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骨文读本:甲骨文中的捕鱼时间及相关字义

甲骨文读本:甲骨文中的捕鱼时间及相关字义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集》10475=《合集》258[1]渔:写作“”或“”、“”,表示水流中的鱼或鱼群。学者统计指出,甲骨文捕鱼的时间集中在9月到12月。前面举出的“渔”字表示水流中有鱼,其中“鱼”部分的写法与此完全相同。学者认为,甲骨文中“渔”和“鱼”都可以作动词,表示捕鱼,看不出词义上的差别。古籍有“”,和“渔”是异体字。又有“”、“”,两手撒网,网下有鱼,整个动作过程,是俗话说的“打渔”。

甲骨文读本:甲骨文中的捕鱼时间及相关字义

【图版】【释文】

(1)

(2)

(2局部)

(1)王渔[1]。十月。

(2局部)乙未卜,贞:[2]。十二月。获十六。

【著录】

(1)=《合集》10475 (2)=《合集》258

【注释】

[1]渔:写作“”或“”、“”,表示水流中的鱼或鱼群。甲骨文中多用作动词,为捕鱼之意。学者统计指出,甲骨文捕鱼的时间集中在9月到12月。(www.xing528.com)

[2]:或认为是一种鱼。或认为从“虫”声,根据其在甲骨文中的用法(例如读为“侑”,第一章“岳、河、”条有例证),可以读为“鲔”。《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又《诗经·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诗中的“鳣”指鲤鱼,“鲔”指鲟鱼。郑州商城安阳殷墟考古都发掘过鲟鱼骨:可能是人名,字不识。卜辞大意是:乙未这天占卜说,能捕获鲔鱼。后来果然捕到十六尾。

【延展阅读】

鱼是先秦时人的重要肉食。孟子谈民食,就以“鱼鳖”和“鸡豚狗彘”相提并论。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不常有机会吃牛羊肉。《国语·楚语上》:“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土有豕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庶人百姓用鱼祭祖,土豪才会“烹羊宰牛”,笔者家乡至今如此。追究起来,自有其历史渊源。

然而对贵族和平民而言,鱼是美食,也有美好的寓意。甲骨文“”、”、“”,从鱼从口,即“鲁”字。清代学者已经根据金文字形指出,“鲁”是“鱼入口”(当然,这里的“口”也可能只是区别符号,用来区分鱼和鱼味鲜美两个词义。甲骨文的“”,上从鼻下从鱼,则可能是指鱼的腥气),表嘉美之意。《诗经·小雅·无羊》“牧人乃梦,众维鱼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郑玄注:“鱼者,众人之所养也,今众人相与捕鱼,则是岁熟相供养之祥”。这里,梦到捕捞很多鱼,预示着丰收的年成,显然是好梦,至今仍有俗话说“年年有鱼”,蕴涵着“年年有余”的美好寄托。

汉书·董仲舒传》引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甲骨文“鱼”作“”、“”,是鱼的全体象形字。前面举出的“渔”字表示水流中有鱼,其中“鱼”部分的写法与此完全相同。学者认为,甲骨文中“渔”和“鱼”都可以作动词,表示捕鱼,看不出词义上的差别。但是“鱼”字有专用作名词的趋势。古籍有“”,和“渔”是异体字。甲骨文有“”,从“鱼”从“虍”(虎字头),两者或许不无关系。

甲骨文“”、“”字,董作宾先生已经指出是用钓钩钓鱼,是后世的“钓”字。又有“”、“”,两手撒网,网下有鱼,整个动作过程,是俗话说的“打渔”。与之对应的汉语音节词,陈剑先生以为是“罩”字。《说文》:“罩,捕鱼器也。”今笔者家乡用竹篾制作。但正如陈先生所说,“罩”(或作“羄”)字从“网”(所谓“网字头”),最初应该也包括可以笼罩的网类。用竹篾制作的“罩”,大概就是古书中的“䈇”。按甲骨文词语的写法,也有双音节词写成一个字的例子,所以“”字也可以读成“罩鱼”。

汉代画像石也有罩鱼的场面。如下图是山东济宁西汉晚期(汉元帝至平帝时期)画像石渔猎场面,其中有骑射,也有人划船。[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