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剧与乡土市井文化:净化、革新、规范剧本,反对梁子活

评剧与乡土市井文化:净化、革新、规范剧本,反对梁子活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兆才深知优秀的剧本是制约评剧发展的瓶颈,于是他才下决心要整理改编莲花落有的剧本曲目,净化口耳相传中的淫词秽语,规范演员的表演动作、唱词与宾白,坚决制止演员“跑梁子”——临场随意的即兴发挥。

评剧与乡土市井文化:净化、革新、规范剧本,反对梁子活

评剧的前身莲花落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其曲目根本没有固定台词,只有师徒之间口耳相传的故事梗概,俗称“梁子”,这些故事梗概需要演员上台后即兴发挥,见景生情,也就是要从只有梗概的梁子去“蹚”出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曲折生动、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来,俗称“跑梁子”。这样一来,演员在舞台上就会很随意,不利于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整个剧情也会拖沓松垮,缺少紧凑性,削弱了戏曲的矛盾冲突。由于缺少固定剧本台词的约束,演员有时为迎合观众低级庸俗的审美趣味,制造一些低级的娱乐效果,不免就加入一些色情淫秽的表演。例如有一个名为《说了一个大姐刚十七》的段子就是如此:

有一个大姐刚十七,

再着四年二十一。

举人秀才全都不嫁,

一心嫁一个(那)卖肉的。

雪花灌肠她吃了一个饱(啊) ,

喝点凉水就汆稀。

东屋里拉了她就西屋里跑,

稀屎拉了两大屋里。(www.xing528.com)

正赶上西院他二大爷来掏火,

哧!啪!

跌到了屎巴堆里。

粘咕扎扎的闹了两大把呀,

摸擦摸擦胡子好像连巴胡子带糖稀呀呵哎。

很显然,为了制造低级的娱乐效果,表演者把“汆稀”“稀屎拉了两大屋里”“粘咕扎扎的闹了两大把呀”等恶俗不堪的意象掺入其中,毫无思想性与艺术性可言。同时也正是这些低俗的表演使得达官贵人,尤其是统治者们找到了打压、摧残、迫害这一深受民间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的把柄。比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署名“羊城旧客”的文章《津门记略•落子馆》中写道:“落子馆者,其所唱之曲名曰‘莲花落’也。……无分昼夜开演,淫词艳曲,描头画角,尽态极妍。凡纨绔子弟,皆争先斗胜,指名点曲,多掷缠头。有因之而滋事者,有因之而倾家者。屡次经官严禁,已作广陵散矣。自小广寒作俑以来,而接踵而起者,如晴云馆、丹桂、宝乐、海耀等更彰明较著,遍贴长红,以致登徒子辈,趋之若鹜矣。”此外,清代张焘在他的《津门杂记》一书中就曾污蔑莲花落:“妙龄女子登场度曲,虽于妓女外别树一帜,然名异实同,究属流娼。貌则诲淫,词则多亵,一日两次开演,不下十人。粉白黛绿,体态妖娆,各炫所长,动人观听。彼自命风流者,争先快睹,趋之如鹜,击节叹赏,互相传述。每有坐客点曲,争掷缠头,是亦大伤风化。”再比如,1908年奉天《盛京时报》载:“前有某人向巡警局禀请,在西门外城墙根官地开设落子园……特在该处搭盖席棚,惟落子最易诱坏人心,当酌量删禁,一归于正斯!随时准备取缔。”这些足以说明表演的随意性、低俗性客观上也成为制约落子戏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缺少文人染指创作也是制约评剧发展的关键因素。知识精英阶层往往不屑于给民间莲花落艺人写“地文书”,也就是剧本。成兆才深知优秀的剧本是制约评剧发展的瓶颈,于是他才下决心要整理改编莲花落有的剧本曲目,净化口耳相传中的淫词秽语,规范演员的表演动作、唱词与宾白,坚决制止演员“跑梁子”——临场随意的即兴发挥。他说:“求人不如求己,好赖我还多少认识几个字。”为此他创编、整理了《乌龙院》《珍珠衫》《花为媒》《王少安赶船》等一大批剧本,前文已有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