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职业选择考虑要点

青年职业选择考虑要点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35年9月,马克思从特里尔中学毕业。其中,最脍炙人口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便是马克思中学毕业时的德语作文。对此,梅林评价道:“可见,还在少年马克思的头脑中,就已经闪现着一种思想的火花,这种思想的全面发展就是他成年时期的不朽贡献。”

青年职业选择考虑要点

1835年9月,马克思特里尔中学毕业。中学时代,马克思已经接受了良好的人文教育,修习过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法语,并且达到了能用多语种写作的水平。其中,最脍炙人口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便是马克思中学毕业时的德语作文。

关于这篇论文,特里尔中学校长约·维滕巴赫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相当好。文章的特点是思想丰富,布局合理,条理分明,但是一般来说作者在这里也犯了他常犯的错误,过分追求罕见的形象化的表达;因此,在许多加有着重号的地方,在个别措词以及句子的连接上,叙述时就缺乏必要的鲜明性和确定性,往往还缺乏准确性。”[1]

另据梅林的说法,维滕巴赫在评语中还一字不漏地引用了马克思作文的下面这段话:“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之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对此,梅林评价道:“可见,还在少年马克思的头脑中,就已经闪现着一种思想的火花,这种思想的全面发展就是他成年时期的不朽贡献。”[2]的确,在这种思想的火花中,我们可以窥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某种萌芽。

对自我选择与社会关系存在之间辩证关联的觉知,不仅仅是呈现为一种方法论或存在论的背景,而且直接关联到马克思这篇中学毕业论文的主旨:“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3](www.xing528.com)

个体与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马克思终身思考和力图在理论上予以彻底澄清的一个基本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就已经涉及,并给出了一种符合“历史”“经验”和“宗教”习惯的结论:“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典范,就曾为人类而牺牲自己”;“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入,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4]

面对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留下的这些文字,不禁让人惊叹,的确并非所有人的思想能力和精神境界可以以年龄为限而等量齐观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想到,当有些人根本不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却以“过去了若干年”因而不再对当代有效的庸俗论调来否定这些思想的当代价值的时候,是多么肤浅可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