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黎锦历史考析暨传承人调研手记-黎族常见符号

黎锦历史考析暨传承人调研手记-黎族常见符号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众多的人物纹饰当中,黎族创世的“大力神纹”和关于生育生殖的“黎母”纹样,无疑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通常意义上,人物纹饰是黎族妇女服饰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图案类型,而人物纹的形态具有鲜明的特点,但又在一定的基础纹饰上赋予了十分丰富和极其微妙的变化。该图案主要是以黎族婚礼场景为图案的主要内容,图案的整体造型别具一格。龙被黎族视为吉祥物,是图腾崇拜的代表纹饰。

黎锦历史考析暨传承人调研手记-黎族常见符号

1.人物类纹

黎族传统的织锦纹饰图案中,人物类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说明黎族人非常看重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中所占的主体地位,这也是黎族先民对祖先崇拜与自身神秘属性的基本解读。

在众多的人物纹饰当中,黎族创世的“大力神纹”和关于生育生殖的“黎母”纹样,无疑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从总体上来看,各个方言区中人物纹饰一般都呈现出左右对称的造型样式、夸张隐喻的象征性特征,所表现的人物往往正面横向伸臂弓腿,做“大”字形样式。

这样的表现具有双层的内在含义:一方面是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先人创世带来的丰功伟绩,一方面则象征着吉祥如意和保佑平安。正因为此,黎族织锦艺术的图案上,往往表现为一排排连续的人物纹样,这恰恰寓意了黎族民众人丁兴旺、子孙幸福、福佑后世的内蕴和张力

黎锦中所出现的纹饰都是本民族民间神话故事中的形象,比如“大力神”纹。大力神在黎族民间传说中神通广大,我们现在所见的崇山峻岭和江河湖泊都是力大无比的大力神开凿的,世间的一切都为大力神所创造。人们为了表达对大力神的怀念,将大力神的形象进行变形夸张,织绣在黎锦中,通过黎锦的织绣进行表达,希望神灵能够保佑家人平安之意。在之后的纹饰织造中,将其作为祖宗纹饰,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更为丰富的纹饰造型。从这个角度来看,黎锦纹饰既保持了其独特真实的民族艺术传统,同时也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本民族特色,在祖宗纹饰基础上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型纹饰,黎族具有开放和融合的民族情怀。

通常意义上,人物纹饰是黎族妇女服饰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图案类型,而人物纹的形态具有鲜明的特点,但又在一定的基础纹饰上赋予了十分丰富和极其微妙的变化。在这些表现符号中,五个方言区的“大力神”人物纹形态迥异却又有着相互间的联系,其中润方言区的“大力神”纹饰最具有视觉冲击力(图7-1)。因其构图巧妙、奇异,又在主体纹饰的周围增加了许多抽象的装饰纹饰图案,主体纹饰造型夸张,显示出“大力神”顶天立地、气势磅礴的造型特征,给人以刚劲有力的感觉

具体的表现中,也是和他们的基本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

(1)耕作图。

图7-1 润方言衣裳中的大力神纹

耕作图所描绘的是人们生产劳动时的生动场景。黎族织锦图案中的此类表现,主要是以正在犁田耕作的人物和耕牛的动态形象为主体图案,人物和耕牛之间形成的关系极其生活化,饱含着充沛的生命力和自然美感。这一类的画面中,往往充满了耕作与丰收的喜悦,蕴含着人们对生产、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示出人与动物在自然界中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此类图案的构图主题突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人物、动物、植物均有生动的刻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图案充分展现了黎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对于探索黎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及黎族原始农耕业的发展历程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2)舞蹈图。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年的三月三节庆活动中,人们都会身着盛装齐聚一堂,尽情地载歌载舞。这个被冠以“爱情节”的黎族盛会,传承的恰恰是千百年来延续至今的、具有历史传统意义的原生态黎族舞蹈。三月三传统节日是为青年男女提供的社交活动,在这个盛会的过程中,年轻的人们载歌载舞,用歌声与曼妙的舞姿来传递自己的感情,寻找自己的意中人。黎锦中的舞蹈纹图案生动地展现了黎族三月三节日的壮观场景,把黎族优美的舞姿、传统的民俗民乐等融入其中,纹饰图案中的人物造型丰富多样、栩栩如生,形成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织锦文化。

(3)婚礼图。

该图案主要是以黎族婚礼场景为图案的主要内容,图案的整体造型别具一格。纹饰色彩上主要以黑色作为底色,再配上各种艳丽颜色织造的精美纹饰。图案呈现出古典美与厚重感,色彩对比强烈而鲜艳。婚礼图把黎族传统婚礼的整个过程展示在人们眼前,可以通过此图案了解黎族的婚嫁习俗。在婚礼图的下端搭配连续的人纹图案,表达期望氏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在图案尾端主要用连续的小狗纹来衬托:狗是祥兆之物,且有驱邪之意,黎族人狩猎时狗是万万离不开的。狗能助主人一臂之力,捕捉猎物、看守家园,因此黎族人在图案中使用连续的小狗纹,认为这样既能够保佑婚姻幸福美满、人丁兴旺,又能辟邪驱魔,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生活趣味(图7-2)。

图7-2 哈方言婚礼图

(4)狩猎图。

康熙陵水县志·海黎志》载“生黎”“以射猎为业”。从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黎族早期的经济生活中,以男人为主要参与者的狩猎场景占据了首要地位。当时的黎族妇女把男人们狩猎时的激烈场景概括成为黎锦纹饰编织到黎锦中,用华丽的图案记载着民族历史的特色阶段和勇敢的一刻。狩猎图描绘出了黎族先民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伴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黎族的狩猎业已慢慢淡化并成了历史,而黎锦中所记录的狩猎场景却历历在目,这对于黎族的发展历史及其早期的游猎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参考意义(图7-3)。

(5)图腾图。

龙被黎族视为吉祥物,是图腾崇拜的代表纹饰。龙包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它的出现象征着国泰民安,把龙纹织绣在黎锦上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龙纹被黎族人视为祥和的象征。在某些婚嫁服饰中也会出现凤凰的造型。黎族的图腾图案造型中已经融合了汉文化的纹饰形象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现代气息。在绘画艺术中,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也将人们的图腾崇拜通过艺术手段加以处理,以帛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葬仪中主要作用是引导墓主人升天,属于祈祷性用品,也具有图腾崇拜之意,与黎族织锦中的龙纹图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类似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黎族传统织锦纹饰中所体现出的人物与“神仙”的一致性。

(6)谷仙图。

“飞鸽衔来山兰稻,黎家百姓庆丰收”中,黎族民间有这样的一个神话传说:在远古之时,有白鸽黎民衔来了山兰稻种,黎族人经过年复一年的辛勤耕耘和悉心培育,收获了一个又一个金色之秋。黎家儿女为了感谢上天恩赐,遂奉白鸽为黎族的谷神。山兰稻是黎族的山地旱稻,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筛选出来的最适宜在干旱地带种植的稻种。有史书记载:“山稻,种于内图及黎山中,燔林成灰,因灰为粪,不需牛力,以锥土而播种焉,不加灌溉,自然秀实,连岁有收,地乃去之,更择它处。”[13]山兰稻虽好,但却不易种植,需经过砍伐树木、焚烧、下种、除草、看护、收割等一系列烦琐的生产过程,属于刀耕火种的生产劳作方式。黎族人将白鸽视为对丰收心愿的一种寄托,而表现形式是利用夸张的形象并以抽象的图案作为纹饰,体现了人民内心情感的表达,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无比崇敬的心情,以及万物同生于自然的思想理念。

图7-3 狩猎图

(7)酒仙图。

纹饰图案中将两支巨大的酒坛对称地编织于图案的下方,欢呼雀跃的人纹仿佛在放声高歌,昂首于酒坛之上,黎族人用山兰稻米酿制了凛冽甘甜的山兰米酒,热情好客的黎族人民在山兰米酒的浓香中举杯畅饮、放声高歌、尽情舞蹈,是它造就了黎族这个豪爽、率性、热情的民族。

(8)乐仙图。

黎锦纹饰中的乐仙图与上述酒仙图的构图方式类似,均是以人物纹为主要纹饰,在下方使用相应几何纹饰来表现黎族的民族乐器——叮咚。叮咚原本是黎族人在田间劳作时用来驱赶雀鸟和野兽的工具,后来演变为一种黎族特有的民族乐器。纹饰图案中人物敲击叮咚以表达节日到来的欢快之情。乐仙图主要是表达了黎族百姓在盛大节日时敲击民族乐器来传递喜悦之情的场景,自然淳朴、天真无邪的场景传递出的黎族人民永恒快乐的民族精神。

(9)舞仙图。

黎族是一个善歌善舞的民族,黎锦纹饰图案中的舞仙图主要描绘了正在表演着黎族传统舞蹈打柴舞的舞者(图7-4)。在黎族传统的节日庆典中,黎族人民会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舞仙图纹饰中的人物纹正在打柴舞悠扬的韵律中尽情舞蹈,优美的舞姿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对美好未来充满希望。如今打柴舞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根竹木所敲打出来的打柴舞带给黎族人民简单、朴素的快乐!

(10)药仙图。

黎锦纹饰中药仙图描绘了两手握有灵芝的药仙形象,药仙在古代传说中是黎族人民的保护神,他们深信药仙能够帮助他们驱赶鬼邪、祛除病灾。类似于前面所说的纹饰图案,药仙图仍是以人物纹为主体的纹饰图案,再用几何纹饰表示药仙两手紧握的灵芝草药,人们以此形象来描绘驱除病灾的药仙,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期望它能带给黎族人民健康长寿的好身体和幸福吉祥的安逸生活。

图7-4 哈方言舞仙图

(11)雨仙图。

黎族人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是男耕女织,所以黎族人民一年最大的渴望是风调雨顺。在黎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中,雨仙是掌管风雨雷电的神,当久旱时,黎族人民祈求苍天能普降甘霖。黎锦纹饰图案雨仙图中描绘的正是人们祭拜雨神的场景,人们深信虔诚的祈祷会迎来珍贵的甘露从天而降,滋润世间的万事万物,带给人们美好幸福的生活。

(12)织仙图。

这类黎族的织锦图案描绘的是黎族女人的智慧与勤劳。织仙图所描绘的是屋檐下正在忙于编织的黎族妇女,用简单的几何形纹饰表示人们生活的房屋。黎族是一个男耕女织的母系氏族社会,在黎族人民的心目中,屋檐下忙于织锦的黎族妇女是他们心目中所崇拜的对象,给予他们生产生活的所需,她们天上取样人间织,将温暖与美好的意愿织绣到黎锦中,织绣着吉祥美好的祝福,祈求神灵的庇佑,将黎族点点滴滴的生活情境一点点地织入黎锦中,为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人物类纹作为黎锦纹饰图案中具有代表性的黎族民族文化的实例,细腻生动地展示出黎族人民的本土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愿(图7-5、图7-6)。当然在黎锦中,还有更多的民俗故事与古老传说的表达,都具有自然淳朴的美学意义,从各个方面展示着黎族的艺术与文化。黎锦纹饰图案中所描绘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故事数不胜数。黎族是一个信奉神灵与大自然的民族,通过黎锦纹饰图案这种艺术手段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魅力,也深刻地表达出黎族文化精神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

图7-5 重叠的人纹

图7-6 百人纹绣片面料(www.xing528.com)

2.动物类纹

动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类别,在黎族织锦纹饰中,这种和人类生活休戚相关的生灵也不断地被运用(图7-7、图7-8)。其中运用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图7-7 百虫纹

图7-8 润方言衣裳中的马纹图腾

(1)蛙纹。

黎族织锦纹饰图案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蛙纹,黎族人“崇鸟敬蛙”的文化传统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蛙纹是黎锦中最基础的祖宗纹饰,来源于黎族人的生殖崇拜。因青蛙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蛙纹则被作为图腾纹饰深受黎族人崇拜。青蛙又被叫作祖宗纹饰,因黎锦中的许多纹饰都是以蛙纹作为基础纹饰拼合而成。蛙亦能铲除害虫,有益于田地里庄稼的生长,为粮食的丰收做出巨大贡献。因此黎族人便将各种艳丽色彩的蛙纹纹饰织绣在黎锦上,祈求能以此保佑五谷丰登,家人四季平安,反映出了黎族人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2)龟纹。

黎族人将龟视为神灵之物,它象征着万事万物的不朽和长寿,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卍”字的纹饰图案表示“万寿”之意,人们在黎锦的龟纹纹饰中会织绣出“卍”字纹样与龟纹搭配使用,此纹饰与龟纹组合寓意长寿万年。现在的藏族地区仍能在建筑或服饰上看到“卍”的标志,象征着平安吉祥,此种图案在黎锦中出现证明黎族在古代与其他少数民族有所往来,在文化上有所交流与借鉴。在古代汉民族文化传承中,龟也被看作是祥瑞之物,它与龙、凤、麟并称为“四灵”,而龟是其中唯一一种现实存在的动物。

(3)鱼纹。

黎锦纹饰中经常采用鱼作为主体装饰纹饰图案。在民间艺术中鱼纹是流传较广的吉祥纹饰图案之一。在黎锦纹饰图案中就出现了象征着和谐美满的爱情生活的双鱼纹样,以上下环绕的两条鱼作为纹饰图案的主体,有着吉庆寓意,体现出了人们对年年有余(鱼)的热切期望。另外鱼纹也有多子多福、四季平安之意。早在新石器时期产生的仰韶文化中,陶器上就出现了鱼形的装饰纹样,如“人面鱼纹图”“鹳鱼石斧图”等,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存与生活信息。

(4)鹿纹。

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具有长寿的寓意。黎族人将鹿视为“仁兽”,黎族织锦纹饰图案中也使用鹿纹纹饰,大多是以双鹿纹的形式出现,或以二方连续的排列方式出现鹿纹等。鹿纹纹饰中鹿的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极强的跃动感,图案构图严谨,搭配丰富艳丽的色彩,具有自然独特的风格。它不仅有着强烈的装饰性美感,而且还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是吉祥、幸福、平安的代名词。在海南,“鹿回头”等美好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更体现出人们对鹿的喜爱与崇拜之情(图7-9、图7-10)。

(5)牛纹。

牛是重要的社会生产力,能为人们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因此,黎族人十分崇拜牛,在黎族织锦纹饰图案中也经常采用牛纹作为装饰纹饰,牛纹寓意着人们对庄稼丰收的企盼之情,并希望牛的灵魂永不熄灭,与氏族同存,同时牛纹还象征着权利与财富。此纹饰往往多出现在组合纹饰图案中,如“丰收图”“耕作图”等。

(6)羊纹。

古代时“羊”与“祥”字为通假字,羊本身也为吉祥的象征,黎锦纹饰中的羊纹是从象形文字的“羊”演变出来的,与甲骨文中的“羊”字在形象上十分相似。黎族织锦纹饰图案中的羊纹纹饰造型简单,形象生动。羊纹寓意着吉祥如意,人们认为将羊纹作为基础纹样图案织绣在黎锦中会带来好运。

(7)鸟纹。

鸟纹在黎锦纹饰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使用较为普遍。黎族的民间传说中提到:黎母少时为孤女,是纳加西拉鸟“含榖子将其喂大”。纳加西拉鸟被黎族视为神鸟。这种神鸟应该是太阳鸟或凤鸟,黎族人认为,神鸟是他们族民们的保护神,于是黎族人为了纪念神鸟的功绩和恩情,永远不忘神鸟的养育之恩,便在黎锦上织绣大量的鸟纹,予以纪念和崇拜。鸟是森林中绿色生命的象征,雨后林中必有鸟儿欢快的叫声,寓意雨过天晴及美好事物的降临。其中喜鹊纹在鸟纹中最受人们欢迎,认为它具有预兆未来的奇异本领,常将其作为婚姻喜事的吉祥物编织在黎锦中,具有深远的寓意(图7-11、图7-12)。

鸟纹中还有一种蝙蝠纹饰,在可查考的资料中,大部分资料显示蝙蝠纹饰是好运和吉祥的象征,人们将其编织在黎锦中象征着幸福来临。在汉文化中“蝠”与“福”字谐音,人们往往把蝙蝠看作好运与幸福即将来临、从天而降,在许多可查考的资料中显示,黎锦中的蝙蝠纹也有幸福来临之意(图7-13)。

图7-9 美孚方言扎染的人骑鹿纹

图7-10 美孚方言扎染的鹿纹筒裙

图7-11 白沙润方言鸟纹绣片

图7-12 白沙润方言鸟纹袖口

但在田野调查中发现:蝙蝠纹在汉文化寓意表现最多的“龙被”中出现较多,但在一般的织锦当中却很少表现。这在与多个传承人的调研中都有记述:比如在刘香兰和符林早的对话中,都曾说她们在织绣黎锦时蝙蝠纹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在黎族蝙蝠象征着不美好、不吉祥的事物,她们是不会将不吉祥的事物编织在黎锦中的。

图7-13 美孚方言蝙蝠纹

进一步考察发现,在黎语中“蝠”字的发音不同于“福”,人们自然不会从音译上去结合二者。综合蝙蝠的生活习性,总是昼伏夜出,给人带来神秘与阴森的感觉。在调查中,也有黎族人说他们管蝙蝠叫作“飞鼠”,“鼠”在动物界中被人们划分到对人类有害的动物群体中,这也许是黎族人所说的不美好、不吉祥之缘由,但在资料中确实有黎锦中编织蝙蝠纹饰的图式显示,对此只能用汉族文化的传入来解释。

3.植物类纹

黎族织锦中,植物纹类出现的特别多,但一般都将植物纹类的纹饰作为辅助纹样使用。在植物纹饰中,大量出现的如神树纹、叶脉纹、几何花卉纹、花枝纹等,这些纹饰通常都和他们居住在热带雨林、经常感受万物生长与变化有关。植物类纹饰造型大多采用基本的几何纹饰进行对称排列,简洁素雅,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植物纹类纹饰通常都采用红色或者黑色作为图案的底色或者是基本色调,再搭配上白色和黄绿色的纹饰变化,给人美好的寓意和审美享受。

据史书记载,在黎锦出现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黎族因其生活范围相对狭小、集中,又远离中原等多种原因,长期保持了相对固定的生产、生活模式,使得这一古老相传的民族技艺相比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技艺,具有了相对原始的、极其稳定的、原汁原味的特性。海南在地质史上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植被存在着一定的古老性。据《海南植物志》记载:海南可作纤维植物的有89种,生长着许多种适合麻纺织使用的野生植物。棉纺织的棉花和用于麻纱及棉纱染色的植物也极其多见,特殊的地理环境为这里的原住民黎族人民提供了黎锦所需的纺织原料和植物染色原料,孕育了黎锦的辉煌,也为今天我们保护与开发黎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千姿百态的自然物象均具有其各不相同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如树木的年轮、叶脉的形状,玉米的果实等,它们都呈现着各自不同的条理与重复的结构因素,也是进行条理与反复的概括和归纳的依据,在黎锦的纹饰图案中条理与反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条理与反复是黎锦纹饰图案组织的主要原则。

4.其他类纹

黎族妇女将日常生活中身边所常见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物象组织成黎锦纹饰符号编织在黎锦中,这不但丰富了黎锦纹饰的表现内容,也在其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传承了对自然的审美和崇拜。

(1)自然纹饰。

自然纹饰一般都作为主要图案的陪衬用于整体图案的周边,也有单独使用或作为连续性纹样反复出现的织锦样式。自然纹类的图案让黎锦纹饰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威力与魅力,从而使得黎族先民与群众的自然崇拜与审美意识得到具体的造型感受。

(2)几何纹样。

几何纹饰是黎锦中出现最早、延续年代最久远、使用最为广泛的纹饰,备受黎女偏爱,是最为原始的纹饰符号,多是由抽象的点、线、面等形式组成,造型简洁大方,具有现代图案的造型特征。这些几何纹饰在黎锦图案中主要用来做边饰,可以增加纹饰图案的变化效果,增强纹饰图案的视觉美感,丰富黎锦纹饰的内容,是每幅黎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图案(图7-14)。

图7-14 美孚方言扎染的菱形纹、人纹图

(3)汉文字纹饰。

黎族没有文字,这些传自上古的黎锦纹饰符号是通过口口相传、言传身受和“母传女”的母系氏族特征传承延续至今,她们通过绘制图案、念诵编织口诀等方法传授黎锦纹饰图案的编织方法,而汉文字纹饰的出现则是在黎族与汉族融合后受汉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出现的,在汉文字纹饰图案中多出现福、禄、寿等象征吉祥与美好的字样,以此来传递黎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企盼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