀛州刺史李次寿建造的。就是晋朝牛马市所在地,也是嵇康受刑的地方。据查考,洛阳城东有两座石桥,一为“明悬尼寺”条提及之桥,又称北桥。一为此处之桥,称东石桥,又称市南桥。疑刘澄之等曾见东石桥铭文,言其太康元年造,而未见北桥铭文,故言二桥同时造。译文寺东靠近石桥。刘澄之等大概是看见了这座桥上所刻的铭文,因此认为桥是太康初年修造的。

洛阳伽蓝记:魏昌尼寺的历史与建造

原文

魏昌尼寺,阉官瀛州刺史李次寿所立也。在里东南角。即中朝牛马市处也,刑嵇康之所。

注释

①李次寿:即李坚,字次寿。《魏书·阉官传》:“高宗初,因事为阉人。文明太后临朝,稍迁至中给事中,赐爵魏昌伯。小心谨慎,常在左右,虽不及王遇、王质等,而亦见任用。高祖迁洛,转被委授,为太仆卿,检课牧产,多有滋息。世宗初,出为安东将军、瀛州刺史,本州之荣,同于王质。所在受纳,家产巨万。值京兆王愉反于冀州,坚勒众征愉,为愉所破。代还,遇风疾,拜光禄大夫,数年卒。赠抚军将军、相州刺史,赗帛五百匹。”

译文

魏昌尼寺是阉官瀛州刺史李次寿建造的。位于建阳里的东南角。就是晋朝牛马市所在地,也是嵇康受刑的地方。

原文(www.xing528.com)

东临石桥。此桥南北行,晋太康元年造,中朝时市南桥也。澄之等盖见此桥铭,因而以桥为太康初造也。

注释

①澄之等:即刘澄之、戴延之。《水经注》言此桥无铭,故此言“盖见”。一说“此桥”作“北桥”。据查考,洛阳城东有两座石桥,一为“明悬尼寺”条提及之桥,又称北桥。北桥有铭文曰:“汉阳嘉四年(135)将作大匠马宪造。”一为此处之桥,称东石桥,又称市南桥。刘澄之《山川古今记》和戴延之《西征记》将二石桥混淆,曾言北桥亦太康元年造。然纵混淆,据北桥之铭文也显然不可能断言东石桥是太康元年造。疑刘澄之等曾见东石桥铭文,言其太康元年造,而未见北桥铭文,故言二桥同时造。

译文

寺东靠近石桥。此桥南北走向,晋太康元年(280)造,就是晋朝时的市南桥。刘澄之等大概是看见了这座桥上所刻的铭文,因此认为桥是太康初年修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